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盎然龙潭川
文化信使/丁文刚 编辑/雅贤
“翔宇鸟瞰龙潭川,宛若卧龙天地旋。信马由缰任来去,流韵跌宕醉云烟。”
龙潭镇隐藏在辽宁北票市丘陵地带的边角旮旯处,散散落落的小山村,沟沟岔岔,弯弯曲曲,或许并不显眼。龙潭川一马平川,原本一条起伏不定、宽宽窄窄的河套,不断延伸着宽阔而丰硕的内涵。她东接绵延丘陵、北倚努鲁尔虎山、南邻红石砬子山、西靠西平顶山,勾勒了龙潭人祖祖辈辈栖息、龙脉滋润的一片天。而今天,从遥远大跃进时代到今天的追梦境界,龙潭川演绎了一连串的绚丽、精彩情节,让当地人豪情满怀、津津乐道。
“龙潭”一词由来已久,据说,乾隆年间,乾隆帝南征北战,久战沙场,在扭头沟一带却因遭受黑将军的追杀,躲进龙潭川腹地。疲惫不堪的乾隆帝突然发现,此处四面环山,层叠环绕,瑞气陡升,静谧神秘,偏僻山村竟有这样的风水宝地!便令随行画师将此地临摹下来,准备日后修建皇家驻跸之所。然而乾隆帝回朝后想起龙潭川一事,召见画师验看一下画图。乾隆帝见画图上山水寥寥,枯燥无几,与见到的龙潭川相去甚远,不免大失所望,便打消了在龙潭川修建行宫的念头。原来,当时画师疲于奔命,心不在焉,蜻蜓点水般简单描画了几笔,并未将龙潭川的山水地貌、无穷内蕴详实表现出来,憾失了龙潭川福地重见天日。假如画师细心描画,说不定历史将会被改写了。由此可见,龙潭川风水宝地的底蕴深厚,并非浪得虚名。人们对“龙潭”的这种阐释很是受用。
龙潭川山地共牵,错落有致。与龙潭川并驾齐驱、蜿蜒相依的南、西、北山脉分别是红石砬子山、西平顶山、努鲁尔虎山。红石砬子山坐落在龙潭川的下游、龙头处,威武挺拔,起伏纵横,其东侧山脚下,就是远近有名的龙潭水库。西平顶山堪称是北票第一高山,海拔1123米。山头有当年战备时,军用雷达站遗迹。努鲁尔虎山与北票大黑山一脉相承,构筑了内蒙古与龙潭川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这几座山,勾人魂魄。令人惊奇的是,西平顶山附近的乱石窖,与朝阳劈山沟隔山相望,大概也是一脉相承的。乱石窖是龙潭镇境内的一处未开辟的区域,因地势险要,大石纵横,原始植物较多。龙潭镇的领导说,乱石窖目前是无人区,有一定的历史韵味,应当加以保护。
莅临龙潭川,不去龙潭水库是件遗憾的事情,因为她是龙潭川上的一朵“奇葩”,虽处于下游,但却是龙潭川的“龙头”。60年代中期,肆虐的洪水颠覆了龙潭川周边的世界,它的蛮横曾遭到人们的诅咒,但乡村人发现了她无情中的妙处,季节性的水流从各个角落汇聚成欢唱的河流,岂能白白流失、糟蹋啊?1974年,附近数千大军挺进龙潭川,人们拦截大坝,挖掘库区。乡人们激情高昂,家家户户出人出力,男女老少齐上阵,车载肩挑,轮班劳作,完全是一幅战天斗地、愚公移山的震撼场面!2年过去后的1976年,一座镶嵌在龙潭川下游的“明珠”——龙潭水库应运诞生,修建水库的“龙潭精神”也延绵至今。如今,龙潭水库经历了无数次的精心修整、加固、美化和呵护,以灌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一体的中型库区享誉辽西。随着旅游经济的刺激和催化,水库建了宾馆,添购了游艇、渔船等服务设施,仅可钓鱼种有鲢鱼、鲶、草、鲤青等,给远近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惬意。有幸品尝滋味地道的全鱼宴,体验一下水上追波浊浪、休闲垂钓等游玩项目,都让人乐此不疲。
龙潭水库往北3公里的地方叫龙潭村,那里不知不觉建成了开发区,街市不算大,但热闹、喜气洋洋,各色玩意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开发区也时兴房地产,价格也随行就市,不断上扬。附近乡人一拥而上,扎堆儿凑热闹,你来我往,各显其能,正在努力打造属于乡村特色的“村中城”、“乡村乐园”。
龙潭水库西边的前井子村,算是龙潭川的“龙爪”,是个有名的水果产地,苹果、葡萄、大枣等,汇聚成3000亩的果园,一望无际。特别是这里出产的苹果皮儿薄、肉儿脆、口感好、色泽诱人,每年都有大连、沈阳等外地客商前来采购、订货。
永椿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龙潭镇榆树底村两家组,是龙潭川最大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距离龙潭水库3.5公里。在公司门口,一幅对联非常醒目:“千亩基地果树飘香,万商云集生意兴隆”。该基地规模庞大,占地1000亩。从2009年建设以来,已发展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销售体系,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封闭交易大厅、低温保鲜库、货栈都是现代化的装备和装饰。它的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促进了周边蔬菜农产品的交易,起到了促进和拉动龙潭川及其周边市县区经济发展的作用。“看着家乡的绿色产品一车车外运,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啊.......”一位村民这样说。
顺着龙潭村继续上走1公里,就是榆树底村,它是龙潭镇纯绿豆粉丝加工特色产业村。这地方纯绿豆粉丝在80年代就是省优产品。村子不大,百十户人家,有纯绿豆粉丝加工作坊有40余家。纯绿豆粉丝“火”起来的原因,就是具有清热、解毒等功能,而且当地水质好、制作工艺独到,因此粉丝质量、品味过得硬、信得过。有一则关于粉丝的典故:清朝年间,一位山东师傅路过龙潭川,在榆树底村程姓人家落脚居住下来,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此间,师傅教了程家制作绿豆粉丝的配方和工艺流程,却有所保留。但2年后,师傅带着歉疚之心,特地从山东赶来,把制作绿豆粉丝的秘诀一股脑地教给了程姓人家。因此,绿豆粉丝的独特制作工艺扎根龙潭川。如今,龙潭川纯绿豆粉丝不仅在当地赫赫有名,而且已经远销到了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区。同时,龙潭川绿豆酒、粉丝经过特色包装、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环节,逐步在大连、北京等热销,并在异国他乡得到认可而大放异彩!
东四家村是龙潭川的“龙尾”、龙潭镇的经济、文化中心,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当地的民生带来了喜人的变化。近年来,该镇投入1000万元建成了龙潭中心学校,其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占北票第一位,在朝阳市农村学校占第一位。今年,龙潭镇中心学校新建了一座中心幼儿园,目前主体框架已基本完工,届时半个镇的幼儿都可入园生活和学习。东四家村街路经修建,街面铺上了彩砖,安装了LED节能路灯,显得更加宽敞、漂亮。地下排水得到修缮,污水处理由明转暗,实现了重大突破,多年的排污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村民拍手称快。村民在街面上跳起了广场舞,扭起了大秧歌,文化生活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龙潭镇北与内蒙古敖汉接壤,位于两省(区)三县交界处,够得上是矿产资源的宝库,金、铁、膨润土含量很大,也有花岗岩、硅石等,储量较大。在镇里工作的舅舅说,龙潭川遍地是宝,特别是金、铁资源,几辈子都挖不完。通过合理开发,仅2013年就为龙潭镇带来了惊人财富——民营经济总产值47.5亿元、民营经济总收入48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16亿元,经济增长率在25%左右;畜牧业以5%的速度增长,其收入达到人均纯收入(11300元)的50%......。
如今,龙潭川家家户户都渐渐阔绰起来,种地大多机械化了,有头脑的干起了合作社,播种、施肥、除草、镗地一条龙,有地的人家根本不用操心,交上钱就可以等着收秋了。
刚结婚或赚来了大票子的人家,早就按耐不住买了汽车、电脑,像过年一样,天天地过起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就连一辈子没开过车的老人也凑上了热闹,买上一辆电动三轮车,兴冲冲地摆在院里,时常在串门、赶集时开着车去兜一兜风。
茶余饭后,人们除了唠家常、玩娱乐,也会在觥筹交错之际“侃大山”,就连镇党委书记胡文凯也是乡音难改,豪情四溢——“咱这地方真的不大,就是一趟川,咱们发家致富,确实是靠山吃山,助推了其他产业嘛。咱这有全省乃至全国最大民营企业为地方经济提供工业支撑,创造全北票市三分之一的税收啊,在朝阳市排行第二,你说这说明啥!? 了不起的事啊,咱这的发展和好运还在后头呢......”
上了年纪的村民一脸的满足,到处宣扬着龙潭的变化。“咱这辈子也算有福气,和以前根本没法比啊。现在附近的村民腰包都鼓起来了,娶媳妇挑眉捡瘦的,要彩礼张嘴就是楼房、汽车、电脑,你说这日子比城里人差啥?”“嫁姑娘的,都愿意到龙潭川来,享福啊......”
耳听目睹,龙潭川质朴敦厚的父老乡亲啊,是在“作秀”吗?如果真的是,依然会让你感受到一股浓郁、实在而别样的诗情画意!
漫步在龙潭川的大路上,放眼看去,山水相依,田园秀韵,风采盎然,喧嚣不再,畅意休闲,惹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