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心 胜
文/金一南
第七章 他山之石
这支缺乏传统,甚至开列不出像样军事思想的军队,也是一支作战理论、战斗方式、军队条令更新最快的军队。其包袱之轻、新理论对旧理论否定之大胆,确实令人瞠目结舌。
那个最不该谈论战争的国家(下)
两支连军徽都互不了解的军队,却早已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美国军队也许是世界上军徽标记最多的军队。武装力量总司令徽标、国防部徽标、参谋长联席会议徽标、五大军种徽标、各兵种徽标、各种专业徽标……几乎团以上单位都有自己的徽记。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大约没有一个中国军人能够将种类如此繁多的标记认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徽标则相对简单。八一军徽成为所有军种徽记的核心。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八一军徽,很多美国军人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访问陆战队大学的时候,我们把国防大学的校徽赠送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负责人、退役陆战队上校格罗夫专门拿出一个本子,问我们“八一”这两个汉字是什么意思?齿轮和麦穗象征着什么?要求我们一一解释。在海军军官学院,我们又碰到一模一样的情况。所有对校徽的解释都被认真记录下来,成为他们的收藏。当时我头脑中就生出一个十分强烈的印象:这是两支连军徽都互不了解的军队。
连军徽都互不了解,却不妨碍两军曾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在美国的学习工作实践使我们感受到,正因为互相间有过较量,美军人员才对中国军人表现出特殊的尊重。
与美国军人谈话,他们尽量不涉及中美之间发生的战争冲突。带领我们参观军史陈列,他们可以详尽地介绍美军如何参加一战、二战、越战和海湾战争,却不愿当我们的面讲朝鲜战争。近年来美国务院和一些政府机构一再威胁要对中国实施“制裁”,其军方却一直强调要对中国保持接触,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为什么?道理并不复杂。美国军人也知道政客决定战争,流血还需他们。他们从心眼里想要避免与中国军人为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队两次吃亏,都在亚洲,都是为了遏制中国。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持续3年零1个月,动用兵力44万,美国官方统计死亡、失踪54246人;1961年至1975年的越南战争,持续整整14年动用兵力55万,死亡、失踪58209人。美国人形容说朝鲜是亚洲大陆伸出的拇指,那么越南则像这个大陆一张拉满的弯弓。伸出的拇指和张开的弯弓,真正成了美国人的噩梦。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人不再在东亚进行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地面战了,终于从噩梦中醒来。在海湾用兵47万,43天解决战斗,阵亡不到200人。
这三场战争的结局如此悬殊,美国人心中自有比较。
在为什么失败与为什么取胜这些问题上,他们甚至比现在我们一些人分析得还要客观。总之一句话:从美国军人的每一分尊重里面,我们都能感觉到那些长眠于战场的先烈为今日中国军人地位的奠基。
我又想到西点军校纪念馆内那个上甘岭战斗沙盘。陪同我们参观的美国驻华陆军副武官胡柏中校是1978年西点军校毕业生,他说教官在课堂上讲过这个战例,据我们所知你们只有几个连队守卫,我们以七个营轮番攻击为什么就攻不下来,让人一直不明白。
胡柏这样的美国军官,至今不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怎样的条件下艰苦作战。
当时坚守上甘岭坑道的将士要求后方多送苹果,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拿了出来,派人昼夜兼程到平壤一带紧急采购了两万多个苹果。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党委发出号召:送进坑道一篓(不是一筐)苹果者,记二等功一次。
但一直到上甘岭战斗打完,没有一篓苹果能够冲过美军的火力封锁线。最后只有一名运输员从牺牲者身旁拾了一个苹果带进坑道。
这就是电影《上甘岭》记述的那个唯一的苹果。
这部电影在50年代中期拍摄出来时,曾经指挥上甘岭作战的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看了不到一半就泪流满面,难过得中途退场。上甘岭有两个著名的高地:537.7高地和597.9高地。仅537.7高地七号阵地内,就有15名伤员饿死,10名战士饿死了3人。
537.7高地和597.9高地作为志愿军战斗精神的不朽象征,其模型安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内。它也带着美国人的不解之谜,摆在了西点军校的纪念馆里。
美国官方认为在朝鲜打了个平手,但他们的很多军官却不这样认为。“我们拥有如此巨大的装备优势结果把仗打成这样,就是失败。”他们甚至不对中国军人隐讳这一观点。
在美国的那些日子,每天晚上当我摊开日记本记录一天工作感受的时候,透过百叶窗外波光粼粼的华盛顿水道和对岸华灯闪烁的波特马克公园,我仿佛又看见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看见那些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看见那些在零下40℃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他们以惊人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地位。从今天美国人对中国军人的每一分尊重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