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我的老屋——老屋夜读(赵淑清)

摘要:老屋属于典型的农家房舍,安然居于小村的中央。围墙四四方方的,周围被老榆树和白杨裹得严严实实。

淑清美文

我的老屋(系列散文)

文化信使/赵淑清 编辑/立军

五、老屋夜读

  老屋属于典型的农家房舍,安然居于小村的中央。围墙四四方方的,周围被老榆树和白杨裹得严严实实。夏天,树冠遮得满院的绿荫,一进小院凉凉爽爽的,像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冬天,邻里的房舍和院围的树木挡住了料峭的北风,一任外面的狂风怎样地肆虐,老屋里温暖如春。于老屋中夜读,有一种隔绝喧哗浮躁的淡泊情怀。

  我与老屋难以分离,谁能料想我这嫁出去的闺女在外奔波了十年后又回到老屋来呢?这曾经养育过我的老屋,在我体验到世态炎凉和人生艰难后又住进来,是怎样的亲切啊!老屋夜读,我的心情不是哲学家的理智和冷静,而是朝圣者般的热情和虔诚,我深信:老屋给予我的生活储备和精神滋养让我能够有底气解读书里博大精深的内涵。

  春宵夜短,老屋夜读却常至三更。老屋读书的氛围很好,人声鸟语、禽畜嘶鸣,一走进小村,总是这些亲切的乡音萦绕于耳。跨进小院,心情让鹅黄浅淡的杨榆们一调,外面的鸡零狗碎就忘了一大半。待忙完晚饭走进西屋,只需于案前小坐片刻,白天所有的纷繁琐事就忘却干净,浮躁的心气也消隐得无影无踪。此时,万籁归于岑寂,老榆树的榆钱味儿正甜,丝丝缕缕的幽香悄悄潜入老屋的窗口。在这平和而恬淡的气氛中捧起案头想读的书,心绪很快沉潜下来,我贪婪地汲取比金子珍贵的思想和智慧。

  老屋夜读很有诗意,尤其在月夜。读累时把灯挑暗,静坐一会儿,再向窗口望上一眼便觉神清气爽:一轮明月正在老榆树的枝叶间窥望着老屋,窗棱给树叶的影子画出规整的格子,花影般印在老屋的炕上,像素淡的水墨印象画。风一来, 这幅画动起来,像罩在流动的水里,又像浮在朦胧的雾中,梦一般美妙。这样的夜晚,读清风明月、小桥流水般的文章,其清明舒朗的心境自有难以“与外人道也”的惬意。

  老屋夜读更多的是怀着使命感的神圣与庄严,这使我领略到与“闲庭散步”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境界:经过艰苦的攀登后拥有绝顶风光的高超与豪迈。书是作家思想冶炼的精华,是作家艺术和人格的再现和升华。读一本好书,思想经过一次庄严的洗礼,情感经过一次纯净的过滤。不管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怎样的诱惑和迷乱,只要面对老屋的灯光,我便本能地拒绝庸俗和浅薄,让阅读的激情在宇宙中飞翔。五年的岁月,一千八百个长夜,我读屈原,读鲁迅,也读余秋雨,读张承志……老屋的灯光像飘扬的旗帜,引导着我把那些用血泪、风骨、生命和智慧凝结的文字融入血液和灵魂。

  随着老屋夜读的深入,我的使命感渐渐明了:读书除了汲取营养以“独善其身”外,还应该给予——老屋和故乡给予我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感受构成了我与故乡人共有的生命底蕴,能够把握好这些东西,用真诚的心灵加工成滋养他人的精神养料,才会不辜负老屋赋予我的一切。

  (未完待续)

  原载2010年第五期《海燕·都市美文》

小链接
  赵淑清,女,汉族,1965年1月(阳历)出生于辽宁省喀左县公营子镇一个小山村。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供职于喀左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辽宁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朝阳市作协理事,朝阳市社科联特聘讲师,喀左县作协副主席,政协委员。在《美文》《海燕·都市美文》《鸭绿江》《辽河》《当代小说》《文学月刊》《辽宁散文》《辽宁日报》《辽宁青年》《青年文摘》《辽西文学》《作家天地》等多种报刊发表散文作品两百余篇。出版散文集《月亮泉》和《在梦与醒之间》。编辑出版《育才优秀作文选》。2007年10月毕业于辽宁文学院第五期新锐作家班。同年10月在《辽宁日报》开办作家专栏。2009年12月毕业于辽宁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研讨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