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故乡行(徐志敏)

摘要:故乡,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生活的时间并不长(我是在第二故乡长大的,直到读高中)。因为父母至今还在那里生活,所以故乡仍然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故乡行

文化信使/徐志敏 编辑/雅贤

  故乡,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生活的时间并不长(我是在第二故乡长大的,直到读高中)。因为父母至今还在那里生活,所以故乡仍然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父母退休以后,只在天气暖的时候回故乡居住,我回故乡的次数自然也就减少了。有时也想在暑假期间回去看看,可母亲总是担心我旅途劳累,每次都会找出许多理由阻拦我。这两年,我的身体一年好比一年,回乡的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今年的教师节恰好与周末相连,我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程。

  那天天气特别晴朗,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班车一驶向乡村公路,空气就变得清新起来。色彩斑斓的田野在窗外迅速地移动,轻风带来了五谷杂粮的气息,还有一些甜甜的果香。我如同一只脱笼之鹄,贪婪地望着窗外,不时地用相机记录路边的美景。不知不觉中,班车就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我工作过的二中、一中,我每天上班必走的那条路——路边高大的白杨,还有漂亮的小楼、靓丽的牌匾、重修的大桥、宽敞的街道,在我的眼前匆匆闪过。七年多没回来了,故乡确实变了。但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在我的眼里都那么美丽!那么亲切!

 

  班车行至东山村的拐弯处,我望见父亲正站在路边,身旁立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以前,还有以前的以前——我在外读书时,我结婚后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家,父亲都会在那个地方接我。以前,父亲总是把东西挂在车把上,让我坐在后座上带着我。如今,父亲老了,但依然想呵护我,依然想为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理解父亲的心情:不管我年龄多大,我永远都是他的孩子,永远都是他的牵挂!车站离我家三里多,我想让父亲骑车先走,父亲却要陪着我,一边走一边跟我介绍故乡的人和事。每当有人打招呼,父亲都会高兴地说:“大闺女回来了,我去接她了。”语气里透着自豪、透着欣喜。父亲已年逾古稀,腰身依然挺拔,步履依然稳健。走在父亲的身边,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和骄傲。

  走进村子,遇到的人并不多。因为地少,村里的壮劳力都出外打工了。一些小媳妇儿和小孩子,我都未见过面,父亲就一一为我介绍。认识的人都热情地跟我打招呼,都说我胖了,气色也很好,看起来比以前还健康呢。母亲站在大门口迎接我,“到底回来了,累了吧?”“一点儿都不累,我知道老妈心里盼我回来呢。”母亲笑了,笑得特别开心!

  走进洒满阳光的小院,感觉一切都那么温馨,怎么看都看不够。院里的梨树长得很高了,繁茂的枝叶间缀着青青的酸梨;葡萄架上挂着紫莹莹的巨峰,花墙上静卧着嫩生生的菜瓜,园子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墙脚的砖缝里还有几棵江西腊,仰着圆圆的小脸,悄悄地绽放着美丽。调皮的豆角秧攀着玉米爬满了南墙,紫色的小花仿佛一串串快乐的音符,奏响了我心中最美的故乡田园曲。远离尘嚣,回归自然,多么难得的清静啊!我理解父母为什么这样依恋故乡,其实我又何尝不喜欢这种恬淡纯朴的生活呢?

 

  第二天上午,我去后院看看二叔,又去东院大哥家坐了一会儿。下午,我想去水库走走,母亲也要陪我一起去。我和母亲边走边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村西的小河边,河水比以前少了,不过还很清亮。碧绿的水草在水底软软地动着,一些小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洁白的鸭群在平静的水面上画上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沿着河边的林间小路向南坡上走,我们走上了水库下方的大桥,大桥已经重修了,看起来很新。站在桥上观望,只见水库的堤坝加高了许多,原来的橡胶泄洪坝换成了雄伟坚固的泄洪闸。从闸门流出的水沿着山石而下,或急或缓,随势而行。遇到落差大的地方,就变成洁白的水花,欢快地跃入沟壑,融入小河。从大桥到大坝,是一段不太好走的山坡路,母亲不要我帮忙,自己坚持向上走,我知道母亲一向要强。看着七十多岁的母亲能有这样的体力,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登上高高的堤坝,顿觉心旷神怡。故乡的水库就像一面镶嵌在群山之间的镜子,平静而明亮。灿烂的阳光在镜面上播下了点点碎金,蓝天白云映下了美丽的倩影。偶有微风轻轻拂过,给平静的水面织上了一层细细的波纹,水波潋滟,光彩夺目。岸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连绵起伏的青山,又增添了水库的妩媚与端庄。东岸的树林边端坐着几位垂钓者,虽然看不清他们的神情,却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悠闲自在。一群鸭子在浅水区嬉戏,几只淘气的相互追逐着到了水中央。看着这幅天然的绝美的图画,我真想撑一只小船融入其中,满载着自由与快乐,从容地守望着一份清幽、一份宁静!

  本文写于2010年9月20日

  (徐志敏,现供职于朝阳县蒙古族中学)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