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心 胜
文/金一南
第四章 战争之道
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打仗。当左右战争胜败的地缘政治因素大大超过军事技术因素的时候,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就不能仅仅是几件高技术兵器了。
美国人念念不忘的三场战争(三)
地形地貌——战争兵器的衰减器或倍增器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美国人在海湾取得空前胜利的呢?
切尼的几个“得益于”贴近了皮毛,特别是其中第三条:得益于独特的沙漠环境。
用兵之道就主观条件来说。是军制与统帅;就客观条件来说,则是兵器与地形。让我们来看一看海湾战场、越南战场和朝鲜战场的不同地形条件。
海湾战场第一是地形平坦。科威特领土是被众多河床、干谷分割的滨海荒漠平原,伊拉克领土沙漠占国土面积约40%,大部分也是平原。第二是基本无植被遮蔽。伊拉克领土的森林面积仅占土地面积的3%,而科威特则仅占全部土地面积的0.1%。第三是气候干旱,气象条件简单。科威特年降水量约125毫米,伊拉克北部年降水量有500毫米,但作为主要作战区域的南部,则只有100毫米或更少。
克劳塞维茨说:“地形对军事行动发生的影响有三个方面:妨碍通行,妨碍观察和对火力的防护。”海湾战场既缺乏妨碍通行的高山峡谷,又缺乏妨碍观察和利于隐蔽的茂密植被,更没有这两者综合的山岳丛林,它的地形条件使美军能够不间断地监视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在无特征的沙漠地形上,连挖壕深埋的伊拉克坦克都成为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的大好目标。这种独特的地形条件,成为了美军高技术兵器的倍增器。
让我们看看朝鲜战场的地形条件。
朝鲜全境大部分地区为高山和深谷。北部是咸境山脉、狼林山脉和盖马高原,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0多座。东部是从北向东延伸的平行山脉。南部是白山脉和芦岭山脉,西南部为南朝鲜山脉。全境不但多山,而且植被茂盛,森林和灌木林占四分之三。地貌起伏的山地形成大量天然障碍和死角隐蔽区,茂密的植被又利于军队隐蔽行动和达成作战的突然性。
“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最初以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身份踏上朝鲜土地后,印象深刻地评价道:“这一带的地形看上去,对机械化部队的士兵是不适合的。石峰高处离地6000英尺,山崖像刀锋一般,坡度极陡峭,狭窄的山谷如蛇般蜿蜒曲折。公路不过是些崎岖小径,较矮些的丘陵则为灌木松林所覆盖。对于一个善于隐蔽自己的士兵来说,那就是极好的掩体。这是一个适合打游击战的地方,是靠双脚行军的中国步兵理想的战场,而对我们靠轮子走路、受道路限制的军队来说简直糟糕透顶。”
李奇微退役后,在回忆录中列出理解朝鲜战争的五个因素,排列第一的就是地理。
比侵朝美军总司令李奇微更加麻烦的是侵越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越南不但像朝鲜那样多山多树,而且茂密的热带丛林和多发的热带疾病更成为美国军人的梦魇。
越南北部是由深谷切割而成的平行山系,海拔1500~3000米。南部是高原和台地,海拔500~1500米。山间溪流很多,河床落差较大,水流湍急,雨季江河泛滥,许多地区变成一片汪洋。热带丛林覆盖了全部领土面积的40%。年平均湿度为81.3%。年平均降水量南部地区为1600毫米,北部地区达2830毫米。阴雨多,云层厚,空中力量的使用受到不少限制。道路网少,到处都是难以通行的热带密林和沼泽地,又给地面部队的重型装备输送带来很大困难。炎热潮湿的气候使武器装备容易锈蚀,在欧洲可用十年的装备,在越南用不了一年。蚊虫肆虐使人昼夜难安,多发的热带疾病又很容易瓦解部队的战斗力。
几乎所有回忆越南战争的美国军人,都忘不了描绘一番越南的地形,都忘不了诉说一番这种地形对他们的作战行动形成了如何大的限制。
战争本身就是兵器在不同地形上的运用。地形既会成为兵器的倍增器,也会成为兵器的衰减器,但地形并不能决定胜负本身。它容易成为战争行动中胜不沾光、败必委过的因素。胜者不愿多谈它所带来的便利,败者却津津乐道它所产生的灾难。它在胜败中的地位可能被抬到很高,也可能被贬到很低。对它争论不休的时候,我们却不能忘掉另一个远远超过地形的战争兵器的倍增器或衰减器:国际政治。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编辑 张婧 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