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岁月》背后的创作故事
在辽宁省朝阳市,一位本土作家卢玉,倾注了整整三年的心血与汗水,耗尽数百支笔芯的墨水,创作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工业题材长篇小说——《燃烧的岁月》。
这部小说42万字,分为《火红的年代》《奋斗新时代》《继往开来》三卷,通过大学生路成仁及其后代的故事,展示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辽西小城的变化。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辽宁北票煤矿的发展历程,以及几代人对工业发展的追求与贡献。
《燃烧的岁月》的创作背景紧密联系着卢玉的个人经历与家国情怀。据了解,卢玉的父母都曾在北票煤矿工作。卢玉从小在矿区长大,他的许多童年回忆与煤矿息息相关。这些经历在他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创作《燃烧的岁月》的过程中,卢玉深入研究了煤矿工业的历史背景和技术细节。他表示,要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工业氛围,书中不仅要有令人信服的人物塑造,还要有准确的工业知识和技术描述。因此,他在写作前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实地考察,力求使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实际。
除了详尽的研究,卢玉还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周围人的生动故事融入小说之中。他说:“每个矿工的生活都是一部史诗,他们不仅是工业生产的参与者,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我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变化。”
《燃烧的岁月》不仅仅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更是对当代和未来的一种期许。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卢玉也对书中人物未来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希望借此激励当代人继续传承和发扬“一滴锡”精神,即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保持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精神。
《燃烧的岁月》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诉说着那个工业时代的辉煌与坎坷,描绘着工人们辛勤耕耘的身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卢玉的笔下,这些普通的工人成为时代的英雄,他们的奋斗与付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当我们翻开这部沉甸甸的作品,仿佛听到卢玉内心的呼唤,感受到他对那个时代的深深眷恋与感慨。这部《燃烧的岁月》,不仅是对那个工业时代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那个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编辑 瑞雪 审核 立军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