情驻嫩江(六)(张俊清)

摘要:6月15日,也是我渴望的一天。早八点一刻,我们一行12人自驾两车从嫩江县城兴高采烈地向五大连池风景区进发。

情驻嫩江(六)

文图/文化信使 张俊清(辽宁凌源)

(七)地质石的告诉

  6月15日,也是我渴望的一天。早八点一刻,我们一行12人自驾两车从嫩江县城兴高采烈地向五大连池风景区进发。一路上的景色,对我们初来者来说,都是看不够的新鲜。大地依旧是一碧千顷,平平坦坦。因刚下过雨,远近皆白雾蒙蒙,“烟”腾于地,缭绕纷纷。一望无际的嫩绿豆苗顶珠带露,一片片茁壮生长着。当要进山时,树,当然就是主角了。油松、落叶松蓊蓊郁郁,修直挺拔,密不透风,无边无际,如浩瀚海洋。车的里程表显示,从出发地向东南已行驶了138公里,马上就要到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了。

  五大连池,就是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流阻塞河道后而形成的堰塞湖。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1719-1721)火山喷发,玄武岩流阻塞纳谟尔河支流的白河,自南向北形成头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衔接如串珠状,故而得名。池水荡漾,碧波连天,鱼歌互答,帆动鸟鸣。该地总面积8844平方公里,辖3个镇、8个乡、1个街道,人口39万。旅游景区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90万元。

  这样想着,车来到山脚下。抬望眼,熔岩堆积物皆黑色,平滑似软柔,黑胶状,当年流动的纹迹清晰可见。在石缝间,也生长着不知名的灌木丛。那树蓬勃葱绿,好不旺然。阳光透过树缝,尽情泼洒。树影随轻风摇曳,似大地绘就的画,斑驳陆离,缤纷异美。于是,我不禁又惊诧于大自然的神奇了。

  进山旅游车早已停在那里,司机好热情。车穿密林,环山道而行,约二十分钟,就到了景区驿站。这时,天空渐渐阴沉下来,并伴有呼啦啦的风,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庆幸的是,出发时,在女婿的提示下,我们都带了雨具。

  边玩边欣赏,不觉中就到了“黑海”。抬望眼,那石头果真是碳黑无比,突兀狰狞,完全没有了山间路见之熔岩石的温柔。眼前石奇怪异,层层罗叠。一眼望去,追云浩远,似与蓝天相接。用手摸摸,黑石棱角分明,坚硬如铁。分明看见,一三角矗立黑石上,黄色油彩字,赫然告诉:“中国五大连池石海”。

  石海,在老黑山北侧,总面积65平方公里。地质考证,当年地火冲云天,岩熔流以排山倒海之势,似火龙奔涌直下,流此堆积冷却后,才形成今日之层状玄武岩地貌。踩脚下,站峰巅,我才真正领略了石头筑海的大自然之壮举。那黝黑千姿百态的美,世上任何美术大师都不能用工笔手法油彩绘就,更不是临摹的巧夺天工之画成。看眼前一片“汪洋”,浪峰叠出。望远方石涛汹涌,波浪滔天,气势磅礴。真是南有石林,北有石海。于是更惊叹,这才是石的世界,石的海洋,以石铸成举世震撼的地质之奇观。如此,人之力,在它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我们的欢声笑语也招来了不速之客,一褐色小松鼠从松林里蹦蹦跳跳而来。它用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一阵,虽怯生生,但还是勇敢向前了。这下,可把我小外孙乐坏了。他欢喜地迎向前,用手爱抚地摸它,它居然不躲不闪,还给外孙做作揖状。它似乎也在等待我们这些远来的客人,在久居大山的日子里,今日赶走孤寂,以迎亲的跳跃和礼仪迎接了我们。我们立即把包里的美食投掷给它,而孙儿更是近身喂了它。它捧着食物一边吃,一边摇头晃脑,像是感激我们。

  它似乎也在故意地告诉我们什么,一扭身就朝南边密林小道不紧不慢地蹦跳着离去,还时不时朝我们回望。因不舍和好奇,我遂跟其三十几步,未曾想,拨开松枝,眼前突见一石洞。“通天洞”三个红字标写洞沿。洞既不深,也不大,需弯腰才能进去。但刚到洞口,就见蒸汽升腾,顿觉一股寒冷透骨的冷气袭来。静看洞底洁白耀眼,白冰铺地,深深向幽。于是明了,乃冰洞也。真是一地两重天,自然神奇成。

  这时,天就像青春少女,眼含多情泪水,继而又纷纷地洒落。然而她的挽留,却没止住我们登山观景的步,还有渴望探奇的心。雨绵绵,我们拾阶而上。那石阶全是花岗岩石铺就,皆长条形。由于常年被游人踏登,棱角早已消逝,基面也光光的了。亲家公身体很棒,他左手撑伞,右手牵拉着我,雨中共进。石阶弯弯奔远,扶摇向上,有的地方需仰视才得以见。松柏依旧参天,蓊蓊郁郁,雨也越来越大。不闻鸟鸣,但听雨打林叶落地声。四十分钟左右,我们终于登顶了。回头看脚下,除心地的畅爽外,还有身站高峰的自豪。

  观景屋前向东一望,不觉周身寒栗,原来一宽阔大坑,似万丈深。但见,雾气向上翻卷滚涌,幽深不见其底。依栏静静平瞰,坑口呈椭圆形,坑体似圆锥,也像硕大的盆。坑体斜上,足有八十多度,碎石铺就,雨雾婆娑中白花花一片,一泻到底,深远森森,不敢正视,只惴惴心跳窥探也。这就是五大连池火山喷射口。地质考证:70万年前,地下岩浆剧烈运动,不一日从此冲天喷出,于是,喷口就形成了天坑地盆之瞬间造就。300年前的1720年和 1721年,此处14座火山再度喷发,如加上西部的莲花山,应共为15座(处),覆盖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资料显示,一般的火山口直径在230米至250米之间,而我们看到的老黑山火山口,“盆”口径最大,达500余米,深度136米。历史上,火山口虽均已风化,但此地仍保持着原始形态,实属国内外之罕见,所以被誉为“火山博物馆”“世界地质公园”。

  透过雨帘,但也见一石径,曲曲折折,遥遥直上山顶,立于盆口正北的最高端。于是不顾妻及家人的劝阻,由小女儿、女婿俩陪从搀挽,冒雨拄棍前行了。因为我想,大美风光总在险而远地呈现,此乃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的告诉。不登顶,此行之遗憾。走至路半,但见山顶一树,孤孤单单地在雨中风中傲立,臂展手招,似在迎接与等待我们。十分钟左右,我们终于来到它的身旁。此刻,依树站山顶,远眺四望,一览众山,皆在脚下。再惴惴看脚下坑口,更增加几分寒颤。于是,从心底里再一次被地火的神力所震撼。风中雨中,我和孩儿在树下站立,把火山口山之巅及我们的身影留下。看着那些通体漆黑,布密孔,如蜂窝又似焦碳的火山石,我有了无边的遥想:这不是一块块简单普通的石头,它们是物化了的生命,是会说话的精灵。它们是在地下的深处,经过上亿年的孕育,走过岁月之漫漫,扛着无尽的黑暗,顶着亿吨之重荷,那一日,终于随追天火之烈焰,冲出地幔,射天而出,把一身火红靓丽给了七彩光明的地表,完成了生命的凝练、组合、蜕变和绽放,把自己不朽的秘密和故事告诉给了地球人。

  从山顶沿小道而下,我心细默数脚下,约九百九十台阶。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七天已过,6月16日早上,当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炫彩东天的时候,我们便与前来送我们的亲家公亲家母依依话别了。那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都含在眼里,涌在心上。

  这次嫩江之行,除了嫁闺女的欢喜外,还收获了两家无尽的亲情和亲见了东北大地无尽的辽阔及祖国山河之壮美。今生有缘,情驻嫩江!

  2021年8月31日

(完结)

情驻嫩江(一)(张俊清)

情驻嫩江(二)(张俊清)

情驻嫩江(三)(张俊清)

情驻嫩江(四)(张俊清)

情驻嫩江(五)(张俊清)

小链接
  张俊清,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64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凌源市杨杖子镇杨杖子村。1982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现就职于辽宁省凌源市教育局。中共党员,河北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辽宁省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朝阳级多项教学科研项目领导人和主持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2011年12月由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张俊清诗文集——溪流抱月》,2012年9月被收录到《朝阳作家名典》中;2014年6月凌源电视台“文化凌源”栏目以《文学的守望者》进行了专访专播。2019年3月,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了个人教学专著《三尺讲台千江渡》2020年12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了散文集《乡旅与梦》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