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鲁儿虎行》系列之九:民族思想家罗布桑却丹(谭国武)

摘要:在凌源市热水汤街道办事处采访,欣闻罗布桑却丹纪念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这是一处庭院式建筑,体现出古朴典雅、浑厚实用的蒙古族建筑风格。整个纪念馆总占地1.14公顷。

编者按

  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作者谭国武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挚爱,汉书挂角,背起行囊,开启了行走和抚摸辽西山川的脚步,并撰写了《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

  依地理形势而言,努鲁儿虎山就像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山脉之间的一个大大的绳结,把各种朝向的诸多山脉扭结在一起,同时,依傍这个巨大的“中华结”,诞生了三条大河,即向东的大凌河,向北的辽河(老哈河)和向南的滦河(青龙河)。由此,把中原与北方、东北、东北亚地区诸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紧紧地联系起来。

  《努鲁儿虎行》从2006年1月在《朝阳日报》发表第一篇《努鲁儿虎——我们的父亲山》,到2007年3月发表第三十七篇《黄花滩建州古城》,其间,凌源市、喀左县、朝阳县地界基本走完,建平县、朝阳市区也完成大部分采访任务,后因作者工作调动而搁笔。

  现在本网发表《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以便让更多网友了解朝阳,认识朝阳,从而提升朝阳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朝阳良好形象。

《努鲁儿虎行》系列之九

民族思想家罗布桑却丹

文图/谭国武(辽宁朝阳)

  在凌源市热水汤街道办事处采访,欣闻罗布桑却丹纪念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这是一处庭院式建筑,体现出古朴典雅、浑厚实用的蒙古族建筑风格。整个纪念馆总占地1.14公顷。馆内将陈列罗布桑却丹生平、文献及当时蒙古族风土人情的微缩景观等。

  罗布桑却丹是中国近代蒙古族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然而,在他故去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对他并不了解。直到1981年,他的《蒙古风俗鉴》(蒙文版)出版,他的著作和思想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俄罗斯、美国、日本、蒙古、德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的学者都在研究他。

  罗布桑却丹于1875年(光绪6年)出生于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阿日山乌苏(今凌源市热水汤)的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蒙古名叫宝音陶格涛,汉名为白云峰,字罗子珍。家中兄弟4人,他排行老三,又从小当喇嘛,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白三喇嘛”。 他自小聪明好学,利用农闲时间,或求师或自悟学通了蒙古语文。

  1890年,罗布桑却丹被指派为(喀喇沁左翼)旗佐领章京。1894年,他被指派到哲里木盟各旗普查由喀喇沁左旗迁往他乡的从员及户口。这个工作他整整进行了3年,3年间,他深深地体验到蒙古族劳动人民深受层层剥削,过着极度艰难的生活,同时也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状况和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后来撰写《蒙古风俗鉴》这部巨著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罗布桑却丹极力主张普及文化知识,并希望以此来拯救蒙古民族的命运。

  1898年,罗布桑却丹想去拉萨学习。但因经费不足,便留在北京雍和宫拜师学习蒙、满、汉、藏4种语言文字。1902年冬,罗布桑却丹参加清廷理藩院翻译考试,获得“四种语言固师(喇嘛学位名称)”的称号。同年,罗布桑却丹借驻北京蒙古王公府的机会,递交了一份“广译各种书文,普及蒙地文化”的建议书。并为此东奔西走,花掉了一千多两个人积蓄的银子,但没有收到任何结果。

  罗布桑却丹非常热爱家乡,1903年,他听说东北地区发生了日俄战争后,便从北京返回家乡,为蒙古族地区及当地的喇嘛寺庙等不遭受战火的洗劫而四处奔波。

  1906年,罗布桑却丹应学部邀请,任北京“满蒙高等学堂”的蒙文教师。

  1907年后,罗布桑却丹又两度应邀东渡日本。先执教于东京“外国语学堂”,为期4年。1911年,又应聘日本京都板原寺(有写作本愿寺的)佛学院任教,1913年回国。罗在日本生活、工作先后长达7、8年之久,接受了西方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原先利用普及文化来拯救民族命运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于是,罗布桑却丹回国后,又一次呈文,重申自己的主张。可是他的建议如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音。

  回国后,罗布桑却丹在北京继续任教。在封建保守的国度里,他的主张虽然找不到知音,甚至几遭劫难,但他始终矢志不移。到了1914年,他调到奉天南满铁路办事处后,又找到奉天巡捕张元和哲盟各旗的头面人物,建议改良草场,改进畜牧方法,提高民族经济。这项建议一开始得到了有关各方面的大力赞同,但后来,由于罗布桑却丹本人受到嫌疑,建议随之中止。

  《蒙古风俗鉴》成书于1918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蒙文著作。共10册,凡60章,计约20余万字。用4年时间编纂而成。其内容包罗极广,从蒙古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以及风俗民情,到蒙古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无不分门别类,一一加以详述。这部书对于了解和研究蒙古族风俗习惯的发展变化情况是十分难得的。也是现今蒙古学研究不可多得的资料。

  罗布桑却丹一生坎坎坷坷,至1921年于奉天(今沈阳)去世。他一生追求教育兴邦科学救国,不愧为蒙古族的先觉者。

  目前,国内研究罗布桑却丹的核心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作为他的家乡,朝阳对他的研究还不够。此次罗布桑却丹纪念馆的落成,无疑会对我市罗布桑却丹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对社会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用凌源市史志办顾问王沐林先生的话说:“罗布桑却丹精神必将世代相传,必将激励朝阳人民努力上进,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此文发表于2006年5月20日《朝阳日报》)

小链接
  谭国武,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朝阳市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爱好古文字和古文化研究,在《朝阳日报》、《辽宁日报》、《满族研究》、《理论界》、香港《大公报》等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20多万字。曾参与《辽宁文化通史》的纂写工作,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采写《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近40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