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宇 编辑/云枫
悄然走过雨季,远去了城市的浮华与喧嚣,寻找些许的宁静与祥和,在这个绿肥红瘦、草长莺飞的季节,驱车悠哉而行,体会美丽乡村的心情格外舒畅。沿着101国道小叶线、再经过208省道,这一路算得上顺风顺水。距离建平县城大约四十公里的路程,小塘镇新城村的轮廓已经展现眼前。
小塘镇新城村地处叶柏寿东北部,东临白山、西接三家、南近深井、北连奎德素,称得上四通八达。新城村委会就座落在208省道的路旁。所辖的八个村民组分布在村委会周围,相牵相连相接,如亲密无间的姐妹,又恰似众星捧月般团结相拥着新城这片热土,呢喃着新城村的和谐与繁茂。
提起新城村,不能不让人想起三家乡蒙古族王陵的风水——前有五龙戏水、后有八城相靠之地,这个新城则是能靠得住的八城之一。一座南北走向的山岭如一道天然屏障,护佑着新城全村百姓。
新城村的土地平整,如塞北江南,婉约、清丽。绿油油的庄稼地毯般与青山一起,通向天界;河滩两旁的树木不仅防风固沙,还仿佛线条般勾勒着乡村美丽的图画,在这期间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而这些种类繁多的树林则是这画图中的海浪,无风也自摇。叠翠的山村刚刚经过一场雨水的冲刷,空气格外的清新通透,浑如走进天然氧吧,深吸一口已经醉了心窝。不由得吟一首古乐府:“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这里的土地肥沃,成片的水浇地再也不会惧怕“十年九旱”的旱魃诅咒,浅露在地面上的洒水阀也不失为新城村的一道靓丽风景。脚下已然是一马平川,走进新城以为走进了辽阔的草原,蓝天白云下绿色如织,只不过多了一些农田与长龙一样排列的大棚,如果不去仔细辨认,以为是新式的蒙古包。
新城村1215亩的大棚覆盖了四个村民组,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大棚。大棚里,一年四季开着花、结着果,芳菲不歇、硕果累累。朦胧中,一个个大棚象一个个聚宝盆,棚里的作物摇钱树一样带给村民们十分可观的收入,成为当地的品牌及主打名片。
新城村是小塘镇最大的经商贸易集散地之一。街边商铺林立,信用社、邮政、电信、移动等服务都汇聚于此,功能齐全,方便快捷。
院内,是投资300多万元村企共建的文化活动广场与农贸市场并用的新市场,是集文化、贸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活动中心。周围逐渐建成的棚式交易场所,让商贩和买主们不再受风吹日晒之苦。方圆2万平方米占地30多亩硬化了的新市场干净平整。独具特色的灯光照明设施装点着新市场的风景。交易场地规矩有序、健身器材场地一尘不染、篮球场地标准无碍、演出舞台端庄典雅、文化墙宣传布置赫然醒目。
新城村广场白天商贩云集,顾客如潮,夜晚灯光明媚,村民漫步广场健身娱乐,文体活动中心演出热火朝天,观众如织。文明与和谐在这里充分得到体现。
村南,当地农民企业家刘永海投资130多万元修建的小广场占地800平方,同时硬化了青年文明一条街。两边原边沟,护坡,重新得到固化、绿化。新城至东道虎沟全长3公里的水泥路霓灯队列,成为新城村又一道景观。
新城村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业反哺农业。村里利用原村的闲置土地、厂房进行了招商引资。向荒山荒沟要宝,不断完善农业结构调整,使村级经济稳步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准。
新城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齐抓共管,落实垃圾填埋场、投放点,环境卫生工作常抓不懈;水泥道路路肩培土工作,落实专人管理。组织农民参加各类技能、创业培训。低保对象的申报、弱势群体的帮扶脱贫都做得周到圆满。积极开展文明家庭的评比活动,以争创“和协家庭”、 “文明家庭”、“好婆媳”、“好邻居”等家庭文明活动,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
宋陆游写有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行走在新城村,体会着改革的东风、和煦的阳光、迷人的村景。却也不能再做长久的逗留,不忍心再打扰村子的宁静。刚刚坐到车子里,一场小雨灵性般便飘然而至,似乎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道别。钟灵毓秀的新城,收获着一年超越一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