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一村风景画常新

摘要:中华民族母祖朝圣之地,辽宁建平县的牛河梁山下,有一个小村庄——青峰山镇兴隆地村。距离县中心叶柏寿北去大约20多公里左右的路程。

一村风景画常新

文/杨宇 编辑/素颜

  中华民族母祖朝圣之地,辽宁建平县的牛河梁山下,有一个小村庄——青峰山镇兴隆地村。距离县中心叶柏寿北去大约20多公里左右的路程。

  在这个雨水繁多的季节,县城通往乡下的路也不是很平坦,不时会发现养路工人忙碌的身影。走过青峰山乡政府,再有六公里就是兴隆地村委会。眼前顿时一亮、豁然的感觉似乎惊醒了天空中慵懒的白云!黑亮的柏油路如书画中的树干枝杈般,生机勃勃地经受着雨水冲刷的挑战,通向村落中每一屯每一户,而屯屯户户的房舍犹如树枝上的果实,一尘不染地镶嵌在柏油路的枝杈上。

  色木沟、西南窝铺、和尚地、喇嘛沟、碾子沟、闹阳沟、王台子。这些很有特点的地名属于兴隆地,兴隆地全村下辖八个自然屯共计15个村民组珍珠般、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青峰山镇政府北角,点缀着兴隆地村的风景。每个自然屯又以其相同的方式而又不同的风采展示着她朴实而又不平凡的精神风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给人以清新、淡雅、朴实而又不失华美之感。时而赞叹当地百姓拼搏进取的情怀,时而羡慕乡村美好生活和谐与繁荣。行走其中,总会发“忘路之远近”之慨。真是山川如画,人在画中。

  这里的村庄依山傍水,苍松、翠柏、野草,层层叠叠铺满山野,连绵而去、广袤而无垠,许多知名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中,偶尔有鸟儿身边飞过,或呼朋引伴、或衔枝筑巢、或寻虫觅食、或婉转鸣唱,无疑给行者更增添了许多快乐的心情。

  乡村公路两旁青翠挺拔的树木随风摇曳,似乎乡人热情洋溢的手,来时相握,走时依依挥动。玉米、谷子、高粱、土豆、向日葵等作物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百姓们就在这片殷实的土地上享受着春种秋收辛勤劳作的喜悦。很难想象曾经的兴隆地村会是什么样子。贫瘠?空旷?荒凉?似乎又是一夜东风吹过,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一盏盏路灯卫士样威严而慈祥地点亮村民们每一个平常却又不平凡的夜晚。兴隆地人们有了自己的庄园,他们正在用自己的热情和勤劳殷殷守望着历久弥新的山水田园。

  如今的兴隆地村,因为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利用,铁矿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成为当地主打产业。村委会带头人发家报相亲,致富不忘本。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烦恼,还为当地村民找到了稳定的致富项目,百花齐放满园春,让全村的人都富起来、乐起来。

  2008年以来,兴隆地村还为百姓投资三百余万元建设了18000延长米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总占地600多亩。大棚军队般整齐地排列,似乎时刻等待检阅。棚里的作物比赛般次第生长,哪个都不逊色。这里一年四季果蔬不断,不仅满足本村民众的需求,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听青峰山镇的李敏娜介绍,为方便当地百姓出行,兴隆地村投资320万元硬化了村、组、巷水泥路,大约22.6公里。并且为家家户户建有统一的柴禾垛、每个组都设有统一的垃圾投放点,每个村民组都有保洁员,这些保洁员都是来自各组中五十岁以上不能外出打工生活比较困难的村民。这样的举措,不仅在环境治理方面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还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并且村里还为70岁以上的老人上了医疗保险,体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兴隆地村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域外企业13家,同时安排剩余劳动力400人。做到家家无闲人、户户奔小康。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兴隆地村八个自然屯每屯都建有休闲娱乐广场,其中村委会文化广场最大,占地约4000平方米。并且这个文体活动广场目前为止辽西最大,总投资150万元,集休闲健身、村小学、图书室、标准卫生所、文艺演出台为一体,并且连续四年举办农村文化艺术节,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建设文明新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标语在兴隆地村委会北侧的文化广场的围墙上格外醒目。如今的兴隆地村民,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学会了用音乐与舞蹈享受劳动之中与劳作之后的快乐。春耕、夏锄、秋收,人们哼着小曲喊着号子,声音曲折婉转,如山间的小路,此起彼伏,遥相呼应;每当冬闲、农闲的时候,个个屯子的人们都会齐聚在各自的广场、那块共同的天地,敲起锣鼓、吹起喇叭、拉起琴弦、扭起秧歌、跳起广场舞,一样的曼妙、一样的醉人。随着音乐的节奏,人们放松了心情、提高着文化品味。形成一派图画般的山村交响。

  兴隆地村广场自2009年建成以来,团结智慧的村民们不仅自编自导广场舞,还有的自发带头专门到县城广场舞最好的人群里学习,回到村里后,做义务教学、指导。一招一式一个动作都是细致入微,直到大家齐能跟上节拍。

  行走在兴隆地每一个角落,欣赏着当代的桃花源,总会让人流连忘返。兴隆地之名不知来源于何年何月,也许是曾经的希望而今变成的现实。只有从心底祝福:兴隆地日愈兴隆!直到永远!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