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三记之二
栖霞牙山小记
文/胡春雨 编辑/繁花似锦
牙山在栖霞市南可四十五里,高八百米,为胶东名山,余畴昔所未闻也。初入山中,若不甚奇,唯四顾绿树环合,枝叶繁茂。每熏风飒至,则清爽之气惬于身,芬芳之味扑于鼻,使人心神具释,顿觉回归自然。穿行于野树藤蔓之中,虽烈日当空,汗流浃背,终不觉暑热之苦。行至半山,小憩绿荫青石之间,回顾青峦层叠,山川莽莽,悟“文似看山不喜平”之理,固太白所谓“大块假我以文章”者也。及所行愈高,则所见愈广,然则吾侪之求道者,亦犹是乎?所得者或道之一体,唯所见者尚寡,所得者尚浅尔。愈往山中则愈陡,或凿石阶于重岩之上,游人之欲上者,皆半俯半立,挥汗而登。至于山巅,则所谓大牙、二牙、三牙者,凌然罗列其间矣。余初闻牙山之名,颇以为俚俗,以为东野人语也。至是观其“巨石矗立,形如锯齿”,方悟“锯齿牙山”之名,真写照语也。然犹以为观止乎此而已,未知其险。行至两牙之间,相距百许步尔,皆凿石梯于峭壁之上,以铁索曲折相连,垂直而下。游人兴之未尽者,皆舒臂若猿猱,奋力攀援其间。及立于山巅之上,顿觉境界开阔,气象万千。长天寂寥而无垠,白云淡淡而若抹,远山茫茫,四野苍苍。宇宙浑然而同体,天人相去其何远!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老子云:“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其斯之谓乎?于此可以悟道矣。其诗曰:
太虚归来罢,披霞上牙山。
飒飒薰风起,回眸尽层峦。
行行野树合,石梯忽盘桓。
锯齿当空立,峭壁百尺悬。
铁索九折下,猿臂奋攀援。
望断青云浮,俯察品类繁。
乾坤苍茫处,宇宙自浑然。
大道何所悟,无隅寂寥天。
自注:
太虚句:丘处机,烟台栖霞人,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师也,道号长春子。金元嬗代之际,丘祖以耳顺之龄,审时度势,应元太祖之诏,率十八弟子西行万里,谒成吉思汗于西域军中。太祖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告以自古一天下者,皆不嗜杀人。太祖为之霁威,曰:“神仙所言,正合朕心”,故世传丘祖“一言止杀”。当蒙元攻伐之际,丘祖以道术博济苍生,功德可谓大矣!全真教派,亦臻于极盛,然则教之兴替,亦有得其时者乎?太虚宫,金末肇建于丘祖故里,章宗赐名曰太虚,迄今阅八百余年,为道教圣地。今有三清殿,供奉国内最大之三清铜像。余先谒太虚宫,次日晨登牙山,故有此句。
品类句: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无隅句:《老子》第四十一章曰:“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立牙山之上,观宇宙苍茫,浑然一体,长空寂寥,大方无隅,天人之际,可以深味。虽曰“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不犹愈于“下士闻道,大笑之”者乎?
[责任编辑: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