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父亲(辛春艳)

摘要:寒露已至,秋色渐浓,远山霞色溢彩,山林斑斓缤纷,又到了瓜果飘香之际。

父亲节特稿

纪念父亲

文图/文化信使 辛春艳(辽宁朝阳)

  寒露已至,秋色渐浓,远山霞色溢彩,山林斑斓缤纷,又到了瓜果飘香之际。

  父亲去世已近8个月之久。我与弟弟、老姨和母亲来到有父亲坟墓的苹果园。这是父亲走后母亲第一次来到这里看望父亲。怕母亲伤心从没敢让她来苹果园。随着父亲去世日子渐远母亲心情平和了许多。才让她和我们到果园来看一看父亲。这片果园虽不大只有四五十棵的果树,但它确是父母亲一同建造起来的,这里处处是父亲和母亲劳作的场景。记得父亲退休后总想找点活打发掉空闲的时间。闲不住的他总是把未来规划得满满的。他是一个对生活有激情的人,做什么事想好后说干就干决不拖沓,于是在退休后的两年里依着山里人一贯的活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法则,他自己琢磨着学会了给果树嫁接的技术。父亲学会了嫁接技能之后工作热情高涨,于是就把房前屋后栽满了梨树、桃树、李子、花红等。又在山坡的荒地上争取了一片小地块,当时正赶上农村退耕还林政策便栽了果树。当时可真是大干三年。父亲给小树浇水、施肥,因头几年果树不坐果,父母就非让那贫脊的土地挤出金子不可,就在小树间种豆子,天不下雨地旱成龟裂,父亲就用驴车拉水。每次都是汗流浃背,湿透的背心贴在前胸后背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形象,还别说,父亲是把劳动好手,干起农活还真像那么回事。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小果园在他们精心呵护下长势葱笼,枝肥叶茂呈一片喜人景色。由于果园离家不远,每天父亲都会早早到果园转一圈儿似乎才能满足。父亲把小果园当成他的孩子一样照顾,每天都盼着他的孩子长大,也憧憬着小树的未来。

  近两年来果树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下开始结果了。由于当地的土质和地势向阳的缘故,树上结的苹果颜色鲜艳、甜脆多汁。再有我们这个地方近百年来就有苹果之乡美称。每年到金秋10月远近的客人闻名而来购买苹果。寂静的小村只有在这一刻才喧嚣不止,车水马龙。村里人的小日子也越来越好。人们在10月的丰收中喜不自禁、笑声响彻山谷。父亲每到这时也会发挥他教书人出身的巧嘴与过往的来客聊天搭讪,此时的父亲卖苹果并不是他的重要事,重要的是和那些远道来的客人聊天。通过聊天可通天下事,可拉近人与人的关系……父亲是个健谈的人,有时还给本村种果大户拉买客从中收获喜悦,这也许与他教书职业有关系吧。就这样小村人和父亲尝到了果树的甜头。这两年父亲又想法引进一些新果树品种,自己去别处打接穗,每年四月份开始泡接穗嫁接是他这两年的主要工程。而母亲就成了他的助手。其实最初母亲才是果树嫁接技术的元老,随着父亲把这项工作接手后他高涨的工作热情把母亲的那点小光芒掩去了。而他却成了嫁接的主持了。这也许是性格使然,母亲向来不多言,而父亲却是人群中的活跃者。这也许是和他多年来当校长养成的习惯,总把自己当大家长总想领导人们干点事的强势性格有关。以至于村里左邻右舍有个大事小情都让父亲给拿个主意。谁家嫁接个果树父亲就更不在话下。

  而今父亲带着他的小美好、小憧憬离开了我们。最寂寞的当属母亲。再也没有那么一个人总在她身边晃来晃去,再也没有那么一个人对她吆五喝六,再也没有那么一个人无时不刻召唤她干这干那了……我和弟弟小心地把母亲带到父亲的墓前,假装去摘苹果。母亲好像也怕我们发现她的悲伤,掩饰地在坟边上磨蹭着摘苹果。只见母亲深情地望着墓门,眼睛泛红,嘴角抽动几下,像是在聊天一样:“你上这来享福来了。”殊不知这种话又包含母亲对父亲多少的想念和深情啊。望着满地新冒岀的苹果条,母亲总是唠叨着“这都是你爸嫁接的,看都长这么高了,他却不管它们啦,自己先走了”。此时母亲的每一句话无不包含深意,怨他先走了,把她自己留下来承受任时间也不能掩饰的一种孤寂悲凉。望着父亲的墓我心想,父亲很爱这片他曾耕作过的土地,就让他日夜坚守吧,让这些果树陪伴他,也是一种慰藉。当初选择让父亲留在果园也算遵从了他的遗愿。

  而今小村庄又一次迎来了收获的10月。一个个硕大的苹果映着金秋的光彩,一酡酡粉红映着起伏的山脉如一片片霞彩嵌在凸凹的山间。饱满的苹果如一个个精灵粉嘟嘟地挂在枝头在风中摇曳。天蓝得清澈,几朵闲云若带浮动,远山的霜红似贤淑的姑娘般沉静。沉甸甸的秋没有了父亲的喧声变得很寂美。

小链接
  辛春艳,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毕业于辽宁大学,现任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长江路小学教师。曾获得区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喜欢文学,喜欢把生活中的点滴汇成文字,让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流于笔端,记录岁月中的模样。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