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叛逆”老妈之在龙年(杨秀兰)

摘要:在俺将“叛逆”一词作为标题之前,特意百度了一下,因为俺怕词不达意;当俺决定把“叛逆”一词用在老妈身上,俺就觉得吧,恰如其分。

我的“叛逆”老妈之在龙年

文图/杨秀兰(辽宁朝阳)

  在俺将“叛逆”一词作为标题之前,特意百度了一下,因为俺怕词不达意;当俺决定把“叛逆”一词用在老妈身上,俺就觉得吧,恰如其分。因为她真的很好地“诠释”了她的“坚定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思想,不顺从‘权威’和常规规定”,她以实际行动挑战着我们的“权威”,不屈服于来自外界的一切压力,坚定着自己的行动准则,坚守着自己的立场。

  老妈是1949年9月生人,才75岁而已。她仗着自己在农村打下的身体底子,至今,仍奋斗在春耕、夏耘、秋收的第一线,且乐此不疲。殊不知,一年四季,除了春耕、夏耘、秋收,还有冬藏。人要猫冬。冬藏对她来说,就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让老妈猫冬,根本不可能,完全行不通!

  “这几天降温了,都零下20多度了,可千万别出去呀!”“知道啦,知道啦,我天天看天气预报了,不出去。”答应得好好的。

  腊月十三,零下25度。按她的说法,不出去,然后她趁着中午不冷外出买菜。本来有点胖,走路不爱抬脚,再加上本身穿得多,然后被一根电线绊例,右手惯性着地……但听“咔吧”一声。晚上6点多,老妈与我微信,铺垫了几句:吃饭没呢,做点啥呀,又跑步去了,又糊弄呀,然后听说我在外面,再没下文。她常这样。若俺白天没联系她,她晚上总会重复这些。

  腊月十四早7点,电话“嗡嗡”响,看清来电,心里咯噔一下:“昨天下午2点多摔的,肿了,已用纱布缠绕处理,仍疼,比去年左手那次严重”……俺的娘啊,从昨天摔倒到今早告知,整整挺了17个小时,我一边掰着手指头算时间,一边迅速穿衣,下楼,发动车子。在车上,儿子警告我不能批评他姥,这憋得俺呀,内伤!从北陵到浑南,再到医院,排队,挂号,缴费,拍片,待按在骨科诊室处置时,已经超过21个小时。错过了最佳接骨时间,又因年龄偏大死活不做手术,只能做基础性的功能治疗——石膏固定,服药消肿化瘀,药补食补,慢养。

  伤筋动骨100天。从受伤到“五一”劳动节,正好100多天,春播正当时。“再不能干重活。”医生的话,也不知道是否彻底断了老妈春种的小九九。

  从医院出来,外孙请姥姥吃饭,特意点了一盘鸡爪,美其名曰以形补形;外孙见姥姥惦记家里,送其回浑南小住;近年时又接回来过年;外孙对姥姥说,你有啥事就跟我说,我给你办,别跟我妈说,免得她墨叽你。老妈常说,小时候真没白疼呀,现在得济了。

  “姥姥没在家。”腊月廿七,老妈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下班回家,开门即见老妈:新焗的头发,新烫的小卷,端着右臂,正在屋里走圈;早上起来看自己头发长了,又该染了,反正也没事,就去三台子烫了头发,人可多了,烫了好几个小时。那天晚上,我在“杨三姐”的群里说,咱们的妈妈趁家里没人,溜出去烫头了。老妈被群攻。

  “儿子,把车上的面想着拎上来。”耳尖的老妈悄悄听到了,趁家中无人,兴冲冲地去楼下超市买面。在班上的我,微信里传来老妈欣喜的声音,我聪明不,先是到楼下超市问了价格,然后又到对面的生鲜超市问了价格,前后差了6块钱呢,我赶紧返回超市买面,就剩几袋了,我手快不。老妈邀功地说。那天晚上,我在“杨三姐”的群里说,咱们的妈妈趁家里没人,到楼下超市喜提面粉一袋。老妈被群攻。

  从您家到望花大集比我家方便。就您这独臂身手还去逛集哪,人多多呀,把您挤倒了怎么整?我这胳膊受伤算啥,还有拄拐,坐轮椅去逛的呢。这么重的东西,又得倒车,您是怎么拿回来的,我就这样一挎,老妈左手比划着做着肩挎的动作。10块钱3斤的架豆王,抢的人可多了。那天,老妈还买了2根黄瓜,一捆韭菜,净重超5斤。黄瓜因水气太大,没挺到过年就烂掉了。韭菜也是,摊开排湿。因在冰箱里没看到我买的猪蹄,在烫头回来的路上,老妈还拎回4只前蹄。那天晚上,我在“杨三姐”的群里说,咱们的妈妈趁家里没人去赶集,10块钱3斤的豆角,咱们的妈妈抢到了。老妈被群攻。

  咱就说,现在购物多方便呀,生鲜超市过年都不休息,随吃随买不香吗,我这下班上楼就带菜回来了,再说了,冰箱里不是有菜吗,能不能不出去,能不能不买?答案是否定的。

  老妈右手受伤,作为右撇子的我来说,曾试着用左手单独完成洗漱、吃饭,可行;也曾试着整套穿脱流程,脱且容易,但里外三层的穿衣却让自己放弃了挑战。试想一下,她每次外出,得需要做多长时间的准备才能出门呀:单手,先要脱掉马甲,换上毛衫,脱掉睡裤,换上绒裤,在肚子大,弯腰盘腿都费劲的情况下穿袜子,再穿外裤,再提再系扣子,再穿外套,这一套下来,没有10分钟是出不了门呀。可那又怎样,老妈还不是数次成功外出。从年前烫头焗油,到年夜饭采买,从打麻将到斗地主,样样不落,在老妈身上,我见识到了什么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趁我跑步的空挡,老妈回到自己家。晚饭的时候,她发来排骨饭的图片,证明自己的行。两天后,老爷子省亲回沈,我这颗悬着的心,彻底归位。

  数年前看到姐姐发的朋友圈:年轻的时候吧,觉得有个听话的孩子是件幸运的事,人到中年,觉得有对听话的父母那才是最最幸福的事。现今,我感悟到了。前几天,又见她在朋友圈罕见爆粗:老了是不是都这样啊:就是外人说什么他都听!子女说什么都是白费。我劝她息怒,毕竟是亲生的。上海籍的姐姐都发飙了,反观我这东北行武之人,脾气把控得还可以呢,我都佩服我自己。那天,我郑重其事地向儿子保证,你放心,等我老了,肯定听你的话。儿子目前持观望态度。

  嗨,你们的爸妈听话不?

小链接
  杨秀兰,曾在部队服役11年,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喜欢码字,旅游,摄影,爬山,跑步,阅读,侍弄花草。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