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胜Ⅰ》064(金一南)

摘要:战争先于新闻,但战争本身就是最大的新闻。新闻在不厌其烦、详尽描绘战争的时候,同时拔出了一柄双刃剑:一面是推动战争,一面是制止战争。

“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心 胜

文/金一南

第四章 战争之道

  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打仗。当左右战争胜败的地缘政治因素大大超过军事技术因素的时候,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就不能仅仅是几件高技术兵器了。

新闻:推动战争与制止战争

  战争先于新闻,但战争本身就是最大的新闻。新闻在不厌其烦、详尽描绘战争的时候,同时拔出了一柄双刃剑:一面是推动战争,一面是制止战争。

  可以看看日本新闻界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发挥的推动战争的作用。

  1931年七八月间发生的万宝山事件和中村震太郎事件,成为日本新闻界开展军国主义煽动的突破口。从7月到8月,日本各报社、出版社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组织各种讲演会、座谈会,开始狂热地宣传“满蒙危机”。

  1931年8月28日,《大阪每日新闻》发表题为《军部和国民》的社论:“国民与军队经常互相配合,以完成国防之大任。正如古语所云,二者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如果双方不协调,鸟不能飞,车不能转。无论军备多么精良,军人多么勇敢,没有国民的后援,恐怕连弱敌都不能战胜。现在的战争实际上不只是军人的战争。

  9月8日,《大阪朝日新闻》刊登一条消息:有部队用飞机向城市散发传单,上面写着“觉醒吧,我的国防!我的同胞!”

  9月26日,《东京每日新闻》报道:“满洲事变突发后,报社的桌上堆满了从全国寄来的血书和慰问袋。截至25日,寄来的血书和鼓励信达两万封,其中有的慰问信中,夹者小孩积攒的1元、2元的零用钱及过节用的钱等,共收到现金两千多元,而且肥皂、毛巾、牙膏等慰问品更是难以尽数。”

  10月16日,《大阪朝日新闻》报道,朝日新闻社决定“今后社会上的战争捐款、慰问袋等送往战地的请告知本社,明天开始本社将应募者的姓名、住址、金额公布出来”。

  在新闻界的推动下,日本战争狂潮愈演愈烈。国民普遍认为,支持战争就是爱国,否则就是日本的敌人。

  日本新闻界在完成战争舆论动员之后还不够,鼓动宣传逐渐朝向极端方向发展,由报道对侵略战争的慰问活动转向报道各种极端行为。

  《国民新闻》报道:“两名第八师团的士兵因未被选派到满洲而悲愤自杀。大阪一名24岁青年因未被选派出征满洲,从新世界通天阁跳下自杀。”

  9月26日的《东京每日新闻》报道:“两名公共汽车售票员在给部队的信中写道:一定要让我们去做战地护士”,“第十师团军医家中的女佣人,为激励士兵出征,从山阳线列车跳下自杀”。

  12月14日的《国民报》报道:“大阪步兵井上清的夫人井上千代子为鼓励丈夫出征,以短刀自刃身亡。她在遗书中写道:明天你就要出征了,我非常高兴地离开这个世界。不要为我难过,我的死算不了什么,唯一的希望就是能保佑大家平安,为国出力。”

  这些极端事件经报纸作为“爱国主义材料”一加宣传,使日本国民的战争情绪更加激动,军国主义者则更加有恃无恐。

  连不懂事的孩子也被卷入。

  11月21日的《京都新闻》报道,12岁、7岁、5岁的一家3兄弟访问陆军部,大哥拿出1元、二哥拿出50钱、小弟拿出20钱捐给军队,使在场的人“大受感动”。还有一位老妇人带着4岁的孙子,拿出存钱盒说:“这是我孙子存的钱,说是送给前线士兵,请收下。”

  《北海道每日新闻》报道,12月12日,深川区东川小学给陆军部新闻班发了一封信,信中夹有5元钱和20多名3年级学生的签名。信中说:“我们把每天的零花钱积攒起来送去。老师说我们这里享受着温暖,过得很快乐,而满洲的士兵们却非常艰苦,那里已经很冷了。我们希望不管支那兵何时来,要毫不犹豫地给予最大的打击。”

  看到这些宣传效果,谁还能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仅仅是陆军几个师团?谁还能说东条英机等十几个军阀就能承担所有战争罪恶?当日本民族整体踏入误区,其战争狂热像富士山喷发一样的时候,日本新闻界对形成其国民举国一致的战争喧嚣,难辞其咎。

  再看看1999年3月24日爆发的科索沃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美国新闻界长期对波黑冲突报道,最终导致克林顿政府采取军事干涉手段介入巴尔干事务的产物。

  本来美国人对科索沃知之甚少,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它到底是欧洲的一个地名,还是美国某一个加油站的名字。当B-52和B-2轰炸机空袭南联盟成为充斥报纸版面的重大新闻之时,很多美国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轰炸。这时候,新闻媒体担负了扫盲的责任:刊登浅显的文章,明了的地图,南联盟国家在遭受铺天盖地轰炸的时候,美国的报纸和电视铺天盖地的是南联盟的“种族清洗”。新闻媒体对动员與论进行战争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其实自海湾战争前后,美军的每次军事行动之前,人们都能看到美国新闻界的“涂鸦”:入侵巴拿马之前,美国新闻界已经涂黑了“毒枭诺列加”;出兵索马里之前,已经涂黑了“军阀艾迪德”;出兵海地之前,已经涂黑了“独裁者塞德拉斯”;出兵波黑之前,已经涂黑了“刽子手卡拉季奇”;发动科索沃战争之前,已经涂黑了南联盟的米洛舍维奇。

  于是干涉,特别是使用战争手段干涉,便在这里找到了合理性。

  当新闻报道在大张旗鼓地推动战争的时候,它也不得不面对双刃剑的另一面:对战争杀戮行为的遏制。尤其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新闻报道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

  1865年林肯总统遇刺。过了五天消息才到达伦敦;1981年里根总统遇刺,伦敦人两小时后就在电视中看到了事件的镜头;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肯尼迪总统有六天时间思考该怎么办,然后再向公众公布;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在交战双方都掌握大量实时信息的情况下,布什总统连六个小时的决策反应时间都没有。

  现代新闻对战争实况清晰连续的实时报道,不仅使战争节奏空前加快,决策时间大大缩短,更使单方面掩盖战争真相的企图变得越来越困难。正是新闻报道使人们现在拥有了足够的信息,不仅仅关心战争的结局,而且可以开始关注战争的细微进程并有可能影响这些进程了。这使得少数人随意操纵大多数人命运的做法变得越来越困难,决定战争不再仅仅是总统和将军们的事情。毫无疑问,如果人们真正知道真相的话,过去很多战争的打法将会大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战争再也不可能采取过去战争的那种少数人主导一切的形式了。新闻封锁越来越困难,范围和时间也越来越有限。政府和军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随时公布战况。各级主要领导人物也不得不亲自出马,在摄像机镜头前充当新闻发言人。人们不但更加不愿意让他们的亲人在战场上伤亡,而且也更加不愿意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即使那些最喜欢掩盖真相的新闻机构,也不得不在各方面的压力和越来越强劲的竞争中,万般无奈地适应新的情况。

  美军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是现代新闻对军事行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

  1992年12月9日,出兵索马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连脸上都涂着迷彩,悄悄登上被岸防部队弃守的海滩。此时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观发生了:几十名埋伏在那里的新闻记者突然出现,照相机的闪光灯和摄像机的聚光灯晃得士兵们睁不开眼,电视台的现场播音员大声地现场解说起来,把这场美军自以为神秘的登陆行动公诸全世界。

  这场军事干预行动,由现场新闻报道开始,也由现场新闻报道终止。

  1993年10月4日,CNN播放了一盘现场录像,展示了被索马里艾迪德武装俘获的美国军人镜头:一名受伤的美国飞行员被五花大绑,由索马里人牵着穿过首都摩加迪沙街道;一具赤裸的美军士兵尸体则被拖着游街示众;周围围满忠于艾迪德的索马里人,他们载歌载舞,朝天鸣枪欢庆胜利。

  新闻一播出,美国舆论大哗。选民们纷纷给他们的议员打电话,要求政府马上撤军。准备竞选总统的参议院民主党人多尔一天就接到一千三百多个电话。总统克林顿也立即召集会议,商讨对付索马里局势的措施。

  最终措施还是撤军。在摄像机前不可一世登陆的美军,又在摄像机前以“逮捕军阀艾迪德”失败、付出18人死亡的重大代价,不得不在国内舆论的强烈要求下,狼狈地退出这个国家。

  在新闻对一场战争的揭露和制止方面,莫过于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的起因和进程十分复杂。但只要看看越战期间那些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文章和照片,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美国输掉了那场战争。美国军人在越南滥杀无辜的场面,美军士兵在丛林中遭受严重伤亡的场面,他们在异国他乡痛思亲人的场面,通过新闻稿、传真照片和电视摄像传回国内,转化成洛杉矶反战大游行、芝加哥反战大游行、华盛顿反战大游行,转化成罢工、罢课、美国青年集体烧毁征兵证,转化成支持战争的政客纷纷落选、新上台的人物不得不口是心非地向选民许诺终止战争和实现和平。

  美国人自己说,越南战争是一场得到了比以前任何战争更加坦率真切报道的战争。美国人自己还说,他们首先在报纸版面和电视屏幕上输掉了这场战争。

  说新闻是柄双刃剑,是因为这柄剑的两面都锋利无比。它在把主持战争的政府捧向顶峰的同时,也把同一个政府逼入绝境。

  当年在反战情绪影响下逃服兵役的一个美国学生,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克林顿。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一南力作

[编辑 张婧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