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金文”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金文”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世界大格局 中国有态度
文/金一南
人类发展的噩梦(核武篇)
在和平发展的世界上,有一股暗含的潜流。大国从来没有停止对核优势的争夺,都在希望自己能够全面彻底地置对方于死地。人类的发展,并没有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噩梦中醒过来,大家都在储备并不断地升级着这些武器。
影响当今世界安全的,绝不单单是西方大力宣传的恐怖主义,还有大国的军事竞争。这样毫无节制地发展力量,依然是人类安全和人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
6.福岛核事故(一)
日核弊端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后,福岛第一核电站几个反应堆先后发生了氢气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核污染成为继地震、海啸灾难后最令人揪心的次生灾害。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求救,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紧急赶赴福岛,共同会商、提供应对核危机的方法和手段。从日本方面来看,单独应付核危机已经捉襟见肘了。
由地震引发海啸是大家能够想到的,但是由地震海啸造成核电站反应堆出事,这的确是世人始料未及的。
核电站的危险性大家不是不知道,据日方说,福岛核电站的设计,有多重的、过剩的安全功能,叫作冗余安全机制。当一套安全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时,另一套安全机制将会发挥作用。
比如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各个核反应堆自动停机,这是对的。但是冷却它的水泵也停了,这就是很要命的事情。当然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一旦停电水泵停止工作,这时候柴油机应该立即启动,对水泵供电,水泵再供应冷却水。这就是所谓的冗余设计系统多重安全机制。
然而,当问题真正发生的时候,原来的设计并没有发挥作用。原来预备的柴油机备用的电阻切进去了,也供电了,但是供电很长时间又退出来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日本人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
现在看来,地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甚至比地震本身还要严重、带来的影响还要大。
在3月11日灾难刚刚发生时,一些国内媒体、境外媒体对日本的救灾机制给予了完美无缺的赞誉,认为日本做得非常好,政府组织得非常有效,民众非常冷静等,好话讲尽了。结果呢,日本的社会组织是非常好的,它们的抗震救灾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日本民众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抢购的问题。另外,日本政府发布消息迟迟滞后,也引起了日本民众的非常不满。
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刚开始发生问题的时候,日本政府反复强调不是爆炸,反复强调没有多少核泄漏。按照日本政府的说法,发生氢气爆炸后的泄漏量反而比最初还要小。这些消息的发布,当时对安定民心可能起了一些作用,但是实际上,东京的核辐射超标20倍。在福岛附近,需要采取防核泄漏措施的人员撤出距离,最初是5公里,然后变成10公里、15公里、20公里,现在又扩大到30公里。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日本政府的措施并不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在政府组织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因此,日本民众指责政府的声音越来越多,质疑政府迟迟不讲真正的危险到底在哪里,为了稳定局势,结果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包括很多民众都被核污染了而自己却不知道。美国的航空母舰都被污染了,航空母舰甲板上的官兵也都受到了核污染。
安全地利用核能,这是未来必然的趋势。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核心的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日渐枯竭。风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等都是人类未来能够利用的重要能量来源。
核能关键就是安全问题。从静态来看,日本的反应堆也好,法国的反应堆也好,俄罗斯的反应堆也好,世界各国的反应堆质量都是可以的,安全性能都不错。通过日本福岛核电站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静态地看它的安全性。像地震带来巨大的震动时,会对这套静态系统进行破坏。
虽然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核危机,但人类不能就此不利用核能了。因为不利用核能,人类将来也找不着理想的出路。核能的利用是一种必然,但是福岛提醒我们,怎样安全地利用核能。尤其是在核电站的选址上,一定要避免地壳的断裂带和地震的多发区域,这是必须加以高度注意的。
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地震、火山频发的国家,在日本建立大量的核电站,这是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选择。从今天看来,它的弊端在逐步显现。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编辑 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