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山·山之本色
文图/文化信使 十一画生(山西临汾)
两周前,我先生的朋友邀我们一家去了楼山。他们夫妻二人一路分享着不同季节赏玩不同风景的乐趣,我听得入了迷,一路上,我的兴奋劲儿一点也不输于我一岁两个月的女儿,我们一样脸贴近窗,手指向那四季各有神韵的方向。
我攀登过为数不多的几座山,欣赏过黄山冬季的寂寞,领略过庐山夏季的清爽,留恋过南京栖霞山的红枫似火,更是怀念当初还未毕业时,长在合肥紫蓬山坡上洁白如玉的白玉兰,记得那时,我总想摘下一片尝一尝,似乎就能直接品出白玉的味道。我很庆幸这些年停留的城市总跟山有关,我也喜欢山多于湖和海,大海的意象一直牵着梦,捉摸不透,而山,却实实在在,叫人放心依靠。
我已经在这里居住了两年半,作为一个山城,此处的山不同于我曾见过的任何一种。他处的山,你攀登之后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会以为自己站在了世界最高处。而这里的山,你无论以哪一座山峰为起点,上去到了最高处向远处望去,都好像只是你随机选取了一个观景台,观看的是其他山峰的峰顶,齐刷刷地站成一排,煞是好看。殊不知,这便是山之本色,绵延不绝,无穷无尽。
到了楼山,我们并没有走太远的路,这座山也并不难爬,不像黄山,体力再好也要休憩,陡峭的石阶一层一层叫人始终带着一丝紧张感。楼山也是这里普普通通的一座山,却又在近期被发展起来成为重点宣传的景区,可见它已经从“山”中出了“神”,变作有情感的有温度的精神休息地了。这里,一草一木皆有其性,所以才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也是本色。
楼山有一个及第洞,乃某朝状元及第后,回乡在此拜谢,曾经读书努力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今人许愿的所在,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做个状元郎?于是我和先生看了看怀抱中的小娃娃,你也算跟着经过了这里,拜了礼,将来是否也能做个状元呢?这个是人之本色,为人父母是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啊!我知道有很多山上都会有类似的故事,大概都是说某一个洞中有过某位先人有所成绩,留给后人一代一代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我想这不是山的本意,但却承载着人的寄托。
最令人欢喜的莫过于观景台,它有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夕照台”。那里的位置一定是经过筛选的,你一站上去就有落日余晖映入眼帘,那个高高在上的太阳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一点一点地悄悄靠近,越近越羞涩,所以面前的云才一层一层薄薄地变化,变成粉粉嫩嫩的橘黄,如最柔和的水彩,晕染着整个天空。山,在中华文化里的位置是相当特别的。好像人类最纯粹的情感多半都给了山。登高望远,思念故土,三五好友寄情山水,往往选择山林之间。人们借助山的高度得以接近太阳,人们期待日出,期待日落;期待山色可以帮助人们修身养性,洗涤心灵。我想这是因为它本不被完全了解,还带着未知的神秘,还能让人积极探索。
我们一起边聊边赏美景,初秋到处都还是葱葱郁郁的,并没有萧瑟之意。我给孩子拍了许多照片作为留念。我最喜欢的是她坐在最大的那块干净石头上,背后是被风雨自然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山峰,好似一个乖巧的孩子,被母亲温柔地梳拢前额的发,那些山乖巧地朝着一个方向倾斜着。远处的天空因为天晚了,颜色从明亮变得深沉,可巧那山上雾气缭绕,远远望去,竟然像是山顶上出现了一片海,于是小宝宝的留念就更加有意思了。
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中就回到了山脚下,抬眼望去,山本无意被评论,是来打扰它的我们有意地表达了观点。
小链接
原名黄溪,笔名十一画生、江舟子,1992年生人,祖籍安徽,英语教师。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自幼酷爱诗文写作,在高中期间便有文章在校报发表。大学期间,曾参与组织编发本校外语系英文诗集,并有数首自己的原创诗歌与翻译作品被收录其中。现今拥有自己的独立创作公众号(jiangzhouzi1001),稿件散见于各网络诗歌平台。存诗文原作200余篇。愿以文明志,得知己三二,乐哉人生。
[编辑 瑞雪 审核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