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水色绿韵诗
——石窑沟印象
文化信使/赵艳丽 编辑/庆会
我不擅长工笔,写山水也好,写人物也好,都是见神忘形的大写意。可石窑沟给我的印象是什么呢?当是一首绮丽的诗!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辛弃疾的这两句诗用来形容石窑沟的山路再贴切不过了。通向沟里的是一条沙石路,路旁边就是一行山溪,有时溪水也会淌到小路上来,夹带着一汪游鱼在你的面前悠然自嬉。走在路上,满目的山峦苍翠环绕,流云相宜浓淡,灌木勃郁青葱,荆梢魏紫姚黄,野草闲情逸趣,还有那偶尔出现的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地。若闭目静聆,听不完的风旋水动,鸟鸣蝉吟。就算不看不听吧,还可以闻到花的香气,水的清气,即使偶尔有牛粪的味道钻入鼻孔,我也并不觉得它可厌,反而觉得这轻灵如仙境的地方有了可喜的人间烟火气。山路的美,我写不下万一,此时才知道人类的语言文字在造物面前是多么苍白无力。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李白把琴声喻为松声,写尽琴声的苍凉壮阔,但反其义而行之,将松声喻为厚重的琴声也是极妙。这里的山上长满了笔直的松树,我想雨后的松林一定会有蘑菇,就和大家一起爬山找蘑菇。当然蘑菇没找到,同伴说有苔藓的地方才会长蘑菇。但爬山的感觉真是不错,途中你会遇到不知名的野花,在微风中轻笑,晃你的眼,也会遇到凸起的石崖、陡峭的山路偶尔难为你一下。我想如果没有这些意外的乐趣或阻挠,只是一路的爬去,就算到了山顶也不过是到了山顶而已,毫无意趣可言。在山腰上我们放声长啸,可惜今天的风小,不然定有万壑松声与我们唱和,为我们伴奏,那将是何等壮观的演艺场啊,想想我已沉醉。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山美水美已令我悦目赏心,与这里的人相处,更让我感到舒心快乐。我们沿着小路走到山谷深处的村落,见识了有三百年树龄的古柳,更领略了纯朴的民风。来到一家门前,我们的领队大步走了进去,门口蹲坐的老人只是好奇的看了一眼,没有寒暄,也没有阻拦。这户人家院子宽敞,养了几头驴,几十只羊,鸡鸭鹅之类的家禽我数不清楚,但院子里没有狗。院落的女主人是一个干净利落的大姐,虽然养了满院的禽畜,大姐却处置的井井有条,院子里非常干净,甚至圈里的山羊绵羊都是雪白的。大姐住的房屋是新盖的北京平,装修得很好,屋子里各种家电一应俱全。大姐把我们让进屋里,自己又去忙活了。我忽然很感动于这种全无防备的信任,这样的待客方式让人觉得很舒服。当我们返程时,又遇到了一个赶集回来的老人,老人热情的和我们搭起话来,他说自己八十五岁了,还能做点农活,今天早晨八点多从家里出来,走着去赶集。我惊异于八十五岁的老人还有这样健康的体格与健旺的精神,真的不知道自己那个年纪的时候又会怎样呢?
这真的是一次愉快的山间之旅,心尘不起,意态适然。也好想待到孩子成人自立时,我就定居于此,养几只鸡,种几畦菜,在山光水色中悠然老去。
[责任编辑:雅贤]
(作者赵艳丽,笔名云岫,1978年生,现就职于辽宁省朝阳县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