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夜晚
文化信使/闫红英 编辑/雅贤
太阳西沉,暑气渐褪,暮色渐浓,炊烟袅袅升起。无边无际的青纱帐拥围着小村庄,而白茫茫的炊烟雾气,笼罩着青纱帐。一片飘渺。
世界真安静,除了虫鸣狗吠,再没有杂音。空气渐凉,微风里裹着庄稼的味道,而家常菜的香气,亦在村里村外飘荡。回忆,突然间随着凉凉的空气蔓延开来。
小时候的黄昏暮色,我们经常是满街撒野,不愿意回家,拍着手想抓“飒飒(sa sa)虫(方言,蝗虫)”;拿着树枝追逐着“嘛冷(ma leng)哥”(方言,蜻蜓);对着天上刚刚出动的蝙蝠喊叫“洋蝙蝠,穿花鞋,让耗子咬半截……”最后啥都没抓到,却因为不及时回家吃饭,被爸妈打了屁股。第二天,还是前一天节奏的重复。那时候家里没有手机、电脑,甚至一个村都没有几台电视。两条小腿能跑多远,我们的游乐场就“安”在哪儿,有时候也会“占山为王”,“作”得一塌糊涂,不亦乐乎。
夜色来临,天上的星星亮晶晶,亮到耀眼,银河清晰明亮。大地更加沉静,小村却热闹起来,吃过饭的人们嫌屋子里闷,都出来纳凉,在大街上一堆儿一伙儿地聊天、打扑克。
记得小时候,我是躺在姥姥的怀里看星星的,边看边听大人们天南海北地侃大山,听着听着,就在姥姥的爱抚里睡着了,睡得很踏实。后来,姥姥化为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看着我躺在母亲的怀里恬静地睡去。再后来,我就进了城,很少很少在老家的夜晚看星星了。
如今,村里的空房子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少,比起拥挤不堪的城市,乡村的夜晚,更多了空旷与苍茫,留守这片土地的父老乡亲,依然安居乐业,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设备,却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他们也有手机,城里的儿女们为了慰藉他们,弥补不能陪伴之欠缺,也会买不逊于城里人的手机给他们,他们却只把手机当成通讯工具,一般只用来接打电话,却不太爱用手机上网、玩微信。晚上,吃完饭随手一扔,到大街上聊啊、打扑克啊,偶尔扭扭秧歌跳跳舞,儿女来电,都显示“未接”。远在城里的人们,即使近在咫尺也各自抱着手机,沉溺在自己的世界,殊不知未接电话的背后,乡亲们的自娱自乐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怀念这种恬静、醇美的乡村之夜……
小链接
闫红英,女,笔名(网名)妮子,1978年生人。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爱好文学、舞蹈、户外,以此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