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散文沙龙原创作品
盘锦纪行
文/贾雄伟 编辑/雅贤
有幸随辽宁文学院首届网络作家班党员到红海滩参观,时令正值深秋,按理说已没有什么景致和余韵可供欣赏、玩味了,可我依然被大平原天然的宽广和丰饶所震撼。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盘锦这个盛产石油、稻米,号称辽宁省最富庶的地方。小时候就闻听盘锦的大米好吃,每年夏秋都会有数以千计的朝阳农民赴盘锦稻田插秧、收割打工赚钱,其间也发生了很多奇闻轶事。盘锦稻田里的蚊子大,叮一口人的皮肤上就会起一个直径一厘米的大包;盘锦水田里的泥鳅多,身形又细又长,“噌噌噌”地流窜在水草间,就像一条条犀利的蛇在游弋逡巡。表舅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在盘锦大洼县做工时,可以爽快地看到录像《天龙八部》,着实让我们那些乡下孩子嫉羡不已……盘锦无山,可见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和舒展。这是我从嫁到盘山县的二姑口里得到的对盘锦的第一印象。
车从沈阳出发,途经辽中、台安、盘山,上午10点钟到达盘锦市的行政中心——兴隆台区。导游小姐口齿伶俐地向我们介绍盘锦的地理、人文、风情、物产。车内人醉,窗外景美。于目不暇接当中,我们见识了盘锦市容的整洁、建筑的规整。这是一座空气新鲜的城市,二十多条大小河流从此注入大海,湖心公园上海鸥翱翔,百万亩稻田阡陌纵横,碧水和植物所释放出的清鲜氧气足以冲散漫天的油污和化工灰渣带给人的不快,使盘锦上空澄明如镜,雾霾明显少于省城沈阳。
盘锦这座城市给人的另一个感觉是清静和安闲。街道上行人不多,机动车更少,天是那样的蓝而通透,空气湿润中渗着氤氲的水气和甜味儿,很少听到恼人的汽笛声,看到人声鼎沸时的熙熙攘攘。走在兴隆台的大街上,你感到心是宽敞的、妥帖的,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盘锦真是个可以颐养天年的好地方!
文友叶雪松是半个盘锦人,他说夏天里盘锦女孩儿的穿着品位也明显高过沈阳。这两天看《辽沈晚报》,才知道兴隆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36000多元,稳居辽宁省第一位,而2014年辽宁足球队的主场也设在盘锦,这着实又让我诚服盘锦人一把——盘锦的美和富真不是吹出来的,面积仅相当于朝阳的六分之一,人口也只有区区的一百三、四十万,可凭着水土的丰足、资源的雄厚、人民的勤劳,盘锦吹响了加快发展的集结号,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资源与环境同优共美……
去往红海滩的公路四周都是方方正正、平平整整的、广袤的块状稻田。稻田围着公路走,稻田中间河道密集,水流潺湲。水里苇叶已黄,迎风倒伏;岸上稻草已枯,成捆肃立。草的枯黄与土的肥沃、水的光洁、天的蔚蓝相得益彰。
在平原上看景,无论哪个季节都不会产生审美疲劳。田间公路笔直转折,与四外的田地平行着前进,垂直着延伸。走在上面,坦荡如砥,轻车熟路,你绝然体会不到山地行车时上坡下梁时的颠簸与惊愕。大平原上,方圆几百里一览无山,也看不见冒出炊烟的人家,只看见星星点点的几架“磕头机”在不倦工作。“磕头机”学名叫“梁式抽油机”,导游说“磕头机”自动作业。工作时,电动机的传动经变速箱、曲柄连杆机构变成驴头的上下运动,驴头经光杆、抽油杆带动井下抽油泵的柱塞作上下运动,从而不断地把井中的原油抽出井筒。我真的没看见操纵“磕头机”的人。平原上的人显得特别金贵,也特别慵懒与松弛,他们活得轻松,过着悠闲、惬意的日子。难道这就是地广人稀的好处?这就是地肥水美的回报?
步入红海滩的栅栏与平台,面对已红得发黑的碱蓬草,你陡然产生相见恨晚、今夕何夕的遗憾与叹惜!草场面积广大,与远方的炼油厂遥相呼应,像满江的红浪连绵起伏。红海滩的前面是一望无边的滩涂与大海,河岸桎梏着大海的清波,太阳照耀其上粼光闪闪,几只海鸟在泥滩与海水上散步,影影绰绰,悠悠然然……紫红色的碱蓬草,嚼起来有一股酸涩的味道,捣碎了可以吃,当饺子馅,困难时期救过无数乡亲的命。
离开盘锦时,路过双台子大桥。大桥底下是汹涌的辽河,辽河从这里入海。越近海湾,河面越是开阔,天空越是疏朗,海鸥越是欢唱。双台子大桥有5公里长,这就是河道的宽度。桥上,“驴友”在骑行,司机在练车;河畔,几位新娘冒着深秋的寒意,踩着地上残留的绿草,掀起肩上洁白的婚纱,与新郎携手留影、情洒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