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子山趣闻录
文图/一凡 编辑/雅贤
塔子山,是辽宁省凌源市河坎子乡与佛爷洞乡的界山,主峰高941.3米。1931年《凌源县志初稿》记载:塔子山之古塔,在邑南百余里之香洼地方(香洼即为今河坎子)。塔子山有塔一座,八级八面,高约七丈,第二级有“敬德监造”四字,每一面勒有五言诗一句,诗云:“诸法因缘生,缘尽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诸欲皆无常,故我不贪者,离欲善思量,而证于真实”。诗句劝告世人勿贪,至今对人们仍有警示作用。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在塔东100米处建一座三清庙,供奉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募捐集资,涂梁画栋,彩绘金身。乾隆癸亥年(1743年)重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大城子天成观住持等人募化善男信女施舍,得以修缮,塔庙俱新,此庙为天成观,归大城子天成观管辖。道人系秋祖龙门派。
相传,天成观是明朝崇祯皇帝的三叔修建的。明朝末年,李自成攻打到北京城时,崇祯皇帝看到大势已去,在缢死景山前下了一道密旨:让皇族们任选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一字为姓,各自逃生。崇祯的三叔就选了“夏”字为姓。他携子躲进了北京西郊的白云观,化妆为道士避难。后来,清军入关后,很快稳定了政局。崇祯的三叔父子二人窥测时局,一图再变的梦想破灭,于是出家为道了。但他们认为躲进白云观不是长久之计,一日抄了道教龙门派的度牒:“道德通玄境常贞守太清,一阳来扶本,合教水渊明……”,共100字。当时白云观已排到10个字,崇祯三叔便占了11个字,取名夏一振,其子占了12个字夏阳春。父子二人出发向东北寻找风水宝地,几经辗转,来到今辽宁省喀左县大城子,一问此地为利州。“利者,益也”,于是便住了下来。然后修建庙宇,取“妙于天成”之意,取名天成观。父子做了一代﹑二代主持。
当他们到今凌源市河坎子乡塔子山时,见山水奇特龙景天成冠天下,白云紫气腾空,即修庙宇,塔子山成了大城子天成观支观。天成观庙四字贯顶对联耐人寻味:“天上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成仙得道香花供养四时春。 观积白云西接凌河施法雨,庙含紫气东连古塔起朝霞。”民国十二年,重修庙宇,碑文写道:“世界沧桑,人情云苟。自太初迄今,不知几经变易,念及金马碧鸡﹑于今安在?阿房铜雀,杳然无存……”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悲凉之叹。1967年,在文革期间“破四旧”的潮流中,塔子山塔被炸毁。当时塔基石槽里发现三块尸骨,一个铜壶,一个瓷碗,一个瓷碟。
“塔子山藏金”的传说,不知流传了多少年。据传,塔子山塔底宝藏有“九缸十八锅,不在阳坡在阴坡”之说。一日清晨,附近一位村民早起后来到塔下,曾经亲眼目睹一只金光闪闪的母鸡,带着一群同样金光闪闪的小鸡在塔周围溜达觅食。鸡群的“咯咯”叫声,令村民喜出望外,于是想把它们圈到一起,谁知鸡群听到人的叫声,转眼之间钻到塔下就不见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曾经有专会“憋宝”的南方人来塔子山寻宝,没有结果;据传,2002年,一位远方将官后裔按照祖父指示,拿着图纸,来到塔子山南山崖边的凹处,挖土三尺,揭开平石板,取出金银财宝和一个金佛,乘夜回走。这说明塔子山是宝山。
1977年,在河坎子乡碾子沟村二道梁子攀登塔子山的必经之路,当地人叫做东沟的一个山洞里,退伍军人张殿和家人在干农活时,由于天降大雨,家里人没有带任何雨具,便到该洞中避雨。在混乱的土堆里,张殿无意中捡到一个类似大印的东西,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拿回家。然后用水把大印洗了又洗,用抹布擦了又擦。仔细辨认,原来是一枚金代元帅都监府印。“头可断,血可流,意外之财不能留”,是勤劳善良的二道梁子人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于是张殿按照家人的吩咐,第二天立即把这枚大印交到了当时的河坎子公社。
为表彰张殿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不久,张殿就被录用到公社上班,成为一名国家干部。由此,这枚大印改变了张殿一生的命运。如今这枚大印依然陈列在凌源市博物馆。为什么这个山洞里会埋有金代元帅大印,至今还是个谜。
2010年,河坎子乡苏杖子村塔子山组一个农民在塔子山附近挖药,一块奇石夺入眼帘,他左瞅右看,不禁惊呼:这不是中国地图吗?惊世瑰宝、爱国情操使他忘乎所以,他火速回家找来大锤、钎子,脚踩石窝,从四周挖砸,小心翼翼地把“地图石”取下抱回家。
这块“地图石”略呈方形,长1尺,宽1尺,厚0.3尺,重20公斤左右,属青色。中国地图呈雄鸡状在这方石上东西贯满,北距石边2寸,南距石边1.5寸,国界线以0.2寸均匀黑线圈四周,长江、黄河纹理清晰,首都北京处还有1个小红石点。与中国地图相比,只有鸡头稍大一些,有很多相似之处,有的省份影迹鲜明,台湾岛板块形象,辽宁渤海轮廓逼真。
“中国地图石”的惊现,不仅说明河坎子塔子山之处神石瑰宝绝伦,更赞叹中国在地球板块上是天地生成,宇宙同体,日月齐辉,永远充满生机。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塔子山是块风水宝地。别无他求,唯望塔子山世世代代地保佑着脚下的万物生灵,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