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胜Ⅱ》037(金一南)

摘要:没有品尝过胜利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苦涩萎靡

“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心胜

文/金一南

第七章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最缺乏的就是胜利。没有品尝过胜利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苦涩萎靡。一定要记住那些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通过胜利,给中华民族肌体注入了全新的激情、尊严与血性。

没有品尝过胜利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苦涩萎靡

  今天再回顾那段历史,社会上各种观点非常多。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胜利是历史的偶然,是利用对手的失误,利用国际形势提供的一些机缘。持这些说法的人应该看一看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艰苦卓绝的历程。

  1927年“四一二”政变,共产党人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李大钊、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熊雄、夏明翰、陈乔年、张太雷等多名领导人相继遇害。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组织被打散,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彷徨动摇者纷纷脱党,有的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事,并带人捉拿搜捕自己的同志。

  陈延年因手下的交通员出卖而被捕。赵世炎则被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带领“包探”上门抓获。曾为朱德夫人的贺治华,仅为一笔美金和两张出国护照,就出卖了政治局常委罗亦农。抓捕罗亦农时,她还在用德语与租界巡捕侃侃而谈。

  当时,蒋介石不加怀疑地认为:共产党垮了。随着“海陆丰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相继被镇压,他更认为共产党作为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基本被消灭,剩下钻山为“匪”的小股队伍已不足为患了。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以最严峻的考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后,这样的考验再次出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红十军团长刘畴西、中华苏维埃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瞿秋白、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人,被捕获枪杀。中华苏维埃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何叔衡、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等人,在战场上牺牲。

  比牺牲更加严重的是叛变。

  最先是被蒋介石称为“红军瓦解先声”的前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叛变。接着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闽北分区司令员李德胜叛变,瑞金红军游击司令部政委杨世珠叛变,闽赣分区司令员宋清泉叛变,湘赣省委书记兼湘赣分区政委陈洪时叛变,闽浙赣省委书记兼闽浙赣分区司令员曾洪易叛变,赣粤分区参谋长向湘林叛变,闽赣分区政治部主任彭祐叛变,红十军副军长倪宝树叛变。

  中国革命太难投机了,所以才有如此触目惊心的嬗变和大浪淘沙的淘汰。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所承受的考验。说中国共产党人胜利依靠“机缘”的人,怎么解释30万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足3万,却将长征变成了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实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凤凰涅槃”?

  不靠机缘而靠不屈不挠的奋斗,才使中国革命获得了最为稳固的基础。其成功不是像“十月革命”来自一夜暴动,也不像东欧社会主义在苏联坦克帮助下建立,而是数十年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结果。1949年全国解放时,党员人数为400万,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就有370万,但绝大多数共产党员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资格,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纷纷垮台,而中国社会主义岿然不动的基础。

  在近代中国,任何一个宣称能够对国家发展、对民族命运负责的政治团体,如果不能产生、集合这样一批为其宣称的“主义”抛头颅、洒热血而义无反顾的先驱者,就不能赢得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追随者。其宣言哪怕再冠冕堂皇,也只是一纸空言。

  还有一种说法,主张中国要“告别革命”,甚至“辛亥革命”也不应该搞。他们认为最理想的路径是1898年“戊戌变法”成功,实现君主立宪,那么中国可以不流一滴血,发展可能比现在还要快,甚至早已繁荣富强了。持这种说法的人至少有三个失误。

  首先,历史潮流不可抗拒。孙中山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宣称这一潮流根本不该发生的人,不过是在扮演立于岸边、长吁短叹的无聊看客。

  其次,永远不要以为腰包鼓起来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从物质到精神莫不如此,不但塑成了自身“东亚病夫”般的孱弱,而且骄纵出别人“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癫狂。以为“君主立宪”是直达国家富强捷径的人,从其创始者康有为先生“若不跪拜,留此膝何用”一语中,也能悟出,在这一体制下,中华民族是否能够挺直长期弯曲的脊梁。

  其三,能够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皆兼备物质、精神双重强大的条件。战略家克劳塞维茨把精神力量的来源归结为两大要素:苦难和胜利。在苦难中积聚,用胜利来洗礼。试看胜利对美利坚民族、俄罗斯民族,大不列顺民族、法兰西民族的精神养育作用,就知其至关重要。没有品尝过胜利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是苦涩萎靡的。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最缺乏的就是胜利。纵使“戊戌变法”成功,国家从此“告别革命”,按照君主立宪的方式走下来,今天除去低眉顺眼地加入别人的集团,做人家听话的学者、好伙计,又有什么资格奢谈独立自主。用拜金主义、温情主义和虚无主义诠释历史不难,想挥动自己的手臂书写历史却绝非那样容易。靠忍耐忍出一个优秀民族,人类历史上,从无此例。

  我们还有一些学者,以所谓“寻找新视角”“还原历史真实”为由,以小搏大、以偏概全、以细节否定总体,用小考证否定大历史,解构我们的历史,解构我们的英雄。

  有的说《辛丑条约》是西方对华的合理条约,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正确的做法。有的说所谓“长征”是落败逃亡,真正演绎的不是什么“革命理想高于天”,而是残酷的“适者生存”法则。还有人通过大量使用日本方面和台湾方面的资料,“考证”平型关作战是共产党方面夸大其词;又通过选择性运用我们自己的资料,“考证”抗日战争中,毛泽东一是保存实力,二是反蒋摩擦,三才是抗日。

  这些打着“揭秘”“回归真相”的所谓“学术成果”,实际上是利用蓝色“考证”颠覆红色“历史”。这种所谓“纯学术”,实际上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完成颠覆的纯政治。

  自古便有“要亡其国,先亡其史”之说。

  苏联解体,与此关系极大。

  而反过来看,要兴一国,也必先兴其史。

  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经历不可谓不丰富。放眼全球,哪一个国家曾经有过如此起伏跌宕的波折?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这部千曲百折的历史,我们缺乏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的力度。没有力度的思想,无法穿透历史与现实的纷繁烟云。没有力度的思想,每经历巨变,都不由自主地全盘否定过去,企图推倒重来。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认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就成了一部不断从这个极端跳向那个极端、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自我抛弃的历史,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这种只见断层、不见积累的思维方式,除去别有用心的故意,印证的也只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不成熟。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艰苦卓绝斗争获得的一系列惊天动地的胜利、不但使中华民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探测到前所未识的时代宽度,而且培养出一大批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的共产党人。告别了长期沿袭的颓丧萎靡之气,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洗礼。所以曾经通过《阿Q正传》等著作强烈抨击国民性的鲁迅,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特意致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将来。”

  通过数十年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已经给中华民族的精神元素中注入了一些全新的因素。把这些全新因素真正总结、概括出来,一定会成为未来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840年到1949年,我们以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救亡。

  从1949年到2050年,我们还要以百年的时间完成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的命运在这200年内,发生了和将要发生何等波澜壮阔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又是多少代人流血拼搏和牺牲奋斗的积累成果。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认知,我们的理论,必须跟上我们波澜壮阔的实践。我们拥有巨大宝贵的历史财富。真正善于认识,善于总结,善于积累,就一定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避免幼稚、浮躁与浅薄,走向沉稳、厚重与成熟。

  孙中山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毛泽东说:“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张学良说:“我是个爱国狂。国家要我的命,我立刻就给;要我脑袋,拿去就可以。”

  因为他们这样的心声,以及在这样心声指引下投入全部生命的实践,他们被中华民族的历史永久铭记。

  时代完全不一样了,我们还需要这样的心声吗?

  如果没有这样的心声,这个时代又会属于谁呢?

  今天世界形势变化太快了,国家发展步伐太快了,人们生活节奏也太快了。如果没有由历史积淀形成的国家品格,我们该怎样在大千世界中,争取中华民族的未来?而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中华民族历尽苦难,苦难不等于辉煌。唯有通过一批一批先驱者忘我奋斗、总结经验、夺取胜利,才能如此。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一南力作

[编辑 瑞雪  审核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