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作者谭国武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挚爱,汉书挂角,背起行囊,开启了行走和抚摸辽西山川的脚步,并撰写了《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
依地理形势而言,努鲁儿虎山就像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山脉之间的一个大大的绳结,把各种朝向的诸多山脉扭结在一起,同时,依傍这个巨大的“中华结”,诞生了三条大河,即向东的大凌河,向北的辽河(老哈河)和向南的滦河(青龙河)。由此,把中原与北方、东北、东北亚地区诸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紧紧地联系起来。
《努鲁儿虎行》从2006年1月在《朝阳日报》发表第一篇《努鲁儿虎——我们的父亲山》,到2007年3月发表第三十七篇《黄花滩建州古城》,其间,凌源市、喀左县、朝阳县地界基本走完,建平县、朝阳市区也完成大部分采访任务,后因作者工作调动而搁笔。
现在本网发表《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以便让更多网友了解朝阳,认识朝阳,从而提升朝阳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朝阳良好形象。
《努鲁儿虎行》系列之十八
东方之猪
文图/谭国武(辽宁朝阳)
猪的“神圣”观念一直嬗递了几千年,直到近代,在某些民族中依然存在着。其所以神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人们对(野)猪的畏惧。所谓“恐惧创造神”(列宁语)。二、在六畜中,猪的生殖力最强,所以它是生殖崇拜的产物。三、在先民的意识中,猪是雨神或河神(河伯),与雨、水有着极其神秘的关系。
图腾嬗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人的拟兽化、兽的拟人化直至全人型始祖出现。也就是说,出于对神化的自然力的惶恐和畏惧,或对部落兴旺(多子)的渴求,人们认可动物型始祖。进而以图腾物象自己,或自己象图腾物,于是出现了半人半兽型的始祖。最后,随着人类理性认识的发展,全人型的始祖出现。依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勾勒出女娲或伏羲的形象演进脉络——即由最初的猪龙型到人首蛇身再到全人型(女身、男身或合体)的发展过程。前面说过,轩辕黄帝与猪的密切关系,其实,就黄帝本身形象而言,《山海经》上说,为人面蛇身,且“尾交首上”,这一半人半兽的形象不就是一只(决)或环形的玉猪龙吗?
《庄子•大宗师》说:“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挈,又作契,挈天地即开辟天地。闻一多认为此豨韦氏即盘古。而女娲还有一个名字叫包娲,与包戏(伏羲)为一语之转。所以有学者认为,“伏羲与女娲,名虽有二,义实一也。……所不同者,性别而已。”称女娲,犹言女伏羲。所以我们看到,在汉墓画像石上的伏羲女娲交尾像,实即“前后(左右)皆有首”的“并封”的具像化、世俗化和人格化。体现在红山文化中,既是被称为双龙首玉璜或误称为勾云型玉佩的玉猪龙。在汉墓画像石上,尤其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形式,即在伏羲女娲中间夹了一位“第三者”,两只胳臂搂抱着伏羲女娲。这位“第三者”正可以解读为开天辟地的豨韦氏(盘古),与天地之神伏羲女娲,共同构成完整的天地宇宙。
豨韦又称豕韦或室韦,除猪型豨韦神话外,金文中也有豨韦神像。由此我们联想到古代室韦族后裔布里亚特蒙古族的始祖就是一头野母猪。室韦又写作失韦、失围,在汉文中始见于公元5世纪的北魏时期,据记载,同其他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如肃慎、靺鞨等一样,室韦人喜欢养猪,而且,直到9世纪时,猪仍是其衣食之源,难怪人们给他们起了一个混名“通古斯”!原来,通古斯就是“豕”的意思。早在几个世纪以前,通古斯就成了亚细亚北部居民的统称。
伏羲一名,古书无固定写法,如庖牺、包牺、宓牺、炮牺、伏戏、包羲、伏牺、包戏等,但依“伏”“包”之义而言,“伏”《史记·乐书》解释为“毛者孕鬻”,郑玄注:“孕,妊也;鬻,生也。”包,甲骨文为象形字,作腹中有人形或像人之胞胎形,当为包之初文。《说文》解释“包”:象人妊娠,已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可见,无论伏或包,都指事妊娠生育之事。而女娲又作包娲,前面说过伏羲女娲名二实一。至此我们可以推断:伏羲女娲其名称的真实含义应该就是包豨或伏豨,也就是怀了孕的大野猪。
唐代房千里《投荒杂录》载:“雷公豕首鳞身”。李肇《唐国史补》也说雷公“状如彘”,而伏羲之父正是雷神。《山海经•海内东经》:“(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鼓其腹则雷”正说明他有一个硕大无朋的肚子。因此,大肚子的猪被先民们当作了生育神的象征。于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一件陶钵,可谓是对以上说法最好的诠释。其上刻画了一只猪,猪的巨大腹部及生殖能力表露无遗。图中画了两个小脑袋以示猪雏,一个已出生,一个仍在腹中。而在母猪的两后腿之间,夸张地画了一个生殖器,以示其强大的生殖功能。
《史记•天官书》:“奎曰封豕,为沟渎。”注引《正义》:“奎,天之库府,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西南大星,所谓天豕目。”“主沟渎”者即为主生育者,猪本身就是生育神。奎宿为西方天区第一星座,由16颗星组成,连线平面似两个猪头套合在一起,被比喻为二首同身的“封豕(豨、狶)”,即并封。其为“天之库府”者,正形容猪有一个庞大的肚子,犹如大仓库,元气所积,浑浑浊浊,都在其中。由此我们联想到那位能开天辟地的豨韦氏,“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把猪的大肚皮又比喻成了天地宇宙,豨韦氏是在猪肚子里开天辟地的。
学者多根据西南诸少数民族普遍流传的女娲繁衍人类的神话传说,说女娲伏羲诞自葫芦。其实,葫芦与传统文化中的石榴、莲蓬等一样,都寓意着多子。其与猪的大肚子,东山嘴陶裸女俑的大肚子在指事上并无二致。也就是说,它们都是表达了先民们祈盼部族兴旺、多子多孙的朴素思想。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娶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有仍氏”实即“有奶氏”,义指母猪腹下的两排乳头。古人常以多乳指事生育,兴旺,如文王四乳。伯封即并封、封豕,有仍氏生女,女又生伯封。这看似是一个老母猪生猪崽的过程。此正说明有仍氏一族是一个以猪为图腾的部族。其与龙属的夔结合,正可以作为猪龙合体图腾出现的有力证据。反言之,是猪龙图腾结合的世俗化解释。
(此文发表于2006年8月30日《朝阳日报》)
小链接谭国武,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朝阳市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爱好古文字和古文化研究,在《朝阳日报》、《辽宁日报》、《满族研究》、《理论界》、香港《大公报》等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20多万字。曾参与《辽宁文化通史》的纂写工作,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采写《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近40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