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辽西农村,谷子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它属草性,耐旱,耐瘠薄,种在山坡地上也能收获。谷子是农民喜欢种的庄稼。
辽宁朝阳散文沙龙原创作品
金灿灿的谷子
文化信使/杨广大 编辑/希冀
在辽西农村,谷子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它属草性,耐旱,耐瘠薄,种在山坡地上也能收获。谷子是农民喜欢种的庄稼。春天,下过透雨,庄稼人就套上犁杖,把谷子种到大田里。过几天,谷子纤弱的嫩芽像细针似的拱出地面,不几天工夫,一条条垄沟里就渲染成了一根根长长的绿色带子,将辽西的黄土地捆扎出一片诗情画意。文化信使/杨广大 编辑/希冀
谷苗大约长到半尺高,妇女们就下地间苗,间苗也是很有讲究的,万万不可乱来,把壮实的小苗留下,狠下心把长势柔弱的苗拔掉,为的是让谷子有个好收成。高粱、玉米苗间掉后不能做饲料,而拔掉的谷子苗拿回家可是猪或兔的美餐,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总是舍不得把间下的谷苗丢弃在大地里。
和莳弄高粱及玉米等庄稼一样,间完苗后,随后就是铲地,等谷子苗长到一尺多高,就一垄一垄地把地趟上。
六月六,看谷秀。谷子大约长到一米高,就开始秀穗。刚刚抽出的谷穗约半尺长,毛茸茸的,像兔子耳朵似的往上翘着。等籽粒饱满,谷穗就慢慢地齐刷刷地低下了头,像是虔诚地感恩哺育自己的大地母亲。此时,也有一些趾高气扬的穗子直挺着,庄稼人管它们叫莠草。莠草不打粮食,却混在谷子地里滥竽充数,幼苗时还能蒙骗一时,而到了秋天,它们拿不出什么果实,就像南郭先生一样再也混不下去了。这时候人们就进入谷子地,把它们一棵一棵地拔下来用做牛马的饲料。
谷子到了成熟期,地里一片金光灿烂。庄稼人老早就把镰刀磨得锋快雪亮,走到谷地里,伴着美妙醉人的刷刷声,谷子一会儿就躺倒一大片。人们将捆成捆的谷子装满了小驴车,伴着毛驴幸福的响鼻和甜蜜清脆的鞭声,谷子被请到场院或是院子里,成了农家最尊贵的客人。
打完的谷子,起初用石碾子碾成米,需费很多功夫,后来是用碾米机,把成袋的谷子往碾米机上方的圆斗里一倒,随后在下边的铁槽里就瀑布似的流出了金黄的小米。在生活艰苦的岁月里,大米、白面等细粮是难得的稀罕物。于是庄稼人就把小米当成了珍贵的细粮。来了客人,捞上一盆小米干饭,炒上一盘鸡蛋,就算是很好的伙食了。我们这代人是小米饭养大的,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小米干饭拌葱和大酱,吃着特香特爽。
小米是滋养身体的上好粮食。不管是困苦的年代,还是富庶的时日,它都调剂、改善、滋润着故乡人的生活。
辽西的小米,如今已成为家乡的一个品牌,人们常常把它们作为礼品送给城里人,或把它们打上精美的包装当作商品打入了城市市场。
谷子成了辽西土地和辽西人金色的希望!
小链接
杨广大,男,辽宁北票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新辽西派散文作者。1990年开始散文创作,已创作散文200余篇,先后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思维与智慧》、《读者乡土人文版》、《辽宁日报》、《乡镇论坛》、《语文报》、《中国文学》、《文学少年》、《小学生之友》、《辽宁职工报》、《村委主任》、《辽宁散文》、《中国报告文学网》、《东北作家网》、《辽宁作家网》、《今日朝阳网》等50余家报刊、网络发表。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散文精致读本》、《新人文读本》、《中国美文二十一世纪十年精品选编》、《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记忆中的风景》、《中华散文精粹》等多种选本。散文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类征文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