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作者谭国武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挚爱,汉书挂角,背起行囊,开启了行走和抚摸辽西山川的脚步,并撰写了《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
依地理形势而言,努鲁儿虎山就像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山脉之间的一个大大的绳结,把各种朝向的诸多山脉扭结在一起,同时,依傍这个巨大的“中华结”,诞生了三条大河,即向东的大凌河,向北的辽河(老哈河)和向南的滦河(青龙河)。由此,把中原与北方、东北、东北亚地区诸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紧紧地联系起来。
《努鲁儿虎行》从2006年1月在《朝阳日报》发表第一篇《努鲁儿虎——我们的父亲山》,到2007年3月发表第三十七篇《黄花滩建州古城》,其间,凌源市、喀左县、朝阳县地界基本走完,建平县、朝阳市区也完成大部分采访任务,后因作者工作调动而搁笔。
现在本网发表《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以便让更多网友了解朝阳,认识朝阳,从而提升朝阳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朝阳良好形象。
《努鲁儿虎行》系列之三十一
辽朝名门——赵氏家族
文图/谭国武(辽宁朝阳)
辽代自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起,因汉民建城郭,置俘户及主动来投奔的人口于其中,这是契丹民族和政权不断汉化、从游牧向农牧过渡的过程,契丹逐渐意识到土地和人户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移汉民于其腹心地带,一则以分散汉民,绝其乡土根本,以便控驭;再则是汉民从事生产,以供契丹统治者之用。更重要的是,慧眼识珠的辽太祖、太宗从俘虏和中原逃人中发现了康默记、韩延徽、韩知古、赵思温、张砺等众多贤士,并引入身边出谋划策。这些人在稳定其内部统治、安置和发挥汉人的生产能力、增强辽朝国力等方面,以及对渤海、党项还有中原王朝的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样,在辽朝的汉人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汉姓望族。这些望族以权势和财富而闻名有辽一代。甚至到了元朝,元人王恽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迄今燕故老谈勋阀富盛,照映前后者,必曰韩、刘、马、赵四大族焉。呜呼,盛哉!”其中,“四大族”中有三大族之祖或其后人生活在朝阳地区,韩氏有两大家族。一为辽初太祖耶律阿保机时代的功臣之一的韩延徽;另一个是韩知古。韩知古是蓟州玉田人,为辽太祖所俘,成为辽初重臣,为辽的建元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子韩匡嗣曾官拜南京留守。而匡嗣子德让在辽代更是声名显赫,深受景宗皇后萧绰的宠幸,官至宰相,被赐名为耶律隆运,列于皇族,他为圣宗(萧绰与景宗之子)朝的兴盛起了重要作用。韩知古之子韩瑜、曾孙韩橁(读chūn,《辽史》误为韩简)墓发现于朝阳西20里之朝阳沟。刘指唐末曾任卢龙节度使的刘仁恭之后,如刘仁恭之孙刘承嗣,其后刘日泳等,其墓发现于龙城区西大营子镇西涝村。赵即指辽太祖时期被安置在建州城的汉人赵思温。而且,于唐末五代时声名显赫、于《辽史》中有传的耿延毅,王处直、王郁等人或其后人之墓也都在如今朝阳市境内发现。证明当时中京兴中府一带确是辽朝安置汉人的核心地区。
赵思温,字文美,祖籍天水,后迁河北卢龙。最初属刘仁恭门下,《辽史》记载他“少果锐,膂力兼人”“以骁勇闻”。在后唐庄宗李存勖攻打燕地时,赵思温率领偏师进行抵抗。在战斗中,赵思温“流矢中目,裂裳渍血,战犹不已”。后被存勖将周德威所擒,存勖壮而释其缚。并逐渐被李存勖所重用。神册二年(917年),太祖遣大将经略燕地,赵思温投靠辽朝。在辽讨伐渤海的战役中,赵思温为汉军都团练使,力战拔扶余城。身被数创,辽太祖亲自为他调药。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在东征途中驾崩,太子耶律倍理应继承皇位,可当时执掌辽代大权的皇后述律平极力主张由耶律德光即位。述律平为达到由耶律德光继承皇位的目的,最终狡诈地利用契丹族的人殉旧俗,对耶律倍的支持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据记载,述律平在辽祖陵主持耶律阿保机丧葬仪式时,挨个询问耶律倍的支持者:“先帝待你如何?”被询问者都答以“先帝对我恩重如山”之类的话语。述律平便以“为我达语于先帝”为借口,将被询问者杀死于太祖墓前,前后所杀近百人。最后,当述律平询间至赵思温时,赵思温却不肯就范。述律平质问:“汝事先帝亲近,何为不行?”没想到赵思温却回答:“亲近莫如后,后行,臣则继之。”述律平被赵思温将了一军后,突然用左手拔出腰间佩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放进辽太祖棺内。随后又以“诸子幼弱,国家无主,不得往耳”为自己开脱,并就此终止了杀戮。赵思温免于一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后断腕”的故事。939年,赵思温病逝。据《辽史·赵思温传》载:“(会同)二年,有星陨于庭,卒。上遣使赙祭,赠太师、魏国公(《赵匡禹墓志铭》写作卫国公)。”
王恽《秋涧集》载:“藩翰赵公,早以骁勇善战,受知辽太祖,煊赫显贵,生子十有二人,其后支分派别。官三事、使相、宣徽、节度、团练、观察、刺史、下逮州县职二百余人。”于此足见赵氏家族在辽代之发达显赫。在《新五代史·晋家人传》等记述后晋皇帝石重贵等被掳至建州一事中提到“节度使赵延晖避正寝以馆之”的赵延晖,正是赵思温的儿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朝阳县台子乡的白道子山下和商家沟等地,多次发现赵氏家族人物的墓碑,其中,赵思温之孙赵匡禹及其重孙赵为干的墓碑,可谓弥足珍贵,不仅补充了赵氏家族的历史渊源,而且,是考证辽代历史文化的珍贵史料。
补记:木头城子、大平房一带多有关于王彦章、李存孝的传说故事,而李存勖和李存孝同为晋王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孝更是李克用的第十三个“义儿”,因此号称十三太保。李存孝、王彦章均为唐末五代名将,王彦章属后梁,李存孝属后晋,二人都是勇猛无比,力大无穷。赵思温曾得李存勖重用,可知王彦章、李存孝事迹其来有自。
(此文发表于2007年3月9日《朝阳日报》)
小链接谭国武,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朝阳市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爱好古文字和古文化研究,在《朝阳日报》、《辽宁日报》、《满族研究》、《理论界》、香港《大公报》等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20多万字。曾参与《辽宁文化通史》的纂写工作,在《朝阳日报》社工作期间,采写《努鲁儿虎行》系列文章近40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