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心胜
文/金一南
第二章 即使胜利也不能忘记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为什么卢沟桥成为抗战爆发地点?为什么美国人宣战了我们才敢正式宣战?为什么出现集团性精神沉沦和人格沉沦?胜利花环不仅是夺目的荣耀,更是切肤的警醒。
不能忘却之五:为什么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上)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在华北战场一溃千里。当时的情况很明显,仅靠正面战场,中国抗战很难取胜。炮弹枪弹只能支撑3个月。蒋介石说“可支持6个月”,也是只看见了国民政府手中掌握的有限资源。而毛泽东提出《论持久战》。怎么持久?支撑持久的战争资源在哪里?近代以来,中国多少变革者,如李鸿章、袁世凯、康有为、孙中山……都有一个通病:基本上是力图依托少数精英完成对社会的改造,都没有把唤醒民众,动员民众、组织民众作为变革和革命的重点。在他们眼中,民众只是改造的对象,而不是推进变革和革命的动力,最终只能导致变革与革命一再失败。
鲁迅写的《阿Q正传》,台湾学者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难道不也是如此?阿Q被人欺侮了,回到家说“打我的是孙子”于是获得解脱的“精神胜利法”,确实是中国人人性中最卑劣可叹的部分。由于长期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封闭和愚昧,加上近代以来殖民地半殖民地处境的摧残和窒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品格几乎丢失殆尽。一般中国人,尤其是农业人口,在侵略、压迫和摧残面前表现出麻木、散漫、冷漠甚至无为的绝望。民众中弥漫着明哲保身、忍气吞声、为了一己利益甘愿苟活于世的空气。人的尊严、社会价值、是非曲直、真理道义,都在活命的前提下变得无足轻重。
但是无论把这些说得多么严重,它也只是中国国民性的一面。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看见的是中国国民性的另一面:民众不是被改造的对象,也不是被利用的团体,而是力量的来源。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深刻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人。他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说:“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在这里,最不被人看好的资源变成了最好的资源,变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1938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是看到中国民众中蕴含的巨大力量。毛泽东说:“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
多少知识分子投入抗战的洪流。1931年,钱伟长以中文、历史双百成绩,被清华、交通、浙江、武汉、中央五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最后他按照叔叔钱穆的建议,选择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国学大师陈寅恪想招募他为弟子。但同年9月发生“九一八事变”,钱伟长是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拍案而起:“政府讲不要抵抗,因为人家有飞机大炮。我听以后火了,下决心,我说我要学飞机大炮!”
一夜之间,钱伟长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弃文从理。钱伟长极具文史天赋,但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没学过,所以是0分。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一开始坚决拒绝其转学理工的要求,一直到后来被钱伟长的诚意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内心这个愿望,他极其刻苦,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五年之后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成为物理系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抗日与强国的愿望,把本该成为文史学家的钱伟长变成了现代中国力学之父。
我们今天常讲,兴趣与爱好是一个人最大的动力。钱伟长因国家需要、民族需要,兴趣爱好发生如此大的改变,由最初痛恨理科,最后成为力学大师。
2010年,钱伟长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讲:“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曲不屈,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再看看爱国华侨陈嘉庚。陈嘉庚为支援抗战,捐款捐物无数,并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议案:“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这明显是对着当时有降日倾向的汪精卫而去。陈嘉庚和汪精卫过去是莫逆之交,议案提交以后,作为议长的汪精卫认为太过尖锐,把提案改为“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公务员不得言和”。
抗战时期,国内有几个人会开汽车?滇缅公路作为重要的战略运输线,要把物资运过来,我们却没有司机。陈嘉庚动员华侨机工,志愿去开车、修车,往中国运送物资。1942年2月,日军占领新加坡,山下奉文下令“新加坡华人减半”,就是要报复以陈嘉庚为首的新加坡华侨对抗日战争的有力支持。大家都知道1937年南京屠城,日本侵略者杀了30万中国人,5年后又杀了10万新加坡华人。2015年5月,我们到新加坡参加香格里拉会议,问当地媒体:“你们知道新加坡屠城吗?”他们大都不知道了。
现在每年12月13日被设立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非常好,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今天新加坡热衷于邀请美国返回亚太搞“再平衡”,热衷于和日本搞关系,他们还记得当年遭的灾难吗?忘记历史的“往前看”,你有根吗?没有根,你能看到什么呢?
不只钱伟长、不只陈嘉庚。当年抗战有多少知识分子,如冼星海、邹韬奋、丁玲、艾青、茅盾等著名人物奔赴延安,总数达4万余人,前所未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军政大学,一个班里既有海外留学生也有文盲,真正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实践。
当年,人们既可以选择到西安、重庆的国民党通信学校、国民党军官学校——不但报销路费,还发津贴,发服装;也可以选择到延安“抗大”——路费自理,没有津贴,衣服只发一套。据当年的学员回忆:在“抗大”,吃的粮食自己背,烧的煤自己背,木炭也得自己烧;天热了在延河洗澡,先洗衣服,在河滩上晒个半干,上岸再穿上。
条件这么艰苦,人们还前赴后继往那儿跑,为了什么?2013年9月我给上海市市委中心组讲课,上海市纪委书记(现任中纪委副书记)杨晓渡对我说:“连战先生到上海访问,我直接跟他讲,不要一说抗战就是你们国民党。我不讲别人,就讲我的父母,他们都是江浙富豪的少爷和小姐,阶级属性跟你们是一样的。当年抗战,为什么他们都去了延安,而不去重庆,就是因为你们不抗日,一味后退。去延安就是因为共产党抗日。”
(未完待续)
一南力作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编辑 瑞雪 审核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