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格局 中国有态度》150(金一南)

摘要:2010年2月,英国政府允许迪塞尔石油公司在马岛附近海域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

“一南金文”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金文”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世界大格局 中国有态度

文/金一南

杂篇

  澳大利亚武装力量有限,但频频对外用兵。

  越南大力购买装备,沦为技术转让国附庸。

  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不愿意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愿意单独行动。

  能源战实际上是引发人类冲突的一个重要根源,这个问题可能变得越来越剧烈。

  全球网络战能力最强的是美国,但是呼唤狼来了的声音最大的也是美国,说遭到网络攻击最多的也是美国。

6.从马岛冲突看能源战

  2010年2月,英国政府允许迪塞尔石油公司在马岛附近海域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阿根廷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派军舰封锁了通往马岛的航道,英国也开始秘密增加马岛的防御力量。月底,迪塞尔石油公司宣布,开始在马岛附近海域钻井。这个南大西洋群岛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中。

  马岛,阿根廷方面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方面称为福克兰群岛,它们的称呼是不一样的。这次马岛争端与1982 年完全不一样,1982年那一次主要着意于领土的归属问题,这次主要是石油开采问题。不过,这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因为主权归谁,石油开采权就归谁。

  1982年的马岛争端,它的利益层面跟这次是完全不一样的。1982年,阿根廷力图想通过对马岛的收复摆脱国内的危机,所以阿根廷首先采取军事行动占领马岛,宣布马岛归属阿方,由此引发了一场战争。

  马岛之战以阿根廷的战败告终,之后争端沉寂了很长时间。

  国际法作为一种弱势法律,它承认基础现实:英国人用武力把马岛收回来长期占领,并反复强调,英国对马岛的主权不容置疑。虽然阿根廷方面始终没有放弃马岛主权,实际上它已经沉寂了很长时间。

  1998年以后,马岛附近发现比较大的石油储藏,媒体炒作储量较大。但有多大工业开采价值,是需要证实的。因为这要考虑到石油开采的成本问题,深海石油还是浅海石油?石油开采出来,天然气比例是多少,运输成本多大,以及运往什么地方呢?如果运往英国,马岛距离英国1.4万多公里,运输成本相当高,而马岛距离阿根廷600多公里,离得很近。

  但毫无疑问,上世纪 90年代末马岛附近石油资源的发现,使英国的民众,阿根廷的民众重新挑起一轮新的马岛归属权问题。

  这次和上次争端不一样,上次阿根廷军事行动在先,这次是英国派遣大型的石油勘探钻井设备到马岛附近,阿根廷海军宣称要封锁通往马岛的海上通路,并且扣押了向马岛运输石油管道的丹麦货船。在这一轮行动里,在石油开采方面当然是阿根廷方面居于被动,因为马岛实际上是由英国人控制的。阿根廷方面又不甘心让距离600多公里的马岛石油天然气开采权被英国一家独占,石油天然气全部由英国所有,这在阿根廷也是说不通的。

  所以说,上次马岛争端主要是政治意义的话,那么这一轮带有很大的经济利益纠葛。

  双方虽然剑拔弩张,而且阿根廷方面首先采取了军事行动,派出海军舰艇完全封锁了通往马岛的海上通道。实际上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南大西洋海城是非常广大的,阿根廷海军本身力量并不是很强,很难达到完全封锁的地步。但是毫无疑问,阿根廷方面首先采取军事行动。英国方面实际上也不甘示弱,战舰、战机,包括—些步兵战斗连都已经准备完毕,双方摆出一副剑拔弩张的架势。

  但是从近期来看,双方实际上都不想打。阿根廷方面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600多公里的距离,阿根廷的陆上机场、沿海港口都能对马岛作战做出有效支援。但是 1982 年战败的阴影深深笼罩在阿根廷人的心头,阿根廷当时在马岛的部队被迫举起了白旗,政府后来被迫下台。能不能再进行这样的冒险?军队有没有勇气和作战意识?对阿根廷来说是个非常大的疑问。

  英国方面问题也很多,主要是后勤的供应,距离英国本土1.4万多公里,颇有点鞭长莫及的感觉。虽然双方都在宣称要用武力保证自己达到目的,但是实际上双方不仅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且也不太愿意真的付诸军事行动。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双方采取一些军事行动其实是互相恫吓,通过恫吓获取一些更高的筹码,它还不是一种战争行为。

  阿根廷具有有利态势,拉美国家毫无疑问都支持它。但是这个支持具有多大分量,很难说。拉美国家对阿根廷的支持更多停留在道义上,不可能提供资金、军事上的帮助,所以支持也是有限的。

  英国始终能获得美国的支持。但美国的支持不公开,因为从美国方面来看,不愿意得罪拉美国家,美国长期视拉美国家为自己的后院。美国的暗中支持很明显。而且美国的支持不像拉美国家那样大张旗鼓地发表声明,表示支持阿根廷对马岛主权的诉求。美国的支持是暗中的,但这种暗中的往往是实质的,比如向英国提供阿根廷所有军事部署的情报,对英国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引发阿根廷和英国在马岛问题上紧张局势的导火索就是石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对石油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现代社会的运转,大型的发电机、汽车、飞机、坦克、大炮,不管武装力量还是民间工业系统,它的运行都离不开石油。

  随着人类消费程度的不断增加,对石油的渴求越来越大。而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的存量是很有限的。在人类把地球上所有石油开掘尽之前,对石油的争夺只会变得越来越剧烈。

  曾经有个美国人划定过一个区域,包括了中东、西亚、巴库、里海,还有格鲁吉亚,在这个圈内若发生战争冲突会极其剧烈。中东地区、车臣和格鲁吉亚这种战争都牵扯到里海石油管道通路问题。

  对能源的争夺,实际上是引发人类冲突的一个重要根源,迄今为止是,而且将来这个问题可能变得越来越剧烈。

  距离英阿马岛战争已经过去28年了,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场战争,有一个很大的启示意义:阿根廷方面认为土地是它的,但要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夙愿,就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从1982年马岛战争看,阿根廷并没有做好与英国进行一场残酷的、大规模战争的准备,它当时认为英国政府对马岛主权是犹豫的。因为英国工党政府曾经宣称,可以就马岛主权问题跟阿根廷政府谈判,马岛主权不一定归属英国。工党政府有过这个松口,所以给阿根廷政府一种错觉,再加上当时英国国防费用连年削减,阿根廷错误地认为英国已经不准备在南大西洋发动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而且认为英军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阿根廷过低估计敌手,没有做好进行一场中等以上规模局部战争的准备,以为通过军队占领就能够轻松把主权收回来,这是阿根廷一个非常大的教训。

  1982年的马岛战争,对英国来说得力于有一位铁腕首相撒切尔夫人,她也由此被称为“铁娘子”。英国宣称这片土地是它的,那就要有捍卫的决心。最初阿根廷舰队已经出动了,而且马上要登上马尔维纳斯群岛。当时英国国内出现很大问题,国防大臣诺特向撒切尔夫人报告,马岛我们丢了、占不了了。撒切尔夫人站在维护国家主权角度,体现了一种坚强的国家意志。这位女士从来没有当过兵,但当她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时候,在捍卫大英帝国权利、利益方面,表现出极其坚强的意志,而且这个意志贯彻到军队和作战行动中去了,使英国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受益匪浅。

  当时撒切尔夫人讲了非常简短的一句话:这个岛是我们的,必须把它拿回来。整个英国的战争机器是根据撒切尔夫人这句话开始运作的。

  我们可以想象,英国国防大臣已经认为马岛基本上丢了,而且英国联合参谋长也认为作战意义不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家领导人撒切尔夫人表现出强悍的国家意志——按照西方政治解读,国家意志在和平时期大量表现为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领导者的意志。1982年马岛战争,从英国方面来看,它也能够感觉到主要领导者的意志,在国家军事行动中至关重要。

  所以我们对当年撒切尔夫人讲过的一句话仍然记忆犹新,她说:“大英帝国的旗帜一定要在福克兰群岛重新升起!”

  受到撒切尔的感染,英国国会全票通过议案,出兵马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战略判断、战争意志与决心,对于战争胜负具有重要意义。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一南金文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