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子”两说
文/文化信使 吴歌(辽宁锦州)
民居之门,通常有下槛和上槛。顾名思义,上槛位于门上方,下槛位于门下方。
俗语中所谓门槛,实指门的下槛。下槛或曰门槛,也用于指代门户或门第。如,门槛儿高,与上槛之高并无干系。
从上槛到屋顶房梁处,通常会做成窗,东北话称之为“眼亮”,也俗称为“亮子”。
眼亮之眼,缘于通风;眼亮之亮,缘于采光。墙壁高处的小型通风口,东北话俗称为“风眼儿”。因此,旧时东北话也称坐牢为“蹲风眼儿”。蹲风眼儿,蹲笆篱子,二者同义。
与门上“眼亮”相似,窗上“眼亮”,也俗称为“亮子”。此乃“亮子”正说。
以“亮”代“梁”,称“鱼梁”为“鱼亮子”,继而减省为“亮子”,当属“亮子”异说。
鱼梁之梁,较早见于《诗经·齐风》中的“敝笱在梁”。
王虎、李熠《东北方言与文化中的“鱼亮子”》(《大庆社会科学》 2013年06期):“鱼亮子”是东北方言的一个特色方言词,从字形上看,很难合理解释“亮”的词义。但是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研究,可知“亮”该读作“梁”,即“鱼梁”传入东北后,东北的地域文化又赋予了“鱼亮子”新的内涵。
文章认为,清朝“鱼梁”在山东地区方言中已经读成了“梁子”,清代桂馥《札朴》“鱼梁,尝过峄县见水中石堰,空中为关,水出关,折而斜下,对关设坎,鱼顺急流夺关,必陷于坎,人呼为‘梁子’”。考虑到“闯关东”的多为山东人,可以确认东北方言的“亮子”就是山东的“梁子”,只不过在东北方言中声调发生了变化,由二声变成了四声。
齐伟《金代“梁鱼务”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20年第2期)指出,金代望平县(今黑山县),已有管理“渔梁”业务的专门机构——梁鱼务。
文章说,金代梁鱼务,是望平县治所在,也是金代中都(今北京)通往东北的必经之地,具有较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作用。《金史》中,多处记载在梁鱼务进行军事行动以及金世宗在此处接见部下和归降者,宋使许亢宗、赵彦卫和洪皓等人在出使金朝后均有途经梁鱼务的记载,金人王寂在按察刑狱时著有《辽东行部志》一书,也有梁鱼务的相关述及。
四声别义,古已有之,方言当中更为多见。东北话说羊羔之“羔”如“高”,说猪羔子之“羔”如“告”,当属一例。
甲乙俩人有“梁子”,每当一方在场,另一方便不愿上“梁子”。前面的“梁”,仍读阳平;后面的“梁”,转为去声。所谓“鱼亮子”,似应作“鱼梁子”。
王继如《“鱼亮子”即“鱼梁”》(求是理论网 20101014),针对王忠范《鱼亮子》(《辽沈晚报》 20170310)而作。前者文章指出,后者文中的“亮”,当是“梁”的变音。这里的“梁”字,是指用土石等筑成的断水捕鱼的堰坝,不是指桥梁。
桥梁之梁,鱼梁之梁,用声调区分,蕴含方言之智。
小链接吴歌,曾用名吴戈。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高级经济师。锦州市“最佳写书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语言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金融专业论文和业余摄影作品,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散文《丁香雨》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赛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出版专著《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参加编著《人文锦州·民俗风情卷·锦州方言》(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年)。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