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话腊八(时春华)

摘要:明天就正式进入腊月了,进入腊月,自然而然想到了腊八。

话腊八

文化信使/时春华  编辑/雅贤

  明天就正式进入腊月了,进入腊月,自然而然想到了腊八。

  据资料记载,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八指的就是腊月初八这一天。

  腊月初八这一天,北方的旧俗是很多的。一要喝腊八粥。相传中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是传自印度。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见到众生受尽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遂不满神权的统治,因而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这一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释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和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当日吃粥作为纪念,故“腊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地佛寺也都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麻、米等造粥供佛,称“腊八粥”。寺院将腊八粥赠送门徒及善信分享,此后,腊八节吃腊八粥便在民间相沿成俗。而我国的民间传说有两个。

  传说一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传说二

  早些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过日子。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老两口紧紧巴巴地过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为了记取懒的教训,叫人千万别忘了勤快节俭地过日子,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腊八粥。”腊八粥的制作很简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原料:大米、黄小米、粘米、糯米、粘高粱米、红小豆、莲子、桂圆、栗子等干果,依据个人口味搭配。

  腊八这一天,在北方的第二个旧俗就是腌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吃起来别有滋味。说是食后可驱除疾病,避瘟邪。还有的说法是,这一天是早年间的收账日,欠债的怕要债的说算账,算算的不吉利,所以就腌制些腊八蒜,以此“蒜”音代彼“算”,祈求下一年日子不紧巴。

  第三个旧俗说起来有些可笑,就是当年结婚的新媳妇腊八这天不能在娘家住下,要回到婆家。新媳妇这天要是在娘家住,会妨大娘婆婆,说,大娘婆婆就会赖赖巴巴的了。通俗地讲,就是大娘婆婆会病病歪歪,身体不好。只是个讲究,没有人去考证。

小链接
  时春华,1992年毕业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热衷于传播社会正能量,2012年起,开始在报刊、网络发表文章,并陆续加入北票市作家协会、朝阳市作家协会、辽宁省辽海散文协会等文学组织。所撰写的散文、故事以农村题材为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行文贯穿知足与感恩,语言朴实接地气。几年来,在《辽海散文》等刊物上和《今日朝阳网》等网络媒体发表文章600多篇。是北票市报特聘记者,有专版《朝花夕拾》。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