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湛纳希是蒙汉文化交流的先驱(上)
文图/赖炳文(辽宁朝阳)
尹湛纳希,蒙古族,字润亭,汉名宝衡山,1837年5月20日出生于原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忠信府的贵族庄园(今辽宁省北票市下府经济开发区)。尹湛纳希出生在漠南蒙古地区,自小在父辈和几位兄长的影响和教导下,又加上本人的天赋和勤奋,背族谱,听故事,写诗歌,著书立说,先后创作了《一层楼》《泣红亭》《红云泪》《青史演义》和大量的诗歌散文达200多万字,另外,他还绘画,创作的《梅雀图》保存至今。
尹湛纳希5岁时,在父亲旺钦巴拉的教导下,开始背诵家族系谱。10岁时,父亲就有意识地给他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并开始习弄诗文,崇拜关公,《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吸引年幼的尹湛纳希,并开始作诗,《白云诗》就是当年所作。15岁,拜读《关帝灵签》。18岁,在喀喇沁王府读书期间,著中篇小说《双鹃记》。19岁,听闻太平天国北伐事件,作《润雨》《细观红尘烦事中的事》《稀疏几尾竹》等诗。20岁,作《身为男子七尺身》《凉风徐来悟性生》等诗。21岁,为撰写《青史演义》开始查阅古书典籍,并著有《讨嫌的人》《悄悄坐在幽寂的室内多么清爽》等诗。22至24岁,为创作《青史演义》继续阅读和研究蒙汉文史资料。25至27岁,继续撰写《青史演义》,并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红云泪》一书的大部分章节。28岁,开始创作《一层楼》,半年时间,秋季花谢,雁群南飞时节,写到19回,并抄写了经典《中庸》。30岁,为撰写《青史演义》69回读本做准备。31岁,撰写开鲁本《青史演义》,利用半年多时间写至23回。35岁,开始撰写《青史演义要目》。37岁时,整理续写家谱。40至41岁,开始撰写《泣红亭》,利用一年的时间完成。47岁,开始补撰69回开鲁本《青史演义》。52岁,继续撰写《青史演义》,开始作《尹湛纳希晚年札记》,并为《一层楼》《红云泪》《泣红亭》题写序言。55岁,继续《青史演义》写作,并撰写《勿忘祖先》《村野老翁志》等诗文,同年10月,尹湛纳希家园忠信府在金丹道事件中被焚烧,被迫举家逃往锦州。56岁,即1892年2月25日(农历正月27日)病逝于锦州药王庙。
尹湛纳希是我国近代蒙古族伟大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通晓蒙、汉、满、藏、梵等多种语言文字,他利用一生的经历读古贤、览群书、铭祖训,为丰富我国文学宝库,为蒙汉文化交流和融合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尹湛纳希是蒙古族传统文学的继承者。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蒙古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成员。自古以来,他们就生息在祖国的北方,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到一千年间,称为鬼方,猃狁的原始部落曾在这一带活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出现了匈奴和东胡两个部落联盟。随后又有柔然、突厥、回纥、黠戛斯、契丹等民族先后统治着北方的广袤草原。他们都以游牧为生,与中原农业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保持着密切联系。
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社会斗争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毛毡帐腐”“食为肉酪”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景色,使蒙古族文学散发着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别具一种雄浑刚健之美。
这个时期,蒙古族文学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神话传说,蒙古族的神话传说,是古代畜牧狩猎经济生活中绽放出来的艺术花木,他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是蒙古族古代艺术的土壤和母胎,开辟了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先河。《化铁熔山》是典型的代表作,描绘了蒙古族祖先冲出深山野谷,奔向广阔草原的英雄壮举,再现了原始氏族社会的生活图像。
祝词:蒙古族祝词是节日喜庆时吟唱,所以色彩绚丽,感情奔放,语句激扬,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民族风俗和乐观豪爽的性格。一些娓娓动听的抒情小品,一唱三叹,反复回旋,洋溢着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美的热烈追求。祝词、赞词在蒙古族文艺领域内占有一定地位,它是在劳动中产生,并为激发劳动情绪而创作出来的一种口头诗歌,它和舞蹈、音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祝词、赞词较多的是对江山大川、自然万物的主宰神进行迎接拜祭,祈求幸福吉祥,渔猎顺利,畜牧繁殖,身体健康等,从各个侧面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斗争生活,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朴素理解和崇敬,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有些作品突出地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及他们不畏强暴、豪迈乐观的英雄性格,这些作品完全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而且语言朴实,格调明快,事实单纯。
英雄史诗:英雄史诗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野蛮高级阶级。奴隶制形成前后,这种古老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进入了它的繁荣期。单篇史诗《勇士古诺干》《智慧的王子希热图》《江嘎尔》《格斯尔可汗传》等大都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斗争故事。蒙古族英雄史诗的特点是偏重于浪漫主义的幻想,描写的是传奇式的勇士同人格化的自然力或丑恶的社会势力的代表蟒古思的斗争。
长篇英雄史诗《江嘎尔》产生自奴隶制形成前后的大变化大动荡的历史阶段。13世纪前,旷日持久的部落征战,统治集团之间的分裂割据,都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因此,史诗表达了历代人民群众一个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就是歌颂安居乐业草原故乡,反对外来敌人的压迫奴役,赞扬内部的团结一致,希望出现一个无压迫无剥削的合理社会制度。
《格斯尔可汗传》是又一部英雄史诗。对古代历史、宗教信仰以及人民生活习俗进行了动人描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了真实记载。是一部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人民群众征服自然和社会丑恶势力的艰巨斗争,表达了劳动牧民渴望消除灾难,缔结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史诗的主人公格斯尔部众英雄以及普通人民都是社会斗争和生产斗争的英雄战士,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精神。在语言的运用上,吸收了人民的口语,朴素优美,通俗易懂,适于朗读,同时又具有散文诗含蓄隽永的特色。
传记文学:传记文学《蒙古秘史》称蒙古三大史书之一。是13世纪流传下来的珍贵典籍。《蒙古秘史》一书对于研究蒙古族古代历史、文学和语言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17世纪以后的许多著作和文学作品都受到了《蒙古秘史》的滋养。
《蒙古秘史》的语言是古代蒙古族文学语言的典范,它的特点是简洁明快,浑厚淳朴,散发着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 它类似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和经传体相结合的历史文学作品,它的叙述语言精确,形象生动,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事件的典型意义,寥寥数笔就能写活一个人,写出一个紧张激烈的场面。《蒙古秘史》中吸取了民间文学的丰富营养和当时人们运用的口语,把大量的民间歌谣、俗谚祝赞、誓词格言以及英雄史诗等融入故事情节,使它的语言风格既有书面语精炼严密的特点,又有民间口语刚健清新的韵味,表现出鲜明的民间风格。
歌谣和格言:曾在蒙古地区流传甚广,并被当作教科书的《成吉思汗的箴言》和《智慧的钥匙》是两本古代格言集。从13世纪以来就以各种手抄本形式流传,或者被抄录于一些古代典籍里,主要记录了成吉思汗对其子弟和大臣们的训辞,也包括成吉思汗的宿卫、勋臣、艺人和诗人们的创作。
古代叙事诗:古代叙事诗继承了神话传说、英雄史诗和古代歌谣的优良传统,以活的口头语言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社会上的趣闻轶事,绘制出一幅幅人情风俗的画面,有的作品赞美反抗和斗争,歌颂下层人民的勇敢、智慧和美好理想,表现了鲜明的人民性。
历史传说和短篇小说:在蒙古族历史典籍中不同形式记载着许多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反映了繁复多样的历史生活,描写了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以上可以看出,在尹湛纳希之前,蒙古族文学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并且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蒙古族的早期文学,历来以塑造粗犷家族的勇士和叱咤风云的英雄著称,这些英雄也会有美丽超凡的姑娘做妻子。但是对叱咤风云的英雄和美丽超凡的妻子之间是如何相爱的,他们的爱情有哪些特点,却不屑于做细腻的描写。那时的蒙古文学,重视的是力量、勇气和业绩,而不是人们内心的细腻感情。
蒙古族文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兴盛时期也有衰落时期。14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蒙古族文学出现衰落;16世纪末蒙古族文学开始繁荣;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蒙古族人在佛教寺院里开始兴办学校,学习蒙古语、藏语和梵语。自18世纪以来,私塾成了传播蒙古族文学知识的一种主要形式。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蒙古族文学的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蒙古族的一些诗人、作家和学者们的活动,推动了蒙古族文学朝现实主义方向发展,从而加速了新蒙古族文学的形成。就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蒙古民族中出现了尹湛纳希。
尹湛纳希在继承蒙古族早期文学的基础上,创作了《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红云泪》以及大量的诗歌、散文。尹湛纳希开创了蒙古族小说文学之先河,成为蒙古族现实小说之鼻祖。尹湛纳希对蒙古族文学的主要贡献,首先在于他对蒙古族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如《青史演义》在故事结构和叙述上有意识地学习和引入了《蒙古秘史》中的奇闻轶事,民间的歌谣传说,同时还大量采用了民间故事、民歌、好来宝、祝赞词、谜语、格言、成语等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各种形式,使小说富有民间文学所特有的通俗易懂、活泼幽默的语言风格。尹湛纳希将蒙古族历史故事,宗教文化传说,民间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审美传统,特别是蒙古族文学语言传统等方面的文学创作成就,都融入了《青史演义》一书中的各种情节和整个过程,应该说,尹湛纳希宏伟壮丽的创作大厦正是矗立在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他的成名之作都闪耀着蒙古族民间文学的绚丽光华。尹湛纳希善于运用蒙古族民间文学的题材反映生活,揭示现实真相表达思想感情。尹湛纳希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是通过他巧妙而自然地运用蒙古族的民间文学形式而充分反映出来的。另外,尹湛纳希在创作中注重了文学语言的民族化,从而在蒙古族大众语言的基础上建立了蒙古族的近代文学语言,成为一个卓越的语言大师。
(未完待续)
小链接赖炳文,男,1949年出生,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尹湛纳希故乡辽宁省北票市下府蒙古族乡乡长、党委书记;朝阳市工商联常务副会长;朝阳市尹湛纳希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主要著作有《尹湛纳希传》《尹湛纳希与蒙古族文学》《朝阳蒙古语地名的来源于解读》《朝阳土默特史略》《北票煤矿百年史略》;主编《尹湛纳希纪念画册》《尹湛纳希纪念文集》等书籍。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