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书房(卢玉)

摘要:我出生在所谓的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就渴望学习、读书,梦想将来要有自己的书房,要成为一名作家。

梦想的书房

文/文化信使 卢玉(辽宁朝阳)

  我出生在所谓的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就渴望学习、读书,梦想将来要有自己的书房,要成为一名作家。

  可过了花甲之年,奔古稀之年时才勉强有了自己比较满意、自认为还很舒适的所谓书房,自己不算太大的卧室,有30平方米左右吧,因为是顶楼,举架比较高,还有一个几平方米的凉台,简单地摆上写字台,靠墙摆几个书架,把自己喜欢的书,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在书架上,再种几盆喜欢的盆景和花卉,放置在书架上或空地中,每当闲暇时给它们浇水、施肥,欣赏一番,然后再坐在写字台前阅览自选的书。有灵感的时候写下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也算这辈子做了自己认为该干的事儿,因而心满意足。

  我出生在50年代末,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父母大学毕业后分到矿山,因当时家里孩子多,父母又都是外地人,没有办法就把我们哥俩送到了南方姥爷家,直到上学的年龄才把我们接回来。记得当时矿务局有个小俱乐部,那里有个图书馆可以借到各类图书,每周可以借阅一次,后期图书馆封闭,没有办法只能在同学之间互相传阅很少的图书。

  到了上初中的年龄,想读一本书都是非常困难的事,买,没钱,借,没地方借。我们几个小伙伴到矿务局图书馆旁边转悠,看到图书馆大门紧闭,还贴封条,我们就到后面的窗户看了看,窗户用门板钉着,但好似被人起开过,我们就上去把木板移开,推开窗户,我们小心翼翼地钻了进去,只见大部分书籍都已包装封存了,只有地下散落着几本布满灰尘的书,我们挑了几本文学方面的书,准备跳窗逃跑,只听窗外喊:“里面的人不许动!”外面的人把窗户关上,又用木板钉死,我们跑到后门处,门开了,进来几个保卫处的人,我慌张地把手里的书丢进了书堆里,只有一本书藏到了裤子里,他们把我们带到保卫科审讯室问了情况,又把我们各自的父亲找来,我们还小,又都是局机关子女,就放了我们。

  回到家少不了挨父亲一顿打,但当我把裤子里的书拿出来,眼前一亮,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影响了我一生,特别是保尔·柯察金经典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本书我反复阅读了几遍,已在同学之间秘密地传阅几年,是保尔·柯察金的事迹和那句名言激励我们这一代人,让我们受益终生。

  转眼到了80年代。先下乡当知青,又到工厂当工人,后又做企业管理人员,但我始终对读书学习而乐此不疲,开始独身期间,只要借到或买到一本书,就没日没夜地读起来,不管是在乡间地头,还是在工厂机器旁,特别是在独身宿舍昏暗灯光下,自己的床铺上,我都读得津津有味,因读书使眼睛视力大幅下降,必须戴上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为了读书,先上了工厂组织的初中课程学习班,又上了大专函授班,后来渐渐爱上了写作,先是在车间工厂广播厂报发表新闻稿件,后向新闻单位投稿,并负责车间的板报组稿,再后来就每月往市电台、报社投稿,每月都能刊发或播出几篇新闻稿件,再后来对文学创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先后写了几部广播剧、电视剧和电影文学剧本,特别是80年,我参加市文学创作学习班,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受益匪浅,文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当时家庭条件有限,想象中的书房是不可能实现的,读过的书只能放在床下或箱子里。

  青年时期文学道路刚刚开始,就一心扑在工作中,由于工作比较忙,后期又走上了领导岗位,没有闲心和精力读书写作了,直到退休后,闲暇时间又想到了自己的梦想,开始购买一些图书,在房间搭上架子摆放收藏的书籍。这几年生活条件好,居住条件有改善了,总想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腾出一个房间布置书房,但家中老人无人照顾,只能把一个房间专门给老人居住。我想那也不要等,于是因陋就简,把自己的居室改造成书房,首先把剩余的空间利用好,放一张写字台,放一把舒服的椅子,在网上购买了桌上的书架,摆放上自己喜欢和常看的书籍,又用字画和盆景点缀空间,再把空间摆上两个落地书架。这样一个居住的房间就改造成了自己认为满意的书房了,每天闲暇时间坐在自己布置,自己认为舒适,自己认为满意的书房,心情无比舒畅开朗,让阅读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让知识在自己的笔下生根开花,其实是一种享受和满足,有这样一个自己满意的书房,这一辈子足矣。

小链接
  卢玉,原辽宁朝阳纤维厂厂长,现为朝阳市赏石家协会主席,朝阳市文联委员,朝阳市优秀收藏家,朝阳市收藏家协会顾问,青年时期爱好文学,在电台、报刊发表许多作品。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