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核 酸(陈玉民)

摘要: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核酸无疑是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之一。

核 酸

文图/陈玉民(辽宁朝阳)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核酸无疑是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之一。举目世界,所有的电台、电视、报刊、自媒体,随处都可听到看到有关核酸的报道。大会、小会都能听到讲述核酸的声音。大人物、小人物乃至普通百姓,无人不说过核酸的名字。纵观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官方或民间语境中没说过核酸,没有一种语言或声音中没讲过核酸,没有一个时段、时区没有提及过核酸。

  就我国而言,十四亿人口大国,为了防止新冠疫情扩散,几乎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做过核酸检测。堪称世界上核酸检测最多的国家。查验核酸,可谓是无处不在,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通关过境需要查验,入院进门需要查验,集会开坛需要查验,考察检查需要查验,回乡省亲需要查验,走亲访友需要查验。随之而来的是,检测核酸成了人们生活、工作离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差办事走前要检测,回来还要检测。小区排查要检测,小区发现核酸检测异常更要检测。特别是一个城市或一个社区、村庄发现阳性感染者,需要其他未感染者一次又一次地陪着检测。全国有数以千万计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与核酸查验工作。医院、社区、站口、路口,不时地会看到排队做核酸的身影。检测人员,身穿防护服,佩戴防护面罩,手持棉签,点碰喉咙,动作熟练。被检测人员,佩戴口罩,相距一米,扫健康码或出示身份证。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重复上演,随处可见。这是当今中国城乡社会一道独特风景,是政府为民众健康构筑的一道生命防线。

  核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人们如此惊魂动魄,如此牵情挂心,如此神经敏感。核酸有时像救命之神,瞬间把人从恐惧中救出,跳出死亡威胁;核酸有时又像恶魔,立刻让人陷入幻灭,成为疫类之徒。

  核酸,科学解释是由核苷酸构成的聚化合物。可分为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两种,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之一。它是现代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之一,是目前排查各类甲类、乙类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世界各国无不采取检测核酸的方式,排查新冠感染人群。如果检测出阳性,说明标本体内存在某种病原体的核酸,即可列为感染怀疑对象,进行重点诊断、治疗。如果排查为阴性,说明标本不存在新冠或其它病原体。核酸的阴阳标准,世界各国也是有差异的。不同标准下的核酸结果也必然是有差异的。同时,核酸检测仪器精准度、技术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核酸的检测结果。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核酸的阴阳结果,要科学具体对待,不要一概而论。不能闻阳色变,也不要陷阳于恐。新冠疫情爆发后的三年来,病毒在不断变异,世界各国的防治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由最初的慌乱不知所措,到理性应对,到疫苗干预,到现在的药物有效介入,疫情造成的人员死亡率大大降低,病毒的毒性也明显降低。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肆虐一时的疫情已呈颓废之势,抗疫曙光已经展露。

  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我国防疫与治疗工作,之所以越来越理性、科学、精准,与核酸检测的广泛运用密不可分。病毒变幻莫测,高强度的传染性,高致病的危险性,高死亡的恐惧性,并没有让疯狂的疫情在中国大地肆意蔓延,拒疫情于国门之外、防疫情于城际之内,封疫情于社区之中,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检测核酸。通过核酸检测,及时捕捉到病毒的传播身影,精确地找到被感染的人群。病毒一次次地在核酸检测面前现形,感染一次次地通过核酸检测和治疗得到清零。

  核酸检测,见证了科学的神奇。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传染性疫情,之所以久久泛滥,酿成大灾,就是因为没有科学的助力。人们对病毒及感染人群,无法较早地感知和发现。待发现时,木已成舟,错过最佳的防御治疗时机。人类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在不时爆发的疫情面前,始终是被动、无力的。虽然逐渐发明了各类药物参与治疗,但终因不能准确检测,无法控制源头,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防控。科学界从一百多年前开始了对核酸的研究,寄希望从此找到疫情防控的突破口。直到1983年,美国科学家凯利·穆利斯发明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类似于核酸检测技术。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的遗传物质不是(DNA),就是(RNA)。PCA技术得到了生命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发明人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自此以后,科学界开始把核酸检测逐渐用于生物体对各类感染病毒的检测上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很快引进消化了这项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对人类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手足口病、病毒腹泻、乙型肝炎、艾滋病病原体的检测和筛查。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国内外生命科学界、医学界很快掌握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而核酸检测,可以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快速检测出携带新冠病毒的RNA。于是,一场核酸检测战“疫”在我国城乡全面打响。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核酸检测。凡是通过核酸检测,就能快速地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与核酸检测功能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是,大数据及智能手机健康宝、网格宝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十多亿人口大国,每一个人的行踪,每一个人核酸检测的结果,都能从手机上即时读取查验。

  核酸检测,彰显了国人的品格和素养。通过核酸检测,不仅查验了是否感染病毒,也彰显了人的道德品格,人的文明素养,人的精神风貌。在这场疫情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奉献精神、大局意识、自律格局、友爱情结、互助品格,体现得非常充分。且不说那些逆行而上的军人、专家、医护人员、警察、各级领导、社区干部,书写的是一部何样悲壮的战“疫”史话,演绎的是一种怎样的精彩人生。单就核酸检测、查验而言,那些工作在检测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他们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无怨无悔、昼夜坚守。体现的是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那些坚守在海关、码头、车站、各个重点部位的查验者,他们冒严寒、顶酷暑,恪尽职守,守土有责,辛苦我一人,平安一座城。展现的是一种大局意识和高度的负责精神。广大人民群众的表现,同样是令人赞美和敬佩。参与检测的自觉性和配合查验的自律性,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自觉检测核酸,自觉出示结果,自觉配合隔离。在全国数万个核酸检测场所,看到的是文明礼让、秩序井然;看到的是科学精准、便捷顺畅。就像当年抗击日寇侵略,中国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样,在这场战“疫”面前,中华民族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同心、同力、同为景象。为了抗疫的胜利,人们甘于奉献,勇于牺牲,情系大局,不计小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正是这种强大力量的形成,保障了抗疫保卫战、阻击战、歼灭战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抗疫中所暴露出的某些人性的丑陋与自私,不顾大局、不实报行程、不配合检测和查验核酸。有的人甚至不惜触犯法律,检测造假,瞒报疫情,发国难财。这些虽然都是个别案例,但也足以说明,一些人的道德行为,与我们社会的整个道德水准相差甚远;一些人的文明意识,与我们构建的社会文明体系格格不入。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任重道远。

  核酸检测,强化了公民的国家情感和民族意识。在这场疫情防控战役中,人民生命至上,是党和政府自始至终所倡导和遵守的原则。无论是武汉疫情歼灭战,还是上海、深圳疫情阻击战,乃至后来接二连三、此起彼伏的各个城市保卫战,无不显示人民生命至上理念的可靠践行。尤其是核酸检测,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一次次免费核酸检测。一些列入高中风险的城区,三五天检测一次。一些未列入高中风险的城区,一个星期筛查一次。目前,全国核酸检测人次,当以数百亿计,国家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为构筑起一道护卫人民生命的防线,可谓不计成本。这样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有力地阻击了疫情的蔓延,有效地降低了疫情的传播速度。当下平安的中国,让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油然生起一种自豪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这是这次疫情带给国人的最幸福感受,最真情的体验,是一句发自肺腑的由衷感叹。

  疫情没有消失,核酸的检测就不会停止。核酸是我们构筑生命防线的绝妙武器,是我们护卫健康的制胜法宝。有核酸检测这个绝妙武器在手,我们无惧任何疫情风险,都能火眼识妖、利剑断魔。有核酸检测这个制胜法宝在握,我们的各种防疫之战,都将百战不殆,战无不胜。

小链接
  陈玉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陶瓷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朝阳市作家协会顾问,朝阳市诗词协会顾问,朝阳市楹联家协会顾问,朝阳市古生物化石协会顾问。曾任朝阳市委副秘书长等职务。先后结集出版了散文集《文心览胜》《中华成语沉思录》《中华诗词畅想录》《古都风韵》中华名胜诗韵录五部文学专著。

[责编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