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访友(张国华)

摘要:2008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外面很冷,但是阳光很好。我陪市作家协会谭杰主席前往清河门采访,顺便去看望那里的文友。

清河访友

文/文化信使 张国华(辽宁阜新)

  2008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外面很冷,但是阳光很好。我陪市作家协会谭杰主席前往清河门采访,顺便去看望那里的文友。

  谭主席是个很好的朋友,虽然比我年龄大,但是相互之间很谈得来。他为文勤奋,创作期间,关闭手机,每天白天构思,半夜一点钟起来写作,昼夜兼程。他是全国金奖报告文学作家,写了一本又一本的报告文学。现在他又开始了对一个新人物的写作,今天去清河门要看一下蔬菜大棚,因为书中涉及主人公种植蔬菜的经历。

  开车之前,谭主席说新安装了一个汽车导航仪,今天要试用一下。这种东西我俩都是第一次见到,他把地址调设到“清河门”,然后开始驾驶。别说,这东西真管用,语音始终在提示行车方向和路线。谭主席笑了,他说以后再出门,可就方便多了。

  心情很好,外面一马平川。我在车上给雷长江打了个电话,说我们先到他家。长江是我们的文友,家住清河门,一直写散文。我们未曾谋过面,但是他从别人那里找到了我的手机号码,说很喜欢我的文章风格,盼望着到一起好好唠唠。我们都有自己的博客,就在博客里交流,他的博客叫“心歌阕阕”,从照片中有个初步印象。这次去之前,我说要去看他,他说太好了,恰好他家的万年青开花了,可以顺便欣赏欣赏。

  车到清河门,很繁荣的一条大街,商家林立。过了这条街,向右转,我一眼就看见了长江在寒风中向我们招手。

  长江领我们走进他家的院子,他是个很精神利落的小伙子,浑身上下透着热情劲。他家的院子很开阔,他热爱这个盛产蔬菜和花草的地方,付出了侍弄的艰苦,却也得到了无比快乐,从他写的那些散文当中,可以感悟到这个院子是他萌动情愫的摇篮,也是播撒文学种子的田园。

  几间平房,长江就起居在这里。进屋,有点冷清,但收拾得很干净,地中间就是那盆硕大的万年青。青翠的枝叶上,落满了洁白的花朵,比自然界的白雪捷足先登了,是冬天里耀眼的色彩。前些时候长江把照片传给《阜新晚报》,晚报刊登了。此刻谭主席忙拿出手机拍照,前照一张,后照一张。照完说:“这个小院啊,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说话间长江已经烧开了水,沏上了茶,并给我点燃一支烟。喝茶抽烟间,我注意到了房间摆设的钢琴和钢琴上女孩的照片、获奖证书。那是一个美丽伶俐的小女孩形象,获奖证书上的名字是“朵儿”。长江把女儿的影集拿给我看,展现眼前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瞬间。想来,长江如侍弄花朵一样,精心培育着自己的女儿,在女儿身上,倾注了成功的梦想。我们预祝朵儿的未来花开绚丽。

  谭主席就谈起了新写的这个人物,在短短几年间,把手头的几十万元资金扩张为四个亿资产,我们听了感到震撼。他让长江帮助联系去蔬菜大棚采访,长江操起电话,很快就联系好了,看来十里八屯他都很熟悉。

  坐在轿车里,长江为我们导航,去往乌龙坝镇,那里是长江工作的地方。清河门区属于丘陵地带,我们走的路线也是长江上下班的路线。他指着道北一栋飘着红旗的小楼说,那就是他的工作单位。他在镇里负责计划生育工作,走遍千家万户,业余时间爬格子。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在别人的眼中,这片土地是寂寞而枯燥的,而在长江的眼中和笔下,是沸腾的生活海洋。

  早有一个中年妇女等在路边,很朴实的农家妇女形象,一脸笑容。她领着我们走进一个狭小的民房,穿过去,是现代化的猪舍,圈里的大肥猪“哼哼”叫着。再穿过去,掀开棉布帘,啊,是一片绿意盎然的世界!满眼的绿色,在这单调的冬天,我们看到了春夏才有的彩色,是多么的难得啊!谭主席看得最认真,问这问那,那女人姓娄,对答如流。这栋大棚里栽的都是茄子,我问娄姐这栋大棚一年能出多少钱,她说大约一万多元吧。大棚蔬菜侍弄得很精细,绿是嫩绿,生机勃勃,垄间一棵杂草也没有。

  接着又去了另一家大棚,又一个女主人,笑吟吟地,也认识长江。这栋大棚里是一架架黄瓜,黄瓜顶上缀满黄色的小花。谭主席采访那个女主人,可是她总卡壳,娄姐就上前来帮着解答,有板有眼,更听出是个行家。她讲,谭主席往本子上记。这工夫,我看到了棚边育的一盆盆月季花苗,我问都有啥颜色的,女主人说啥颜色的都有。看得出来女主人也是爱花之人。

  谭主席继续采访,我和长江来到外面,起风了,很冷,我俩急中生智躲进附近一栋闲置的大棚,聊起了文学的高雅与低俗、热闹与冷清。长江说很欣赏我的散文,高雅清纯,我说你的小院文学作品也写得很好。我和长江观点一致,固守着纯文学的理念。为人为文,就该像山花一样清新而脱俗。

  采访结束了,看得出来谭主席收获大,很高兴。他边开车门边说以后有机会还来,在这里住上几天,切实感受一下菜农的生活。

  接下来,车开往清河门区主街路,一行三人去看望另一个文友嵩哥。

  嵩哥比我大几岁,是一个干净利落帅气的男人,和我一样在仕途。我们的相识缘于他到我单位顶岗轮训,接听办理市长热线。工作间歇时间,他坐在我的面前和我聊天。我们的办公室是厢房楼,西侧有窗户,那时窗户正射进来温暖的阳光。我和嵩哥你一句我一句聊着非此即彼的一些故事。彼此很投缘,有说不尽的话题。

  他原是东梁镇人,后来调到清河门工作。他父母仍居住在东梁镇,二层小楼,很大的院落,前面一排平房开了铁匠炉。我能想象得出,乡亲们打个犁铧等,都要到他父母那里去,人来人往,一定很热闹。他是一个孝子,对于老人,总有着无限的牵挂。虽然市内有住房,可还是每天开着车往东梁镇跑,陪伴在老人身边。

  他很喜欢文学,曾经和别人创办过文学社,自己经常写一些散文和诗歌。他拿给我看,感觉到作品略显粗糙,就帮他修改了一首诗歌《四叶草》,并推荐到报社。不久,报纸发表了这篇作品,但是发表的时候,他已经结束了顶岗轮训,回到清河门。我打电话告诉他,他的语气显然很激动。而在他临走之前,我创办了自己的博客“风华晓唱”,他效仿我,创办了博客“高山白云间”,这期间思路顿开,写了很多作品,我发现,他写民间文学很拿手。

  我向市作家协会推荐他,市作家协会吸纳嵩哥为会员。他很高兴,表示今后要多写多发作品。

  很快就到了,嵩哥从他的单位出来迎接我们三人。坐在办公室,谭主席签名赠送他几本自己写的书,嵩哥爱不释手。 谈着谈着就快要到十二点了,嵩哥说请我们吃饭,自费请客。饭馆虽然不大,但看起来很红火。吃的什么我都忘记了,但记得大家谈得很投缘。谈起了长江的花,桌上的一位大姐就兴奋起来,说她家有花卉养殖基地,希望我们用花的时候去找她。看来,爱花的人无处不在,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风景。

  临别的时候风很大,嵩哥挥手送我们,风吹起了我们的头发和衣角。把长江送回家,长江说我这也没啥,给你们带几棵大白菜吧,是我亲手种的。但是考虑到他的辛苦,我们就谢绝了他的好意。

  谭主席驾车走在高速公路上,他的导航仪又开始工作,他微笑着开车,窗外虽然寒冷,但是我俩内心很热。

  清河访友,一次很好的旅程。从这两位文友开始,又陆续结识了这里一个又一个喜欢文学的朋友,大家相互往来,相互品读作品,相互欣赏人格。这里盛产文学,也盛产友谊,并茁壮成长,成为我们心灵的一方驿站。后来谭主席的作品出版了,那书散发着清河门长江家万年青花一样的芬芳,飘散在我们的记忆空间里,令人久久沉醉!

小链接
  张国华,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阜新市作家协会理事,阜蒙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在各地报刊发表散文作品数百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