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新考(谭国武)

摘要:“居延”一地,西汉初年已有其名。

历史民俗短文

“居延”新考

文/谭国武(辽宁朝阳)

  “居延”一地,西汉初年已有其名。《汉书·武帝纪》载:“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颜师古注:“居延,匈奴中地名也。”《辞海》谓:“古边塞名,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路博德筑于居延泽上,以遮断匈奴由此侵入河西之路,故一名遮虏障。”

  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居延关其地直到唐朝时仍然战争频繁。唐代许多的边塞诗都曾提到它。如王维的《出使塞上》和《出塞作》等诗。

  在高适的边塞诗《信安王幕府诗》中,也有一处描写“居延”的诗句:“讲戎喧涿野,料敌静居延。”通行的注本把它解释为西北的居延(即居延关或居延县),这是错误的。笔者以为,高适诗中的居延,并不是上面提到的西北“居延”,而是另一个地方的名称。是唐初置于东北松漠地区白霫部族之居延州都督府。

  白霫,是一个回纥后裔的少数民族部落。“其部有三,曰居延,曰潢水,曰无若失。”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白霫部内附唐朝,于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置居延州都督府于其地,实行管辖。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授其酋长李含珠为居延州都督。同年,奚部叛乱,唐王朝拜李含珠等为冷陉道行军总管,征讨叛奚。

  《新唐书·回鹘传》:“白霫……贞观中再来朝,后列其地为寘颜州,以别部为居延州。”

  《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二年)六月乙丑,以白霫部为居延州……显庆五年,授酋长李含珠为居延都督。”

  《新唐书·北狄》:“(显庆)五年,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侯将军延坨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含珠为冷陉道行军总管,征讨叛奚。”

  后来,突厥、薛延陀(属回鹘的一支)、奚、契丹等部不断侵犯,白霫部渐趋衰落,李含珠死,其部“后无闻焉(《新唐书·回纥传》)”。

  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上看,唐初的居延州都督府,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北洮儿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开元年间,这里一部分为突厥侵占,一部分已属奚、契丹了。

  《新唐书·回鹘传》:“白霫居鲜卑故地,直京师东北五千里,……保奥支水冷陉山。北乌罗浑、东靺鞨,西拔野古,地园袤二千里,……其部有三,曰居延,曰无若失,曰潢水。”

  《五代史》:“霫与突厥同俗,保冷陉山,南奥支水,后为奚、契丹所侵。”

  乌罗浑,又名乌罗护,居住在今内蒙古绰儿河下游及齐齐哈尔、嫩江流域东西地。拔野古部居于今贝加尔湖东南,北自前苏联雅布洛诺夫山脉,南至克鲁伦河北一带。唐代靺鞨分十部,居于今北至鄂霍茨克海东至日本海,南至长白山、西邻室韦及松嫩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奥支水即今内蒙古察罕木伦河,为西拉木伦河北部的一个支流。冷陉山为奥支水发源之山,据此可知,唐朝时期白霫三部之一的居延部当居住在今内蒙古察罕木伦河上游及其以北一带。则唐初居延州所置,也当在这一带附近。

  万岁通天(武则天年号)年后,契丹、奚经常叛乱,并称“两蕃”。开元18年(公元730年),契丹部可突于(《旧唐书》《资治通鉴》都作“可突干”,此从《新唐书》)杀松漠郡王李邵固又叛,“立屈烈为王,胁奚众共降突厥。”于是开元25年正月,玄宗诏“以礼部尚书信安王袆持节河北道行军副元帅。与(赵)含章出塞捕虏。”(《新唐书·契丹传》)此即《信安王幕府诗》序中言“开元二十年,国家有事林胡,三月,信安王大破可突于,奚酋李诗琐高帅五千帐来降,袆引兵还。”高适此诗即作于兵还之时。

  松漠、饶乐二都督府隶营州统辖,为当时契丹、奚地的最高行政机构。其治所据考,前者在今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汇合处。后者在西拉木伦河北,今巴林桥附近。则可知,可突于叛,是侵占着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包括了初唐居延州地的广大松漠地区。所以,诗人美颂信安王的战功,写他未出征前,能“料敌静居延”。是很自然合理的。

  如果说,诗人这里的“居延”是代指,那么,它当代指当时为可突于统辖的契丹、奚地区。

小链接
  谭国武,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朝阳市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爱好古文字和古文化研究,在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20多万字。曾参与《辽宁文化通史》的编写工作,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采写《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近40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