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散文沙龙成员原创作品
如歌青春之
涛声依旧
文图/庞振刚 编辑/赵盼
一天上午,正在单位习以为常、按部就班地工作,日子过的没有什么新意。这时,红姐打电话来,声音急迫:“中午,涛哥在城北千禧酒店结婚,邀请咱们参加!”握着电话,半晌没回过神来,真是太突然了,涛哥好久没有音讯了。没想到一有涛哥的消息,便是这样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不是印象中涛哥的风格啊!
提到涛哥,还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说起。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到市内一家大企业的内部电视台工作。一个涉世之初的毛头小子,没有什么经验,有的只是对这个新环境的新奇。当时企业效益特别好,到了年末,就搞联欢会,热热闹闹,气氛热烈。那一年,有个叫毛宁的歌星特别火,他的《涛声依旧》传唱度很热。联欢会上,一个身材瘦高、西服革履、相貌白皙、英气十足的小伙子箭步走上舞台,深情款款,唱起了《涛声依旧》,声音比毛宁还淳厚,尤其他那举手投足的范儿,简直可媲美全盛时期的毛宁。或许有人会问,你说的是不是太夸张了,可别吹了。在这里我一本正经地说,此言不虚。我们所在的那个大企业一直有文艺传统,莫不说毛宁真来过这里,就是一直红到现在的一个国内大姐级女歌星最初也在这儿起步。由此可见我们企业的文艺实力了吧!“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个小伙子帅极了,歌靓人帅,简直迷倒一片。引发台下那些女同事阵阵尖叫。不知怎的,不知偶像为何物的我,竟也有了一种迷偶像的感觉。我悄悄问身边的一位漂亮女生,这是谁啊。那位女生面带崇拜的神情,这都不知道,一看就是新来的吧,告诉你,这就是涛哥。说完就不理我了,目不转睛地痴望着她的那个涛哥。后来,她真的追到了涛哥,真是羡煞其他的涛哥女性痴迷者。
涛哥是电视台的业务大拿,录像、制作、主持样样在行。幸运的是,涛哥以后的日子里成了我的师父,我跟他到处采访,学习摄像。时间不长,我摄像学的有模有样了,什么推、拉、摇、移、跟,都能来两下。在看片子的时候,涛哥说,对于摄像,你只掌握个皮毛,画面表现不要太花哨,建议多看看专业台的有关节目。我有些窘,倒也看出了差距。后来,我坚持看专业台的相关节目,学习镜头表现,以至于节目内容说的是啥都没记住。唉,成习惯了。
过了几年,我离开了这家企业。那时国有企业纷纷转制,职工大批下岗,这家企业也已开不出工资了。由于走得匆忙,没看到涛哥。涛哥虽然是企业电视台的台长,那也是名存实亡了。他开始在社会上从事婚礼录像,他算从事这行比较早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观念逐渐变得多元,现实的东西成了大多数人的热衷,理想只能藏在别处望着我们暗暗冷笑。一次碰到红姐,原来企业的同事。她说,涛哥离婚了。我震惊之余倒也能接受,只是想起那个女生当时痴迷涛哥的神情,不觉惘然。是啊,在生活面前,一切都举手投降,包括美好的过往。
千禧酒店大厅彩灯高悬,宾朋满座,一派喜庆气氛。我一眼望见正厅门口立着一对十指相扣的璧人。男士西服革履,身材挺拔,略黑的面庞透露出一丝沧桑,但更显刚毅。女士一身西服套装端庄秀气,一件粉色翻领衬衫又不掩娇羞。精致的短发,脉脉含情的明眸。两人相视一笑,两情相悦尽在不言中。我快步上前,一句恭喜,顿觉时间的飞速流转和刹那间静止。
企业没啥依靠了,为了生活,涛哥从头干起,白手起家,干起婚庆录像。那时,婚庆业不像现在那么普遍,业务量小收入微薄。但涛哥依旧选择坚持。他长醉不醒是因为妻子离他而去;他喜极而泣是因为接到了一个大单;他午夜徘徊是因为思念过去那个她;他长歌当哭是因为久已泯灭的尊严和理想。去年一次朋友聚会,涛哥喝到动情处,抓起话筒,唱了起来: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歌声粗犷苍凉,豪迈沉雄,一反原来的轻柔婉转,清新俊爽。这种历经磨砺打磨出来地呐喊直抵人心,令人震撼。这就应了那句话,没有生活砥砺的歌手不是真正的歌手。座上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静静地听着,大理石般冰清玉洁的高冷女神不禁泪盈于睫,想起她不幸的婚姻,不觉心潮起伏,酸楚难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涛哥和这位名叫余声的美丽女子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婚礼现场,主持人正在让涛哥介绍恋爱经过。涛哥满是爱恋的眼神,望着娇妻,余声柔情似水的眸子也坚定地望着心爱的另一半,两人不禁拥在一起。唱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歌吧,涛声依旧,我心依旧。“留恋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小链接:
庞振刚,中共党员,经济师,省兼职讲师。辽宁散文协会会员,朝阳作家协会会员,朝阳散文沙龙会员,朝阳龙翔书院签约作家。现供职于中国人寿朝阳分公司。作品在棋艺、中国人寿、中国保险报、鸭绿江、辽宁保险、辽西文学、朝阳日报、燕都晨报、朝阳广播电视报等多家报刊杂志以及起点、红袖等文学网站发表。作品多次在省市征文大赛上获奖。并收入《感受辉煌》、《朝阳发展历程》等多部作品集中。同时,著有《保险理赔三十六计》、《伊索寓言与保险感悟》等专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