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故乡的老榆树(史庆友)

摘要:老家屯子中央有一棵老榆树,五个人才能搂得过来,她究竟多大岁数谁也说不清,据当地林业专家说,最少也得有三百年。

故乡的老榆树

文化信使/史庆友 编辑/繁花似锦

  老家屯子中央有一棵老榆树,五个人才能搂得过来,她究竟多大岁数谁也说不清,据当地林业专家说,最少也得有三百年。都知道榆树生长速度很慢,能长这样粗,出乎人们的意料。家乡的老榆树见证了我的成长,老榆树是我心中的净土。

  我的家乡在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边界线界河的南岸,是一个蒙汉杂居的小山村。蒙古族约占全屯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全屯人生活中仍然保留着许多蒙古族习俗,比如喝浓茶饮烈酒,吃牛犊子汤等特色美食。不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特别是在酒桌上,有时感觉要是没有歌舞就喝不下去酒。歌舞、酒,是生活的孪生兄弟,缺一不可。

  家乡的老榆树长在屯中央,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是从哪年起,老榆树开始弯腰,而且越弯越严重,我也看见过别的树弯腰,都是因当地经常刮西北风、西南风,树木向偏东弯实属正常,而这株老榆树逆着来风方向,向西弯,让人想不明白。榆树材质在家乡所有树木中是最硬的,但这株老榆树却能自然将自己弯成了一个∩字型,树头都已经挨地了。住在老树旁边的贺家,在修院墙的时候巧妙设计,将老树设计成了大门的门楣,天然老树成门楣,巧夺天工,天衣无缝,真乃世间罕见。

  我是在老榆树怀抱长大的。

  我家在老树旁边。小的时候,由于老树特殊的姿势,我们可以攀树头垂下来的枝条,从树头的一侧爬到树上玩儿,老榆树是我们儿时的天然游乐场。

  早春,春风轻轻,细雨绵绵,当百花还没绽放的时候,这棵大树已经抽出嫩绿的枝丫,别处的树木还没有发芽,老榆树就露出褐色诱人的新芽,毛茸茸的,长大了才知道,那是榆树的花,榆树花不几日就变成鹅黄泛绿、圆圆的榆树钱儿了,榆树钱儿是榆树的果实。

  刚长出来的榆树钱儿,看上去微绿中带有嫩黄色,这时的榆树钱儿水灵灵的,是当时我与小伙伴们主要的野味儿,我们每天都要捋着吃,我们的嘴整天都是淡绿色的。新鲜的榆钱儿有一股清香味,特别好吃。由于老榆树的头支在地上,谁都能上去,每天吃榆树钱儿的人可多了。听老人们讲,这棵老树可是功臣,在当年国民经济困难的时期,老树的榆树钱儿和榆树叶可救活了许多人。那时候没有粮食吃,早春及初夏的榆树钱儿及榆树叶是家乡特有的粮食替代品,父辈们将榆树钱儿及榆树叶捋回家,洗净,大铁锅加足了水,放上箅帘子,在箅帘子上撒一层榆树钱儿及榆树叶,再撒一层拌过淡盐水的高粱面,如果是荞麦面那就最好了。如此反复多次,最后一层的面稍微厚一点儿。灶台里加火,蒸熟了,一道家乡特有的美食就做好了。在当时这可是上等的美食,甚至可以用来招待客人。

  榆树钱儿的寿命不长,也就二十天,微黄颜色消退,变为微白色的,随风满地飞扬,落在有土的地方,遇一场小雨,就会长出无数株榆树幼苗。由于榆树钱儿能随风飘老远,为这,在我的老家,老榆树的子孙已经是漫山遍野了,不论是沟壑河边还是庄稼地里,只要是条件适宜就能萌发,我曾见过小榆树长在民房的烟囱旁,随着炊烟而飘动,别有一番情趣。

  榆树钱儿落了,榆树叶几天就长大了,越长越绿。这些浓绿的榆树叶在微风吹动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音乐师在弹奏优美的旋律,不紧不慢,娓娓动听。

  夏天,整个大树冠下是人们休闲乘凉的好去处。忙碌了一上午的人们,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提着草筐,有的背着羊草,每当大家走到大榆树下,都要停下来说一会话儿,凉快一阵子才回家。

  秋天,老榆树的叶子变得金黄金黄的,落在地上,走在上边,犹如走在金币上似的。但这样的感觉持续不多久,村里的婶子大娘会拿着笤帚将树叶一片不落的扫起来,拿回家储存下来,那可是冬天养猪的好饲料。

  深秋,爸爸把一些中间的多余的枝条剪下来,细的当柴烧,粗一点儿的也当柴烧,但得剥下皮,再去掉表皮,将里边白色的晾干后去石碾子碾面时当粮食一起碾,不论是玉米面还是荞麦面,放了榆树皮后碾成的面吃起来特别滑溜,有一股清香味儿。碾面后剩的榆树皮渣子用开水浸泡24小时以上,将渣子滤出,浸泡液是十分难得的发胶,姑娘媳妇常用来做头发的定型剂。那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对头发没一点儿损伤,老少皆宜。

  在文化部门工作的张老先生常常在老榆树下给我们讲《三国》、《西游记》、《隋唐演义》等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

  老榆树下也是屯里年轻人约会的好场所,我的第一封情书就是在老榆树下收到的。在老榆树下,我献出了初吻,现在想想还很甜。

  家乡老榆树的神奇曾吸引了许多外地旅客来欣赏,五年前《辽沈晚报》记者曾将详细情况发表在《辽沈晚报》上,并配了图片。现在百度《二百多年老榆树长成门楣》仍然可见。

  随着岁月的流逝,好多的童年趣事渐渐淡忘了,但老榆树下的故事反而感觉越来越清晰。也许是社会的进步,许多朋友同我一样,都在回味着过去的故事,追求原生态生活方式。我好多城里的朋友,每当吃榆树钱儿的季节,总得想方设法到我的家乡吃一顿榆钱儿,他们说我老家的榆钱儿没有污染,吃着放心,再者说老家的人做的榆钱儿是传统的做法,不放添加剂,实在,正宗。吃这样的榆钱儿能让人找到家的感觉。老家的榆树,成为交接好多朋友的纽带,更有意思的是,好多朋友不是冲我来的,他们是冲老榆树来,老榆树在好多朋友心目中是有灵魂的。真的是这样,老榆树是我心中最好的朋友,老榆树最忠诚,务实,从不挑剔,不论多旱多涝,无论风沙多大,每当谷雨的时候,他都会展开她的花辦儿,将她那鲜艳的花蕊露出来,让喜欢她的人看到她庐山真面目。老榆树从不欺生,不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儿童,谁采摘它就归谁,从不挑选主人。

  如今老家的人都视老榆树为神,谁家的孩子有个感冒发烧,吃点药再与老树念叨念叨,给老树烧柱香,一般都会好起来。老榆树是我心中永远的净土。我在老榆树下学到了做人的真谛,家乡的老榆树,我永远爱你。

[责任编辑:立军]

小链接
  史庆友,网名:无风无浪。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政府退休公务员,朝阳农学院毕业,省、市、县三级作家协会会员;市、县诗词学会会员,高级畜牧师。多年坚持写作,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先后有作品发表于《参花》《散文》《辽宁散文》《东方散文》,《辽宁日报》《辽宁职工报》《阜新日报》《新蕾》《蒙古贞日报》等媒体。出版了散文集《心语》《心曲》。分别获蒙古贞文学奖、阜新文学奖。摄影作品《村头》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在网络上发表作品200万字,多次参加网络征文并获奖。
本网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今日朝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章的内容等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今日朝阳网》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者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发表的所有非转载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朝阳网》和作者,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今日朝阳网》”并做回链。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或jrcyw0421”)
  微信公众号:今日云端(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云端或jryd0421”)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