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心 胜
文/金一南
第三章 战略之思
领导者的判断出错,胜利的希望即会渺茫,此时部属的鲜血或许能够力挽狂澜,或许不能。尽管世上无人不犯错,但一定要避免关键时刻、关键人物的战略思维出错。
认识与把握国家核心利益
1862年8月22日,美国南北战争最艰苦的阶段,第16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给其友人H.格里利写了一封信: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废除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连一个奴隶都不解放,我定会这样去做;如果我能用解放所有奴隶的方式拯救联邦,我定会这样去做;如果我能用解放部分奴隶而置其他于不顾的方式拯救联邦,我也定会这样去做。我对奴隶制和有色人种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我相信那样做有助于拯救联邦。”
林肯今天享誉全世界。人们以为美国的南北战争是为解放黑奴、争取平等而战,林肯是实践这一崇高理想的伟大领袖。很少有人知道他进行这场战争的真正动机不是为了废奴,而是为了阻止国家分裂:“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废除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连一个奴隶都不解放,我定会这样去做”。
一句话: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的国家安全,是驱动民权总统林肯不惜发动南北战争的根本。这场战争成为美国人真正认识自己的国家利益、决心不惜一切捍卫这一利益的起点。现在不论参众两院议员在国会中辩论,还是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发言,在美国使用最多的词汇都是“国家利益,国家安全”。
1860年,美国曾经走到分裂的边缘。该年12月,南卡罗莱纳州经过表决,首先宣布退出联邦;1861年1月,佐治亚、佛罗里达、阿拉巴马、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等5个州也跟着退出。6个州于1861年2月在阿拉巴马州开会,通过民主程序确立自己的宪法,建立自己的议会,选举自己的总统,宣布为独立的“美利坚邦联”,简称“CSA”(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1861年5月,得克萨斯、阿肯色、田纳西、北卡罗莱纳、佛吉尼亚等5个州又退出联邦,加入CSA。一时之间黑云压城,来势凶猛,CSA与USA分庭抗礼,大有改写美国历史的架势。
那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林肯总统刚刚当选,就面临南部11个州、四分之一的领土、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分裂出去的局面,而且国家培养的军事人才还大部分集中在南部分裂地区。
从未打过仗的林肯毅然选择了战争。
南北战争持续四年。为重新恢复国家统一,美国付出了历史上最为沉重的代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美国死亡总人数为57.8万,仍未达到南北战争时期62万人死亡的总数。
但美国历史没有被改写,CSA最终不得不重新回到USA。林肯当年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成为今日世界头号超级强国的力量基础。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是最辉煌的建筑之一。其端坐的大理石像背后铭刻着这样一句话:
In this temples as in the heart of the people
For whom he saved the union
The memory of Abraham Lincoln is enshrined forever
翻译成中文意思是:“这座殿堂是美国的心脏,为纪念挽救了国家的亚伯拉罕•林肯,人民永远怀念他”。
林肯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意志,使他获得了美国人前所未有的巨大崇敬。如果林肯当年在关键时刻不敢于挺身一战而任分裂局面延续,不会有今日的美国。
首先,国家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有国家,就有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保障国家生存、发展与安全的全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以不同的标准为尺度,国家利益可分成不同类型。按利益属性划分,国家利益可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按内容划分,可分为生存利益、发展利益、安全利益;按领域划分,可分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军事利益、文化利益;按时间段划分,可分为近期利益(现实利益)、中期利益、长远利益;按利益主体划分,可分为普遍利益(所有主权国家都追求的利益)、非普遍利益(强国利益)、霸权利益;按利益强度划分,可分为核心利益(美、俄称“生死攸关利益”)、重要利益(重大利益)与边际利益(普通利益)。不同的划分,体现着对特定时期国家利益中所含矛盾的不同认识与处理侧重。所有划分都出于同一个目的:从多方面对国家利益的复杂性进行缜密认识与审视。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的行为依据和准则。19世纪初,英国外相帕默斯顿勋爵(Lord Palmerston)在要不要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时,说了一句话:“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英国利益是永恒的权衡标准。”这句话后来被人们传为一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s)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理解、判断与认定。
不同国家对自己的国家利益有不同的认定。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对自己的国家利益也有不同的认定。即使是同一国家在同一时期、不同阶层、不同社会集团对国家利益的认识依然不尽相同。任何利益都要通过目标去体现。国家利益的主观选择与认定性,在确定国家利益目标过程中表现得分外明显。当国家实力较强时,容易将利益目标定得过高,把原本属于下一层次的利益目标向上提升,将边际利益提升为重要利益,将重要利益提升为核心利益,出现滥用武力的倾向;当国家实力较弱时,又容易将利益目标定得过低,甚至把原本属于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下降到次要利益层次,放弃对决,躲避挑战。
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赔款两万万两白银,光绪皇帝专门“降朱谕公告全国臣民”解释为什么签约:“兹当批准定约,特将前后办理缘由,明白宣示。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艰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勿存懈念,勿婺空名,勿忽远图,勿沿故习,务期事事核实,以收自强之效,朕于中外臣工,有厚望焉。”光绪的话语,言辞肯切。但当大清王朝的执政当局把国家核心利益降为次要利益、为保自身平安不惜割地赔款的时候,被推翻的命运也就难以避免了。历史反复证明,任何国家、任何政权,如果无法有效捍卫国家利益和维护国家安全,其灭亡就实属必然。
一部中国近代史挫折连着挫折,灾难接着灾难,从历史灾难中走出来了新中国政权。这个政权在广大海内外中国人心目中的合理性、合法性,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坚决捍卫国家利益保卫国家安全的形式显示出来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韩联军向鸭绿江挺进,新中国为什么要出兵?因为国家利益面临直接且巨大的挑战:一是新的威胁方向突然在新中国的战略后方出现。国力军力由此受到极大牵制;二是东北重工业区由后方变成前沿,对新中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三是如果朝鲜半岛被美韩联军占领,不但使我东北三省失去战略屏障、东北重工业区失去相当一部分电力供应,而朝鲜半岛可能再次变成入侵中国的跳板。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主席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坚决用国家力量捍卫新中国的国家利益。
朝鲜战争是近现代以来,在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之时,中国第一次不再退让,第一次主动出击。如同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筹备会上所说:“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对今天中国政治制度的选择,是对自己利益的选择,也是对自己安全的选择。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
今天这一论断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江泽民同志说:“处理国与国关系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符合我们根本利益的我们就干,不符合的我们就不干。”胡锦涛同志说:“如果不能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脑子里缺少国家利益全局这根弦,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2011年9月6日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已经清晰地阐明了六项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化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开始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国家利益观念。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编辑 张婧 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