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中心医院成功完成两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栓塞术!填补朝阳地区空白

摘要:日前,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一科同日内成功完成两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填补了朝阳地区此项技术的空白。

朝阳市中心医院成功完成两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栓塞术!填补朝阳地区空白

  日前,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一科同日内成功完成两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填补了朝阳地区此项技术的空白。

  病例一:45岁,女性,以“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2小时”为主诉入院。平时健康,无基础病史。查体:GCS评分15分,颈抵抗,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头颅CT: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环池及鞍上池为主。DSA: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微小动脉瘤,瘤体指向下方,大小约2.08mm×1.6mm。诊断: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例二:63岁,女性,因“突发头疼8小时”为主诉入院。高血压病史10年,未规律服药。脑梗死病史10年,遗留左手活动不灵。查体:神清言明,左侧肢体肌力IV级,颈强阳性。

  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额叶软化灶,多发脑梗死,脑白质疏松,脑萎缩。DSA: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瘤体指向后下方,大小约5.2mm×5.5mm;左侧供血前交通动脉瘤(未破裂)。诊断: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供血前交通动脉瘤(未破裂)。

  两位病人同日入院,又同时诊断为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病变位置也同样刁钻。又各有不利因素:病例一正值月经期,病例二同时合并同侧供血前交通动脉瘤,让本就凶险的病情,更加隐忧重重。

  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的发生率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 4%。有如下特征:体积小;常伴有颅内血管的解剖变异或多发动脉瘤;易破裂出血;常位于作用重要的穿支血管起始部,如Heubner回返动脉、内侧豆纹动脉等,这些穿支动脉供应下丘脑前部、内囊前支、纹状体、前联合、弯隆柱、视交叉等重要部位。术中如有损伤可导致严重脑功能缺失,出现对侧偏瘫,面舌瘫、人格改变、智力障碍及失语(优势半球)等症状。目前文献、报道普遍认为无论是开颅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栓塞,治疗均较为困难。综合来看,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临床和解剖治疗效果。

  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发病率低,手术难度大。医院神经外一科介入团队,面对这种手术难度较大的动脉瘤,迎难而上,认真分析患者病情,针对手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均制定详细完备手术预案:微导管超选困难、弹簧圈填塞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支撑;A1段动脉瘤体积小、其起始部常仅在颈内动脉分叉部之后几毫米,这种解剖结构要求微导管紧贴颈内动脉下壁进入A1段,然后立即返折才能进入动脉瘤;为了保证微导管到位的安全性,微导管的塑形需要刚好与颈内动脉和A1段的解剖结构相吻合;如果以上仍不能成功,则采用经对侧颈内动脉一大脑前动脉一前交通动脉入路超选动脉瘤;无论采用哪种入路,应力争准确塑形一次进入,避免反复操作造成穿支动脉损伤和动脉瘤术中破裂;病例一正值月经期,术中可能遇到高凝状态。病例二系多发动脉瘤患者,另一个动脉瘤在围手术期可能存在破裂风险,需要术中小心操作。

  在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后,手术开始。尽管准备充分,然而术中的困难远超预期:微导丝到位困难,需要重新塑形,反复耐心调整;微导管到位困难,需要平面弯改立体弯;微导管位置不稳定,需要调整导管形态、张力,耐心地“揉”弹簧圈;弹簧圈成篮不理想,需要反复变换成篮形态;高凝状态的患者血管内出现急性血栓,药物溶栓无效,机械碎栓无效,需要支架取栓……诸如此类的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情况不断出现,神经外一科介入团队凭借坚定的意志、超凡的耐心、过硬的技术,最终历时7小时成功完成了这两例高难度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栓塞术,目前患者正在住院康复中,不日即将出院。

  该项技术的开展不仅填补了朝阳地区同类技术的空白,也填补了该团队在颈部、颅内动脉各部位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的最后一个缺口,完成了他们自己的技术“大满贯”。手术如登山,不断超越,永攀高峰,是每一位术者的永恒追求。神经外一介入团队在主任郭海波的带领下,将再接再厉,竭诚用医心和医术护佑百姓健康,为建设健康朝阳增砖加瓦。

(本文内容由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宣传科提供)

朝阳市中心医院专题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