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鲁儿虎行》系列之十六:殷商“龙兴”之地(谭国武)

摘要:二十世纪初,人称“清末民初学界第一人”的沈曾植(号乙庵)在一次与国学大师王国维谈到殷商民族起源之际,提出了朝阳与商先的渊源关系。这件事被王国维记录在他的《观堂集林》中。

编者按

  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作者谭国武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挚爱,汉书挂角,背起行囊,开启了行走和抚摸辽西山川的脚步,并撰写了《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

  依地理形势而言,努鲁儿虎山就像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山脉之间的一个大大的绳结,把各种朝向的诸多山脉扭结在一起,同时,依傍这个巨大的“中华结”,诞生了三条大河,即向东的大凌河,向北的辽河(老哈河)和向南的滦河(青龙河)。由此,把中原与北方、东北、东北亚地区诸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紧紧地联系起来。

  《努鲁儿虎行》从2006年1月在《朝阳日报》发表第一篇《努鲁儿虎——我们的父亲山》,到2007年3月发表第三十七篇《黄花滩建州古城》,其间,凌源市、喀左县、朝阳县地界基本走完,建平县、朝阳市区也完成大部分采访任务,后因作者工作调动而搁笔。

  现在本网发表《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以便让更多网友了解朝阳,认识朝阳,从而提升朝阳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朝阳良好形象。

《努鲁儿虎行》系列之十六

殷商“龙兴”之地

文图/谭国武(辽宁朝阳)

  二十世纪初,人称“清末民初学界第一人”的沈曾植(号乙庵)在一次与国学大师王国维谈到殷商民族起源之际,提出了朝阳与商先的渊源关系。这件事被王国维记录在他的《观堂集林》中。“嘉兴沈乙庵先生语余:‘箕子之封朝鲜,事非绝无渊源。颇疑商人之于古营州之城,夙有根据,故周人因而封之。’此说虽未能证实,然读史者不可无此达识也。”

  这是中国学界提及朝阳与商先关系的第一人。这已是近一个世纪以前的事情了。那时,“红山诸文化”还没有被发现,文献资料对殷商起源地又语焉不详,而王国维素来主张“取底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因此,在那种情况下,两位大师能有此预见,实在是朝阳历史之一大幸事。

  商人自始祖契至汤,共经历了十五位首领,八迁其居。契又写作偰(读卨)。他最早居住在一个叫蕃(读与亳同)的地方。蕃为何地说法不一,但权威说法之一认为,契在《诗经》中称玄王,玄代表北方;蕃、邶(北)二字一音之转,即燕。传说黄帝都涿鹿,舜都蒲坂(蒲通蕃)帝喾都亳,都在今北京以北,“则契所都蕃在辽河,大凌河,滦河发源之区。”或直言东山嘴,牛河梁建筑群遗址“正是始亳(蕃)之所在”。是殷商民族最早的发祥地。

  继契的商先叫昭明。《荀子•成相篇》说:“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世本》也说:“昭明居砥石。”据《山海经》《淮南子》《水经注》等的记载,砥石即今老哈河发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契“邑于紫蒙之野”,紫蒙川即今之老哈河。另外,在玄鸟生商的传说中,各书记载都提到有一条河水。《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补说“契母与姊妹浴于玄丘水”,所说的玄丘水即玄水。今青龙河为古濡水(今滦河)支流,古称玄水。这表明,商的祖先确是起源于古营州之城所辖的大凌河、老哈河源头地带。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说,天真烂漫的少女简狄到玄水边洗澡,看见燕子遗卵,取而吞之,便怀孕生了他们的祖先玄王契。因此,商人把燕子,即玄鸟作为他们的图腾。红山文化出土的黑陶及彩陶器上,颇多“之”状纹。“之”当为“乙”。“乙”就是燕子。燕乙(鳦)双声,其形则象侧看之形,燕象正看之形。因此“之”状纹应是图腾主义的表现特征。

  红山文化器皿纹饰中的“▽”形,据郭沫若考证,即“帝”字之初形,即女阴。帝为女阴,包括商人的图腾祖先帝俊在内的诸多古天帝,原来的性别就很值得加以重新考虑。或许“五帝”本是女性,之所以演变为男性,是“母权制的颠覆”(恩格斯语)的结果。

  “之”和“▽”均为陶器纹饰,有着密切关联。“之”为图腾,为玄鸟;“▽”为帝,为女阴。这正反映了从图腾崇拜到生殖崇拜过渡阶段的特殊情状。换句话说,殷商神话中的简狄和玄鸟在最古老的年代当即一体。

  商代文化与红山文化的相似性已被人们所熟知。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玉猪龙与商代殷墟的妇好墓出土的龙的比较。二者在轮廓上几无出入,只是龙头的样子不甚相同。基于此,有人将考古发现同古史传说结合起来,推断红山文化正是商文化的祖先。商人在先祖契的率领下向南迁徙,正是红山先民向中原的迁徙,造成了中原地区文化面貌的急剧变化。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其经济实力后来已远远超过了夏王朝,也正因此才能一举灭夏,建立商朝。

  燕国是商人最早建立的一个方国,同时也是商代子姓宗族居住的中心。从时间上说,它应该是与商族的起源同时的。后来商朝的都城南迁,而燕国也成为众多方国之一,这时燕国与商王朝的关系大概就像是后世的所谓“留守”。《逸周书·作雒》说商灭亡时,“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王子禄父就是商纣王之子武庚,他在商亡时向北逃奔,说明商代在北方有比在东方、南方更为强大的基础,而他向北寻找归宿大概也就像元亡后顺帝之被迫撤回蒙古草原了。

  前面沈乙庵、王国维二位提到的箕子是商纣王的诸父,官太师。曾劝谏纣王,纣王不听,把他囚禁。周武王灭商后被释放,并封地朝鲜。先秦史籍中的箕子,又称“箕侯”。1973年,喀左县出土的商代方鼎铭文中,就有“箕侯”的族徽。

  (此文发表于2006年8月14日《朝阳日报》)

小链接
  谭国武,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朝阳市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爱好古文字和古文化研究,在《朝阳日报》、《辽宁日报》、《满族研究》、《理论界》、香港《大公报》等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20多万字。曾参与《辽宁文化通史》的纂写工作,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采写《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近40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