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胜Ⅱ》052(金一南)

摘要:东方追求和合慎战,西方追求冲突征服

“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心胜

文/金一南

第十一章 战略文化:国家与民族的生命力之源

  为什么人类四大文明起源中的印度文明消亡了,巴比伦文明消亡了,埃及文明消亡了,中华文明还依旧存在?文明中所渗透的战略文化要素,被证明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生命力之源。

东方追求和合慎战,西方追求冲突征服

  国际上有一个通则,越是简单的概念越难加以定义。因此,有关“文化”的定义很多,但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准确的说法。大致可以解释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特定的生活区域,所形成的历史传统、生活习惯、语言习俗、意识形态等。

  什么叫“战略文化”呢?就是文化与战略的结合。所谓战略,是一种对事物长远的总体的筹划和把握。渗透于战略决策、战略思维和战略规划中的文化因素,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的平台。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情结不同,战略文化也就各不相同,与各国现实政策、国情、政府追求去向都有关。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的战略形成,应从它的文化背景、历史情结入手,这是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战略文化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的源泉,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能有多大作为。《圣经》上有句话说:“没有远见,只有枯萎。”在这里,“枯萎”也可以表示一个国家、民族的消亡。

  短视的民族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古往今来的几大文明,印度文明消亡了,巴比伦文明消亡了,埃及文明消亡了,中华文明依旧存在。因此,必须保持远见,必须从长远和总体上来筹划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急功近利,把资源消耗殆尽。

  当然,并非只有大国才有战略文化,有些小国也不可小看。

  比如以色列,一个600万人口的小国,从公元1世纪到2世纪开始被罗马人驱逐,在1948年建国以前,有过一段长达1700年~1800年的历史时期,流离失所,且不断遭遇世界上的“排犹运动”,在“二战”期间达到了高峰。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最后还能聚在一起。美国、英国等大国的支持是一方面,从民族的内生力来看——正是以色列的战略文化,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民族形成的,包括犹太教所起的作用——使这个民族在近2000年的时间里没有溃散,在长期艰困的情况下,继续维持了它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中华民族,国家这么大,历史这么悠长,要争取我们的未来,一味沉醉于过去的五千年历史和四大发明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具有前瞻性、进取性、对抗性的战略文化。适应它,我们才能真正立足于今天的世界。

  中国战略文化的基础是“天下观”。以天下为己任,绝不安于自身的温饱。所谓“天下”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四方。因为古中国人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也不知道有那么多国家,但是知道我们不仅仅有中国,还有四方邻居。所以,当时的中国,“天下”指的就是中国和四方的集合体。

  “天下观”之后,又产生了“和合思想”,其中的“和”与“合”字,在甲骨文里就已经出现了,比《孙子兵法》出现的时间还要早。今天我们讲的和谐、和平,就是从前面这个“和”的概念里面来的。合作、联合则是从后面的“合”字引申而来。因此,后来的共赢、和平、和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概念都可以从古中国人的思想中找到根源。

  公元前诞生的《孙子兵法》是中国战略文化的集大成者。两千多年来,它不仅影响了我们,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孙子兵法》中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每讲到武装冲突和战争问题,无不渗透“谨慎”“慎战”的中华战略文化。

  “天下观”“和合思想”“慎战思想”早已渗透到了中国的战略文化里面,对我们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但是,其他国家的战略文化和我们不一样。印度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泰戈尔曾讲过:“冲突与征服是西方民族主义精神的精髓,它的核心绝不是合作。”实际上,西方战略文化的核心就是“冲突与征服”,不管是“十字军东征”,还是美国从东部最初的13个州变成今天的50个州,它的精神不是首先和你讲合作,而是征服。

  “十字军东征”,第一次失败第二次,第二次失败再第三次,他们就是要把基督教撒向世界。中国也有宗教——佛教,只不过它是从印度传来的,它在战略文化中也起很大的作用。佛教教中国人什么?行善。当然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内的任何宗教都是以超度、求善、做善事为共同的基本的要求,但是在佛教中,我们绝对没有东征西征、南讨北伐,也绝对没有为了推行宗教而滥杀无辜、杀人如麻。我们的原则是信仰自由。

  1776年,美国建国之初,第一面国旗上只有13颗星,代表着当年拥有的13个州。而今天的方块内含有50颗星,代表今天的50个州。征服的欲望推动着美国人先后攻打了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和西班牙人。今天的美国人对印第安人非常好,在美国各州,有些印第安人的部落,凭借医保和社保,即使不工作也可以享受非常高的待遇。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祖先全被征服,全被大规模地驱赶甚至毁灭。被杀得只剩下这么点儿人了,所以把他们保护得好好的。

  由此看来,西方精神的基础就是冲突和征服。这也是中国式战略文化和美国战略文化的很大差别。那么由它又派生出来什么呢?当我们讲“和合”的时候,美国讲的是“实力”;当我们讲“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时,美国人讲的是“有力走遍天下”。现代国际关系学的鼻祖,美国人汉斯·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讲过一句话:“用力量界定的利益概念,是现实国际政治永恒的准则。”力量到哪里,利益到哪里,没有力量不要谈利益。

  没有力量,你拿过去也不是你的。有力量,不是我的我也能让它变成是我的。这是美式战略思维:冲突的守则、征服的守则和力量的原则。此外还有“实用主义”。

  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经常将“人权”挂在嘴边。“茉莉花革命”发生后,“人道主义干预”“人权高于一切”讲得很多,但结果是:中东一片乱局。今天的人道主义干预适用于什么地点?适用于北非、中东这类地区。第一,地下有丰富的油气储藏;第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为什么不在西撒哈拉实行人道主义干预?索马里现在很贫穷、很落后,为什么也没见任何人道主义干预力量进去?克林顿曾经派遣美国的维和部队进入索马里,但很快就撤出来,因为死了十几个人,更因为他意识到索马里是块“鸡肋”,既没有资源,又没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就是“美式的实用主义”。

  今天,一讲到美国,很多人觉得它就是道义的制高点,但是我们也许忽略了一点:它的实用主义所扮演的角色。“人道主义”今天已经成了全世界最便宜的一面大旗。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的,就是“登高一呼,云集者众”,让大家相信我所做的都是正义的。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就在短短三四十年前,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美国在支持什么人?伊朗的巴列维、韩国的李承晚、越南的阮高祺、西班牙的佛朗哥、智利的皮诺切特……全是大独裁者。为什么?因为这些人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维护好美国的利益。美国才不会真正在乎你有人权还是没有人权,是专制还是民主,它唯一在乎的是你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美国利益。当然,今天独裁已经站不住脚了,必须支持新的力量,但是核心绝不会是为了利比亚的这些所谓的“民主”利益,最终必然是为了美国的力量和利益。

  现在美国所区别和界定的永久性的国家利益,是美国战略思维的基础,也是其战略文化的核心,其中并没有“人权”一说。它主要讲三条:第一,确保美国在全球的行动自由,就是美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第二,掌控所有重要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各样美国所需要的资源。第三,掌控所有的战略要地,阻止敌对力量控制关键区域,比如: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控制所有重要通道,比如:博斯普鲁斯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美国界定的根本战略利益追求,没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没有一定要搞垮社会主义,也没有一定要资本主义的旗帜全球飘扬,因为连美国自己也觉得那是瞎扯的事。实际上,它的核心就是维护美国的利益。当然,这个利益主要是通过控制来实现,控制不了就征服,征服不了再谈判,再合作。能单赢就单赢,不能单赢只好双赢,双赢也是美国赢得多一点。

  这就是东西方战略思维的差别。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一南力作

[编辑 瑞雪  审核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