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胜Ⅲ》026(金一南)

摘要:强劲发展,倚重创新推进

“互联网+文化传承”公益项目

“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心胜

文/金一南

第五章 强劲发展,倚重创新推进

  创造,基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毛泽东关于军事和政治的定义,并不符合教科书和理论推演,恰恰又是军事和政治的核心。

  创新往往源于挫折,源于“置之死地而后生”。

支撑创新思维的主体——大脑

  创新思维表现为一种思维的创造力,它具有特定的指向,是敏锐发现问题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绝不是到处发散的,而是非常集中的。所以,创新思维有特有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20世纪初,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潜能的10%”,并称该观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稍后,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不是10%,而是6%”;心理学家奥托随后估计“一个人一生所发挥出来的潜力只占其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今天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大脑,大部分能力没有被开发出来,非常宝贵的资源处在闲置状态。而创新,就是把人脑资源最大限度地重新开发,加以利用。

  近代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讲:“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现在,我们天天讲石油枯竭、淡水短缺,很多资源不可再生,但最大的资源却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利用,那就是人脑,它是支撑创新思维的主体和要素。

  信息素质

  人的素质中,很重要的一项是信息素质。信息素质表现为对信息的搜集、识别、筛选、利用和再创造能力。当然,不同的信息时代,信息素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温元凯说:“现代人能力的差别在于信息吞吐量的差别。”但是今天不一样了,人与人能力的差别在于信息鉴别能力、信息筛选能力的差别。

  过去信息不足,因为缺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没有网络,没有卫视。现在这些东西都有了,但问题是信息量太大,真的假的混在一起,大部分信息互相抵消。所谓信息素质,就是能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筛选出对你有用的信息。

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指从事专项活动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存量、专业技术资源、专业组织类型等。专业素质划定了创新思维的区域界限,限定了创新思维活动的可能性边界。

  任何有效的创新思维,必须是厚积薄发的产物,是长期思索、长期实践、长期积累的产物,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专业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你能够在你的专业领域进行多深的开掘,这是由专业素质决定的。

融会贯通能力

  融会贯通能力,即在日益复杂多样的学科领域,实现专业序列化向知识平行化转变的能力,从而通过边缘结合,获得多专业学科领域的知识融合能力。

  平时我们都是按各个学科的序列分为:理科、工科。理工科内部又分出了很多具体门类。

  分工是工业社会的特点,如武装力量的军种兵种从“区分”到“独立”(Separation-Independence)。而融合是信息社会的特点,各军兵种从“合作”到“联合”到“融合”(Cooperation-Integration-Interdependence)。融会贯通能力就是看你能不能完成知识的平行化,就是跨学科。

  很多突破、发明和发现,都是在跨学科的边缘实现的。边缘是最容易突破的,就跟作战一样,两支部队的结合部是最容易穿过去的,两个学科的结合部也最容易实现创新。但是这要求你必须对两个学科有所了解,必须完成一定程度的知识的平行化。

  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实现边缘突破,是信息时代思维创新的特点。

对时间的掌控

  对时间的掌控,即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有四个因素造成时间浪费:第一,制度欠缺或远见欠缺;第二,人浮于事,相互纠缠;第三,会议太多;第四,信息失灵。

  而把握时间的方法有五点:“第一,要知道自己支配的时间有限,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第二,把力量用在获取成果上,而不是用在工作本身;第三,把工作建立在发挥优势上,避开那些做不到的事;第四,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否则将一事无成;第五,将决策建立在意见不一致而非看法统一的基础之上。”

  正确的决策往往是争论的结果,错误的决策往往是压制的结果。领导者、管理者都要做决策,决策都喜欢一致通过。其实这里面隐含着非常大的问题。

  三峡工程的领导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有记者问:“你们认为,什么人对你们三峡建设帮助最大?”三峡领导者回答:“反对建三峡的人对我们帮助最大。”关于三峡工程,吹喇叭抬轿子的人太多了,但是如果有人提出弊病,比如移民的问题、引起地震的问题、清除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等,为了把他们反对的理由推倒,三峡建立者就不得不在这些问题上面花很大的精力。所以他们认为,反对者对三峡的帮助最大。他的回答令我印象至深。当然一个领导者要有这种气质,你就能够知道时间是怎么节省的。决策建立在意见不一致而非看法统一的基础之上。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一南力作

[编辑 瑞雪  审核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