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情思(李文静)

摘要:辽西多山地丘陵,水源少,土层薄。贫瘠的土地如同饱经沧桑的老母亲,竭尽心血滋养着一辈又一辈顽强不屈的辽西人。

小米情思

文/文化信使 李文静(辽宁朝阳)

  辽西多山地丘陵,水源少,土层薄。贫瘠的土地如同饱经沧桑的老母亲,竭尽心血滋养着一辈又一辈顽强不屈的辽西人。

  人们世世代代依靠土地,与土地厮守,搭房建屋,开荒辟地。人们敬重土地如同神灵,每一道田垄的土块都曾被双手细细摩挲,一季又一季种上对幸福的渴望。

  河边的布谷一声接着一声啼叫,墙上的日历也扯到了“谷雨”,可呜呜吼叫的大风,刮来了昏天黑地的沙尘暴,却刮不来一星半点的雨滴。父亲说,节气到了不能再等,明天去山坡下的那片地种谷子。

  玉米可做饲料,高粱能酿酒,但这些农作物要靠老天赏赐,非下场透雨是不能播种的。谷子是辽西人的口粮,是土地恩赐于庄户人的另一位亲娘。自古“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谷子的生命力像辽西人一样顽强,无墒播种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土地深处反上来的那点湿气已足够它们扎根生芽了。

  谷种是母亲去秋就挑了最饱满的,早晒足了阳光。连夜炒制的秕谷拌药,混着谷种撒到地里,长出的谷苗才会疏密有致。而妄想伤害谷种的各类害虫们,也必因贪吃“糖衣炮弹”付出惨痛代价,种田人为了呵护谷种可谓用心良苦。

  天色阴沉,风照旧从北面刮来。锃亮的犁铧翻动干裂的黄土,点葫芦点籽的“嗒嗒”声清脆而有节奏,种田人以最朴素最虔诚的仪式,送谷种将士出征。

  小小的谷粒被埋在土中,它们置身黑暗,却心向光明。开石留印,抓地有痕,它们尽管渺小,却也要在最贫瘠的土地上把生命灿然绽放。不出十日,嫩嫩的谷苗尖儿就如约钻出了地面。

  接下来还会遇到什么,倒春寒?杂草纠缠?夏旱?青虫的啃咬还有秋霜的肆虐?除草,间苗,松土,追肥,打药……种田人日夜守护,精心的侍弄换来了每一棵秧苗的义无反顾。

  当镰刀磨成弦月,当碌碡滚得肚圆,当铁筛将最后的糠皮滤掉,金灿灿的小米终于被装进了粮仓。

  辽西的沙土、纬度和日照最适合谷物的生长,辽西人从春到秋没日没夜淌出的心血滋养着谷子,汲取了日月天地之精华的辽西小米,自然也就卓越脱俗。

  辽西的小米色泽金黄,细润清香,口感香糯,营养丰富。可做小米干饭,用铁锅蒸饭,米饭松软,拌上野菜和小葱,打菜包是乡野美味,最解乡愁;锅底脆生生的锅巴还是大人孩子都爱不离手的零食;烧柴火熬制的小米粥软糯黏稠,米油香而不腻,人称“代参汤”,宜脾养胃,是病人、产妇、刚断奶孩子必备的食物。

  母亲常说小米养人,那年她得了重病,甚至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她躺在舅舅四处奔波找来的拉煤大车上,看着一路绿树舒展、春意盎然,到家后母亲竟想着要喝碗小米粥了。小米粥喝了一碗又一碗,母亲竟奇迹般好转,这小米粥真是救命粥啊!

  谷子也称“粟”,早在新石器时代,它就是我们祖先的主粮了,有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窖藏碳化小米为证。历史上,朝阳小米也得到多位帝王的垂青。1300多年前,李世民就曾把朝阳小米带回长安享用;300多年前,乾隆吃过朝阳产的小米后,曾御封朝阳小米为“珍珠贡米”;2015年,朝阳小米再次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辽西小米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敦厚朴实的种田人也终于可以挺直腰杆儿了。其实,在种田人的眼里,谷子比赤金还珍贵的是它的谦卑、踏实。父亲曾说,谷子是有灵性的,它懂得感恩。你看那秋风里,谷粒越饱满头低得越深——那是在向哺育它们的土地鞠躬,是在向为它们勤劳付出的种田人谢恩。

  谦卑不骄傲,踏实不浮躁,吃着小米饭长大的辽西人手捧着良知,永远都要记得,这是我们的根,我们的血脉,我们的灵魂。

小链接
  李文静,辽宁朝阳人。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学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喜爱读书、旅游,闲暇时喜欢用文字抒发心情,记录过往。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