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蝉随感
文/文化信使 孙玲玲(辽宁朝阳)
傍晚,拉着儿子的手在小区里散步,耳边忽然传来一阵蝉鸣。儿子抬头对我说,知了还在叫呢,我说,是呀,再叫一阵子,它们就会消失了。他听到后,嘟嘟囔囔地问个不停,我们便聊了许多关于蝉的话题。
孩子不经意间的提问,倒是让我浮想联翩。自古以来,诗词中借“蝉”来渲染意境的不在少数。柳永笔下的蝉是“寒蝉凄切”,写满了秋的悲凉之意。此时寒风瑟瑟,听到蝉鸣,声声切切,皆是萧瑟之意,顿时领会了自古以来,秋天与蝉的“不解之缘”。想起夏日里一家人去天桥沟游玩,游鱼细石,清澈见底,泉水激石,泠泠作响,“蝉则千转不穷”。彼时,倒是充满了夏的欢乐。辛弃疾笔下的蝉则是渲染出丰收在望的景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儿子听到蝉鸣,便想走到跟前去看,却寻不到半点影踪。闻蝉寻声未果之人,自古有之。夕阳西下,诗人在院子里散步,耳闻蝉鸣不绝,便欲寻声,走到近旁,却又无半点声响了。便应了那句“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那它到底什么时候不会叫了啊?”儿子问道。我说秋末就差不多了。待到征雁南飞,便无蝉鸣。蝉的寿命虽长,但在地上生活的时间却十分短暂。
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早在《屈原列传》中便有:“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蝉的一生,居高食洁,灿烂而又壮烈。绽放翅膀的那一刻,有多绚烂,完成使命的那一刻,就有多悲凉。骆宾王在遇难之时,曾写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秋露浓重,纵使蝉儿想展翅高飞,也飞不起来了。而此时作者的心情亦如此,又有谁能相信他的清白呢?
咏蝉之句虽多,却偏偏最衷爱那一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作者乘船于若耶溪上,水天一线,景色很美。晚霞升起,蝉声高唱,鸟声不绝,却更显树林的宁静与深山的清幽。作者是想借此情此景表达自己的思归之念。现在读来,仍旧觉得此句写的甚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吧。
同是秋天,同是听蝉,也有不同的意境。深秋之时,寒山苍翠,秋水潺潺,炊烟袅袅,山色愈深,醉酒狂欢,倚杖柴门,临风听蝉,多惬意,多舒坦!此时的蝉鸣,没有悲凉之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秋景图跃然纸上,更显作者超然物外的豁达胸襟。不得不让人心生敬意。
夏天悄然逝去,深秋不约而至。季节更迭,带走了蝉鸣。来年,又是“绿槐高柳咽新蝉”。
小链接孙玲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任辽宁省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喜欢用朴素的文字记录生活,爱好读书、写作、旅行等。最喜欢的一句话:“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