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荐读
芥子凡夫
文化信使/张冰 编辑/刘褚驹
小编荐语
这是一篇质朴亲切、十分感人的纪实性散文。主人公国友才是一位身患残疾、年近古稀的农民,他以“芥子”自喻,凭铁拐行走,靠信念生活。不管人生遭遇几多风雨,始终不负初心——痴痴地爱着他的诗歌,令人肃然起敬。从他的身上,你能深切体会到一个普通草根的瑰丽梦想,以及一种缘由文化情怀、文化自省、文化自信产生的强大精神力量。与此同时,作者以朴实无华的文字,深深表达了对芥子凡,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悲悯情怀,字里行间浸满了仁德、友爱、慈善的高尚情感,悄然升华了以文化人、情系苍生的宏大主题。辅以现场抓拍的图片,更加深化了文章的意境和内涵,给迄今为止《今日朝阳网》60多万“铁粉”送上了一道接地气、有品位、有特色的文化美食。
芥一凡
他相貌平平,瘦瘦弱弱,身高不足一米七零,十年前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病,是一位拄着双拐、年近古稀之年的残疾人。看他拄着双拐艰难行走的背影,你很难把他和诗联系到一起,但他的确是一位充溢着诗情画意的人,举手投足均显诗风雅韵。家乡的一草一木,人情世故在他心底皆可成诗。
他叫国友才,是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镇温杖子村民组的一名普通村民。他虽然身有残疾,生活窘迫,但他骨子里却有一种追求,有一种深深的文学情结,那就是他对诗词超乎寻常的喜爱。他的诗作水平说不上有多高,因为他毕竟不是专业诗人,也没念过多少书,只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但是只凭他对诗词的热爱,就足以叫人刮目相看了。
对于国友才这个名字,我是在诗词微信群里看见的。他有一个即渺小又微弱的网名——“芥一凡”。芥一凡很勤奋,每天都会有一两首古体诗在群里发布,内容大都是一些针砭时弊、随感录之类的,也有一些描写家乡风景的。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是也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他每每在诗的后面做一些小注解,然后不厌其烦地标上“顺口溜”。有的时候,我觉得意境不错便和他探讨几句,偶尔会和上一首,或者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供他参考。一来二去,芥一凡的名字就有了较深的印象。
有的诗友问他为何叫芥一凡,他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而且还有残疾,渺小得就像一粒芥子,和大家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从他的语气里听得出,他有些自卑,这不免让人生出一些同情和惆怅。
记得当时群主要求大家实名制,以便于互相了解,于是我知道了这个写诗人的真实名字叫做国友才。有时候,我在拍到一张好的照片时,便会写一首诗连同照片一起发到群里“嘚瑟”一下,国友才总是第一个点赞留言,说一些赞扬的话,并表示希望得到我的一本集子。
在群里,还有另外几位志同道合的文友,芥一凡也是他们的忠实粉丝。经过半年多的交流和沟通,他向我们发出了邀请,邀我们到他家里去做客。一开始,我只是敷衍地、客气地对他说,等方便的时候一定去。哪知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相邀,于是我们商量,如果再不去,那就真把自己当“腕儿”了。
7月16日,带着清晨的一丝凉爽,我们一行五人,踏上了去往芥一凡家的路。车子在蜿蜒的绿色中穿行。天呈旱象,刚刚吐出红樱的玉米,叶子蔫巴巴地打着卷,在烈日下低头耷脑,仿佛睡着了的老人一般,鲜有生机。所经过的每个村庄,都听得见哒哒的马达声,想必是农民在抽水抗旱。
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得知,再不下雨,庄稼就保不住了,一年的汗水就要白流了。由于持续的高温和一个多月没下雨,日夜不停地抽水抗旱,地下水位下降严重,乡亲们轮番倒班浇地,有的农户浇上一亩地需要排上两三天时间。
见此情景,我们全没有了出发时候的欢快,心情都有些沉重。唉!我多灾多难的父老乡亲啊!老天爷为何不把南方的云层稍稍向北挪一挪,那边暴雨成灾,我们这里却干旱得如火烤一般。大家似乎没了兴趣,谁都不说话,车里很寂静。
这时候,我的手机传来短信声,打开一看,是芥一凡发来的一首诗:“欣闻益友远方来,难禁激情喜满怀。备下粗茶薄酒菜,阖家恭候柴门开。”我看看时间,已过了十点多,芥一凡在催我们了。于是我随即回了一首:“绕梁燕子乱徘徊,稼穑无望情难捱。途中耽搁数里路,只缘天旱无雨来。”我不知道芥一凡会不会读懂我的意思。
车子七拐八拐地进了村,芥一凡早已在村头等待。一阵寒暄之后,我们穿过小村的热情,他边走边说:“这一道庄稼都旱得够呛吧?”紧接着他又说道:“我们这里也是,庄稼都完了,点根火柴就能着了。今天请各位来是仰慕已久,终于达成夙愿了。另一层意思也是想给你们这些城里的文化人提供一些真实素材,看看面对干旱的庄稼人是怎样的无可奈何。”我有些眩晕,芥一凡早就读懂了我们!只是我们刚刚读懂了芥一凡—— 一位看起来有些微弱的农民情怀!
芥一凡夫妇用农家最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坐在土炕上,吃着可口的饭菜,望着窗前缀满诗意的树枝,自然而然地谈起了芥一凡的诗。芥一凡把他的一摞诗稿铺展在我们面前,我们品读着,欣赏着。慢慢地,我的眼前幻化出无尽的田野,绿色的远山,一群群欢蹦乱跳的牛羊,还有,还有那枯竭的庄稼……
最后,我的双眼定格在墙角的一副拐杖上,这是一副金属制作的拐杖,外表已经很陈旧了,它伴随主人坎坎坷坷地走过了10个春秋。芥一凡就是凭着这副拐杖,每日行走在土地与老宅之间,行走在柴米油盐与美丽的诗行之间。如果说拐杖是他的生命之杖,那么诗行则是他倚杖而行的前进动力。就在吃饭前,他拄着拐杖,一步一顿地把我们领上有着百十蹬台阶的温杖子水库大坝,而且走得并不比我们慢。想着他拄着拐杖十年如一日地行走在乡村旷野间,忍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疼痛,那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啊!
佛经里有一句话: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意思是须弥是无限大的宇宙,芥子是很小的草籽。是说其实一个草籽那么大的地方里面也蕴含着无数的生命。在网上,我又搜索到和“芥”有关的所有词条,几乎都和微小有关,例如:芥子(芥菜的种子,颗粒很小);又如:芥豆(小草和豆子)。芥蒂(细小的梗塞物)。就连《聊斋志异》里也有“似寻针芥”的写法。可见一个“芥”字实在是弱小,再加上“一凡”二字,更是微乎其微了。自称芥一凡,就是寓意自己很平凡很渺小,但是,通过网络及现实的接触,他的形象在我们面前渐渐高大起来。也许他的诗作是平凡的,但是透过他诗作背后的人生和思维,越发觉得他的人格是上乘的。
写于2016年7月16日
附:芥一凡古体诗两首
一
割柴荒野独一人,偶闻山鸡几声吟。
寒风拂面不觉冷,汗水已湿布衣襟。
二
一叶飘落便初秋,忙碌农夫谷梁收。
天命老儿浑南宿,奔波劳碌为生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