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之上的“黑脸包公”

摘要:羊卓雍措位于海拔4441米的高原,湖岸线长250公里,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羊卓雍措绿松石般颜色的湖水仿佛一条巨大的缎带环绕在雪山与群峰之间,天蓝、水绿、雪白、草黄,还有黑的牦牛、白的羊群与变幻莫测的云彩相映,让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

天路之上的“黑脸包公”

文/杨宁 苏杭(辽宁朝阳)

  羊卓雍措位于海拔4441米的高原,湖岸线长250公里,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羊卓雍措绿松石般颜色的湖水仿佛一条巨大的缎带环绕在雪山与群峰之间,天蓝、水绿、雪白、草黄,还有黑的牦牛、白的羊群与变幻莫测的云彩相映,让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

  此时,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神色凝重地独自走到湖边,静默良久,从口袋里摸出一支香烟,点燃,又将香烟放在湖边游人叠摞起的玛尼石上。他坐下来,望着氤氲烟气袅袅飘散在湖面上,嘴角翕动,用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爸,我也来援藏了。我知道,这不仅是我的一个梦想,也是您的一个心愿。30多年前,您两次来到这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力建设者们架起了羊湖电站到拉萨的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今天我在昌都参加金上—湖北换流站工程建设。爸,我在这负责安全监管,他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黑脸包公’,‘天路之上的黑脸包公’。”说到这里,他禁不住笑起来,就像一个儿子在向父亲展示他的成绩,神情里带着一点孩童般的稚真,还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他叫张磊,是国网朝阳供电公司的一名东西帮扶人员,2023年4月,张磊踏着父亲的足迹来到西藏,来实现他魂牵梦绕、渴望已久的人生梦想。

父亲口中的西藏  儿子梦想的天堂

  张磊的父亲张立光第一次援藏时是1986年,当时张磊只有4岁。

  198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宣布建设羊湖电站。这里所说的羊湖即羊卓雍措。第二年,作为朝阳电力安装总公司送电工的张立光和37名同事响应号召,踏上了援藏的漫漫征途,开始拉羊110千伏线路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两段大跨越工程的基础施工。

  一年后,父亲与同事们圆满完成了工程项目建设,回到了朝阳。正是从那时起,父亲口中的西藏就为张磊描画了一个充满神秘、奇幻和美好迷人的童话世界。

  1990年4月,张磊父亲和22名同事再次响应号召出征西藏,进行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两段大跨越工程组塔挂线施工。

  那一年张磊8岁,几个月后,第二次援藏的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凯旋归来。拉萨至羊卓雍措110千伏输电线路的建成,于是,援藏就又成了父子俩对话的主题。父亲讲西藏的壮美河山,讲美如仙境的羊卓雍措,讲援藏的艰辛和牺牲,讲与藏族同胞的友谊,援藏就这样成了一颗种子,悄然植根于张磊的心中。

报名援藏 只为实现心中梦想

  张磊是一名退伍军人,4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过硬的意志品质,今年3月17日,在看到国网辽宁电力2023-2024年度东西人才帮扶工作正式启动的通知后,便毫不犹豫地提交了报名申请。这也是他工作以来第三次提交援藏申请。“前两次因为身体原因,都没能通过,去援藏一直都是我梦想,更是父亲对我期望,如今我已人到中年,父亲也在两年前离世,援藏是我这辈子必须要完成的责任和使命”,张磊坚定地说。

  当天吃饭时,张磊一直想和母亲说报名援藏的事,却又不知如何开口,因为父亲刚刚去世不到两年,母亲患上了轻度抑郁症。他不知道自己去援藏的事会不会让母亲不高兴。正踌躇间,手机响了,是公司人资部打来的,问他报名援藏的事和家里人商量了没有,家里人是否同意他去援藏。张磊说自己妻子赵玲在北京出差,然后他把电话递给了母亲,母亲听完电话,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用很清晰的声音说:“我同意他去。”

  4月18日,张磊接到通知,正式成为了一名东西帮扶人员,准备进藏帮扶。并要求在4月24中午前到达拉萨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习服基地报到。4月21日,朝阳供电公司召开东西帮扶人才座谈会,欢送张磊赴国网西藏电力开展帮扶,朝阳供电公司负责人对张磊提出殷切期望。张磊表示,将不负组织重托,发扬朝电人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出色完成援藏帮扶任务。

  出征的日子是4月23日,母亲早早起床,给儿子做了一桌丰盛的早餐,吃过团圆饭,公司的领导、同事们一直将张磊送到去往沈阳的高速公路口。临别前,母亲叮嘱张磊说:“一定要完成好组织交给你任务,作为男人是应该做点大事,别给你爸丢脸。”

跨越4000里  逐梦雪域高原

  2023年4月24日中午,张磊准时赶到位于拉萨当热东路的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习服基地。

  第二天,张磊和来自全国各地电力系统的309名援藏同志一起参加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3—2024年度东西人才帮扶动员培训会”。到达拉萨的第三天,张磊就和15名援藏同志坐上了飞往昌都市的飞机。昌都市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昌都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最高海拔为5460米,最低海拔约3100米,川藏铁路供电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就在这里。

  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是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被称作“天路工程”。张磊被分配到川藏铁路供电工程安质部,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安全。休整了一天后,张磊就去到了施工现场,对他负责的10个标段的消防、交叉跨越架桥、安全隐患等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行为进行指导整改。

  4月27日,这一天正好是张磊来西藏的第7天,他的高原反应越发严重,缺氧导致整夜失眠、头痛、心率过速、流鼻血,整个脸都浮肿了起来。同事们见他状态不好,就让他去指挥部的医务室看看。一量血压,他自己也吓了一跳,在辽宁时80120毫米汞柱的血压,如今蹿升到了160200毫米汞柱。医生诊断他这是患上了高原高血压症,马上给他开了6种控制血压的药物,并嘱咐他只要在西藏就不能停药,同时要马上卧床休息。

  傍晚,妻子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过来,他怕妻子担心,赶紧按了电话,过了一会儿再打过去,谎称信号不好,没有开视频。说了几句话,他又借口忙着写工作报告就挂了电话。张磊说,“身为一名国家电网公司员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使命和责任在肩,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会坚持下去”。

  从生产技能岗位,到援藏后的安全管理岗位,从配电专业到援藏后的输电专业,工作职责的转变,就得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工作上就要更加严谨。就这样,张磊克服强烈的高反,每天都会早早出现在施工现场,按照安全管理规范严格检查每一个现场、每一道工序,及时消除每一个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建章立制  保天路之上的“天路”安全

  5月19日,正在川藏铁路供电工程现场的张磊接到指挥部命令,要他马上赶赴金上项目指挥部安质部报到,增加金上项目安全监管力量。

  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落实国家“3060”双碳目标、加快能源转型的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工程,该工程西藏侧卡麦换流站主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换流站。

  又是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做安全监管所要承担的责任是不言而喻的。到达新的工作岗位后,张磊立即找来了工程相关资料,并第一时间赶赴工程现场。

  第二天早上7点,张磊就坐上指挥部的车前往项目施工现场。车子从巴塘县城出发,沿着汹涌的金沙江一路向西,行驶十几公里后通过一座200多米长的铁索桥,车子从海拔3600米的山脚下,沿着一条狭窄的山路盘旋而上,一个直角90度的回头弯接着一个回头弯,山上不时有运土卡车迎面驶来,于是两辆车减速,一辆靠边停下,另一辆小心翼翼贴边错过。20多公里的山路一共要过32个回头弯,行驶2个小时才能到海拔4800米的施工现场。

  在现场巡查一天后,张磊发现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自然环境恶劣,主要表现为一高一重,即海拔高,工程最高海拔4800米,覆冰重,最大厚度达60毫米;其次是施工技术难度大,主要表现为一险一峻,即地质条件复杂,抗震设防烈度最高9度,落石塌方风险大,且卡麦站进站路高差1200米,高山峻岭约4200米。此外,工程建设环境艰苦,包括有效施工时间短,因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而环保要求高。同时,施工点多面广、人员分散,进一步增加了安全质量管理的难度,以及发生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的风险

  为进一步规范卡麦换流站进站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组织措施、安全技术措施。通过对安全生产情况全面的调研分析,张磊组织参与施工进站道路工程业主项目部、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定了5.5万字的《卡麦±400千伏换流站进站道路施工作业安全指导规程》,包括现场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安全控制措施等九大部分。

  同时,张磊还带领业主项目部组织开展安全规程学习,协调浙江安监专家到巴塘进行管理人员安全质量培训及取证考试,组织金上项目部、安全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质量取证考试,与四川电力医院联系开展现场急救及心肺复苏培训,与业主项目部联合开展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及现场实际演练,每月牵头对施工单位资料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与工程技术部、业主项目部每月进行一次“四不两直”现场督查。

  此外,张磊还指导业主项目部组织监理、施工项目部制作典型违章库速查手册,做到人手一本,及时纠查闭环,确保反违章工作有效落地。他落实站班会交底制度和日工作汇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改进措施,有效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进度有序推进。

天路之上的“黑脸包公”  唱响电力援藏之歌

  “金上-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要把重达几百吨的换流器安装在海拔4800米高的卡麦山顶上,而要把这么个大家伙运到山上,就需要一条高质量的道路,现在我们就是在修建卡麦换流站进站道路,建设一条天路之上的‘天路’这是整个金上项目的基础和关键,”张磊介绍说。

  卡麦换流站进站道路,是顺着山势一圈一圈地盘上去的,施工现场遍布整座卡麦山,交叉作业是常态——上面在挖掘作业,下面运送材料和土的卡车在行驶,稍有不慎,巨大的石头就会滚落下来,如果砸在行驶的车上就会车毁人亡,因此,就要有多名专职安全员在各安全点位值守,作为负责项目安全监管的张磊来说,更不能有半点疏忽。

  然而,雪域高原的基建工程,空气稀薄,紫外线辐射极强且极度缺氧,施工人员大脑反应变慢,而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可谓步步惊心。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天气变化犹如三岁孩童的脸,说变就变。一遇大风便飞沙走石,雨雪交加,其建设难度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

    “由于施工需要,每天都有100多辆车运送土石方,每天要从卡麦山上运下去6000多方,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影响工程进度,那责任就大了。因此,要确保天路之上的“天路”建设安全,就需要更加严谨细致,不留情面的监管”,张磊坚定说。

  中铁五局项目现场副总工程师胡锐介绍说,平时那个豪爽真诚又热情的东北“张哥”,一到了工地上就上演川剧里的“变脸”。每天在对路面进行安全检查时,偶尔遇到有工人违反了哪怕是一点点的安全规范,就完全是一副六亲不认的样子,每每要打电话把他叫过来,不但要和违规的工人一起接受一次安全生产教育,还要做检讨,写检讨书。正式因为对安全工作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工人们背后给张磊起了个绰号叫“天路上的黑脸包公”。

  两边是大山,中间一条河,山上不长草,河水还浑浊。这里没有电影院,没有快递外卖,没有火车站和高速公路,却是挚爱的第二故乡,这是巴塘金上项目援藏工作者们对他们生活和工作地方的描绘。对口援藏工作实施近30年来,一批批朝阳电力建设者接续奔赴西藏,离家千里,用辛勤的汗水点亮了这片土地上的格桑花开,在圣洁的雪域高原架起了一条条奔向幸福的电力天路。

  (本文内容由国网朝阳供电公司党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国网朝阳供电公司专题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