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鲁儿虎行》系列之二十四:喀喇沁左翼旗王府(谭国武)

摘要:清天聪9年(1635),皇太极诏编喀喇沁部为左、右二旗,以图琳固英第六子色楞(又称色棱、《清史稿》称塞冷)掌管左翼旗,是为喀喇沁左旗第一任扎萨克(旗长)。后又封镇国公,世袭罔替。

编者按

  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作者谭国武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挚爱,汉书挂角,背起行囊,开启了行走和抚摸辽西山川的脚步,并撰写了《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

  依地理形势而言,努鲁儿虎山就像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山脉之间的一个大大的绳结,把各种朝向的诸多山脉扭结在一起,同时,依傍这个巨大的“中华结”,诞生了三条大河,即向东的大凌河,向北的辽河(老哈河)和向南的滦河(青龙河)。由此,把中原与北方、东北、东北亚地区诸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紧紧地联系起来。

  《努鲁儿虎行》从2006年1月在《朝阳日报》发表第一篇《努鲁儿虎——我们的父亲山》,到2007年3月发表第三十七篇《黄花滩建州古城》,其间,凌源市、喀左县、朝阳县地界基本走完,建平县、朝阳市区也完成大部分采访任务,后因作者工作调动而搁笔。

  现在本网发表《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以便让更多网友了解朝阳,认识朝阳,从而提升朝阳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朝阳良好形象。

《努鲁儿虎行》系列之二十四

喀喇沁左翼旗王府

文图/谭国武(辽宁朝阳)

  清天聪9年(1635),皇太极诏编喀喇沁部为左、右二旗,以图琳固英第六子色楞(又称色棱、《清史稿》称塞冷)掌管左翼旗,是为喀喇沁左旗第一任扎萨克(旗长)。后又封镇国公,世袭罔替。

  喀喇沁部是游牧于中亚草原的古老部落,发祥地在今天的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流域。东迁后与朵颜乌梁海合二为一,仍以喀喇沁为部落名称。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喀喇沁部之长者勒篾(也译为“济拉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性命。《蒙古秘史》中记载:“札儿赤兀歹老人的儿子兀良哈氏者勒篾弟兄二人,归附成吉思汗之后立下了汗马功劳。”之所以尊称“扎儿赤兀歹”为“老人”是因为他与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曾为一代挚友,所以,当成吉思汗忙于统一蒙古各部的时候,扎儿赤兀歹便将自己的两个儿子者勒篾和速不台送到成吉思汗那里,做了成吉思汗的“伴当”,当成吉思汗成就一代伟业时,者勒篾兄弟二人成为了成吉思汗麾下名为“四杰”的佐命功臣。

  因此,成吉思汗赐他“九罪弗罚”,封他为第九位千户那颜,后来,成吉思汗又将女儿花茵公主嫁于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使其享有“塔布囊”(驸马)的称号。从此,喀喇沁部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世代联姻。成吉思汗死后,喀喇沁部为其守卫皇陵。 “喀喇沁”在蒙语中是守卫者的意思。这也许正是乌良哈与喀喇沁二部融合后,仍称名喀喇沁的原因。

  喀喇沁左翼旗治所最初设于喀左官大海,康熙2年(1663年),色楞之子奇塔特任扎萨克时,将王府驻地迁到宫根浩若,汉译为公营子。建平县的公营子划归喀左后,将此地名前加一南字,以示区别,蒙语称“吾门宫根浩若”。

  南公营子,位于喀左县南部,大凌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其境。而且,支流蒿桑河、渗津河在此附近汇入大凌河。三河汇聚,在这里形成了万顷良田,因此,这里自古为出入大凌河古道之战略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有名的白狼山(今大阳山)、白狼城就在今南公营子镇的西部。

  关于喀喇沁左旗之所以从官大海迁到南公营子建治设府,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据说色楞在喀左一带定居以后,很喜欢到南公营子一带游猎,有一天,在美丽的大凌河畔、九曲莲花山下,他遇见一位年轻貌美的汉家少女,于是经常幽来密去,与之野合。后来,民女生有一子,即后来左翼旗第二任扎萨克奇塔特。但色楞的大福晋乃清朝皇家女子,色楞慑其威不敢把民女及其子带回王府。于是,在南公营子贝子山下为其母子修下一片宅院。奇塔特长大成人后南征北战,屡建战功。1657年色楞去世,王府大办丧事时,奇塔特密遣心腹,进京请旨,袭任了扎萨克,并于1663年把王府迁到了南公营子。

  喀喇沁左翼旗王府又称扎萨克衙门、公爷府、乌公府。位于九曲莲花山下,南有大凌河横贯东西,以孤山为影壁,有巴图查干山护于左,窟窿山拥于右,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喀喇沁左旗共20任扎萨克在此出生、任职、封官晋爵。由此形成了喀喇沁左旗蒙古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王府占地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与四周的贝子府、老府、“五大庙”即楼子庙、洼子庙、金顶寺、佛堂庙、奶奶庙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据介绍,王爷府主要建筑有公爷府、亭子院、戏楼、花园等。王府之内,亭台楼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五彩缤纷,金碧辉煌。

  上图是存放于喀左县档案馆的王府旧址沙盘模型,可见当年的宏伟气势。1947年,国共两党在这里拉锯争夺,王府毁于一场大火。据当地老年人回忆,大火一直烧了一个多月。末代王爷默尔赓额逃亡。从此,这个成吉思汗末代驸马的后裔经营的喀喇沁左翼旗王府,在经历了近300年后,终于在大火中消失了。

  喀喇沁左翼旗与右翼旗在清朝被称为“世泽藩屏”,满蒙结盟后,清朝通过联姻等方式,强化与漠南蒙古各部的关系。因之而形成的就是备指额驸的制度,据《大清会典》所载:漠南各部在每年10月以前把15岁以上20岁以下的贵族子弟的名单上报到理藩院,作为清朝皇帝挑选额驸的依据。爱新觉罗家的女儿嫁到蒙古草原、以血缘姻亲强化北方的防务,已经成为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康熙的八个成年女儿中有六个嫁给了蒙古各部,其中四个分别嫁给了漠南蒙古的喀喇沁等部。同时,清朝皇帝每次承德山庄避暑,冬巡祭祖,或“秋猃”“冬狩”,都要设宴召见和款待蒙古王公,以密切相互关系。

  从文献记载看,清朝时期,喀喇沁左翼的地位规格应略逊于右翼。现在,喀喇沁右旗亲王府大致保存完好。2001年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赤峰市对外宣传历史文化的亮丽名片。而我们的左旗王府却只能在档案馆里的沙盘上领略其风采了。在重视发掘和弘扬历史文化的今天,此事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索。

  记者在南公营子镇采访时,感受到当地老人在讲述索龙桥、乌王府及王府的奇闻轶事时,那样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看到“五大庙”虽都遭到过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仍依稀可见当年的气势。镇政府也即将从解放初旗政府办公的院子里搬出。镇长赵宏伟告诉记者,镇政府早有重建“王府文化”的打算。但愿他们恢复和重现喀喇沁左翼旗300年厚重历史文化的计划尽早得以实施。

  (此文发表于2006年11月8日《朝阳日报》)

小链接
  谭国武,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朝阳市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爱好古文字和古文化研究,在《朝阳日报》、《辽宁日报》、《满族研究》、《理论界》、香港《大公报》等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20多万字。曾参与《辽宁文化通史》的纂写工作,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采写《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近40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