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飘香南八家
——散文学会采风随笔
文化信使/郑宪宏 编辑/赵盼
仲夏周末,有幸受邀参加朝阳市散文学会“到人民中去”南八家子乡采风活动。对南八家子乡的悠久历史早有耳闻,釉陶羊尊名噪海内外,辽代石窟声名远扬,关东第一柏悠悠沁香……可谓身未动,心已远。
(一)探古白川州
朝阳市散文学会一行16人依时出发。依维柯车内笑语盈盈,车外风和日丽,天公甚是作美。一路向东,城市建筑渐次后移,逃离了钢筋混凝土气息,倏地心生摇曳,恣意悠然。
车驶入滨河路,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左侧田舍俨然,鸡犬悠然自得,三俩农民攘臂挥汗抡锄;右边大凌河兀自静静地流淌。一动一静,好一幅山水田园之景色。
车子继续前行,突然,一巨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它突兀地伫立在道路右侧,上刻有“白川州遗址”五个赤色大字,威风凛凛,一如恭迎远方客人的迎宾。令人惊讶的是,下车后,顿觉豁然开朗,一片广阔空旷的河床映入眼帘,煞有《桃花源记》初见世外桃园之感。大凌河平缓温婉,远远望去,像一条玉带平铺河床之上。晓日初升,一片彤光倾泻在河面上,河水的绿与倒映出苍穹的蓝糅合一起。飒飒夏风吹来,河面波光粼粼,映入河面的树影亦曼妙轻舞,北宋诗人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正扣此景。河滩上,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娇嫩嫣然。看那一簇簇小草们,随风起伏,形成耀眼的碧浪,心都快漾出来了,叫人徒生爱怜。
“快看,鸥鹭!”眼尖的文友发现了在河上低空飞翔着两只白色的大水鸟。它们盘旋一会,如滑翔机一样,两翅舒展,斜线轻盈地落入浅水中,两只小脑瓜机警地巡视四周。确认环境安全后,边将头扎入浅水中,边踱步,边觅食。接着又发现几只野鸭在水中嬉戏,只见拍打水面,飞入低空中,突然一个俯冲,又快速滑入水面。在水面上打起了“滑出溜”,形成了一道长长的水痕,甚是欢喜。
向导南八家子乡书记向我们介绍,大凌河古称白狼河,辽代时水深河宽,运系发达,舟船商运往来频繁,是连接义县、朝阳市的重要水路通道。辽明王耶律安端在南八家子乡四家板子村建立古白川州,是辽代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站在被岁月吹瘦的白狼河岸上,我仿佛看到了河上舟楫连绵,帆影人啸。河边浆洗浣妇,渔歌晚唱。河岸,白川州城墙高耸,楼台林立;阡陌纵横,商贾云集;物品丰盈,人声沸鼎。左衽于衣的鲜卑居民们,幸福地生活在这繁荣昌盛的白川州古城内……
“登车,下一景点出发!”登车命令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我重整情绪,出发。
(二)寻幽长宁寺
车在村庄左穿右拐,驶向第二景点,位于该乡四家板子村喇嘛洞组的长宁寺。
未临此寺,心里早已喜欢上了这座古寺。长宁,长久安宁之意。
在路上,向导南八家文化站冯站长,一个古铜色皮肤,地道的东北汉子,讲起长宁寺的历史,头头是道,信手拈来,不虚以文化站长之名。他介绍说,此寺建于1736年(乾隆元年),位于喇嘛洞石窟崖壁下,属藏传喇嘛寺庙。据史料记载,白川州属于耶律安端私场,他拥有自己的军队,人称“长宁军”,故此寺因而得名。寺前有千年古柏,寺后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天然洞穴和人工开凿的洞窟,洞窟内有精美的石雕佛像……
古韵玄风已在耳边泠泠作响。
车到长宁寺,迫不及待地奔下车。首先见到的是朱红墙面、青瓦灌顶的围墙,愈显古朴庄重,与佛门重地之情境相得益彰。及门而入,便见一参天柏树掩映下的漆红二层古刹,右侧还有一棵树龄较小的柏树相依相偎。古刹左侧后崖壁上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大小形状不一的洞穴。
近观。但见那棵千年的沧桑古柏直耸苍穹,气势雄浑,壮骨嶙峋,树干有三人合抱之围,树龄达1300余年,堪称关东第一柏,壮哉!树干在约两米处分成六条枝干,那六条枝干精细相当,向上挺直,像祈福的人将手指微微合拢向上兜起,举过头顶,手擎苍天,作祈福状,美哉!抬望眼,见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焕发出勃勃生机,它穿透历史浩渺云烟,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奇哉!它把岁月沧桑,它让流年汗颜,它经历战火洗礼,烟火沐浴,香火熏染,叫人肃然起敬。静静伫立在它的面前,闭上眼,感觉它在用电波向我传递13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让人感觉人类的短暂渺小。据李书记称,另一棵小柏树,也有几百年树龄。
长宁寺大殿是二层亭楼结构,屋顶上是黛色泥瓦紧密排列,太阳直射上面,光亮如鱼鳞。前廊由4根彩绘的通天门柱支撑,绘有彩色廊檐,大殿正门漆红色莲花底,上衬红蓝黄色调相间的莲花、龙王吐水等精美图案。二层中间建有四角攒尖顶式亭楼,整个建筑外观显得气宇不凡,古韵馨香,是典型的喇嘛寺庙建筑风格。进入大殿内,一楼正面供有释迦牟尼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等诸佛神像,个个慈眉善目,俯视众生。两侧分别供有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教诲点化芸芸众生,看了让人肃然产生敬畏心,膜拜忏悔之情愫满怀。
长宁寺大殿后绝壁石崖上,历经千年风雨浸淫,自然雕琢,形成大小不等天然洞穴,一如蜂窝状,给人带来一种镂空时间的绝美之感。向右拾级而上,就看到了人工开凿的石窟——喇嘛洞。洞容约一间房子大小,正面有两尊用青石板雕刻的佛像。据冯站长讲,两尊佛像后面还有部分空间,现已封死,发现前已经遭到人为破坏,石窟内的文物、壁画等也没了形迹,据推测,喇嘛洞应该是大德高僧修行坐化之所。
遥想当年大辽帝国,全国上下,皇族百姓笃信佛教,大兴土木,建庙凿窟,僧人众多,香火氤氲,晨钟暮鼓,朗朗诵经声响彻大辽国上空。耶律家族带领契丹勇士南征北战,攻城略地,杀人无数。凯旋住地,脱下戎装,斋戒沐浴,虔诚礼佛。两重人生,大写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民风之迥然,国运之昌盛,历史之辉煌。
(三)问道慕容湖
几经颠簸,车开到了慕容湖。
朝阳少水,大家看到一潭碧波湖水,兴奋得鱼贯而出,迅速地走进慕容湖。
慕容湖呈“人”字形,像两只张开的双臂,拥抱远方的客人。她安静地躺在群山怀抱之中,湖面静谧微澜,如一面镜子,照亮苍穹。更像一块巨大的珍珠镶嵌在群山之中,灵气十足。远处,偶有三俩只水鸟颉颃水面上空,旋即又低空掠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拾级而下,到一八角凉亭,凉亭内有石凳,凸显雅静,与平湖、群山浑然一体,让人有一种“人在画中游”之感。坐于石凳上小憩,一面和着潮气的微风轻轻吹来,抚慰着肌肤的每一个毛孔,清凉舒适,顿感心旷神怡,怎么一个爽字了得!曲折迂回的堤岸,散落着几伙闲适的垂钓者,他们安静怡然,目光紧盯鱼漂,全神贯注,仿佛全世界都静下来。我知道他们钓的不仅是鱼,更是快乐,是悠闲。“智者乐水”,大多爱钓者对人生的态度,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
古圣先贤,都有寄情山水,悟道人生的情怀。见到水的清冽与纯静,便溢高尚的人格情操。见水的柔婉和纯朴,便生回归自然,随性洒脱之意。
这正是:
一潭湖水衔远山,几处闲钓意悠然。
放牧心灵何处去?慕容湖畔瑶台仙。
(四)洗礼红村馆
南八家子乡人文建设成果斐然,建有红村激浪纪念馆,乡政府办公楼,各村村容村貌随处可见石刻、剪纸、书法、绘画、摄影等文化作品,彰显着浓重的人文色彩。说起纪念馆,李书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给我们介绍,红村纪念馆占全国有两个唯一,一是此馆为全国唯一一个村级纪念馆,二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健在的人物事迹建立的纪念馆。
信步走进纪念馆,被馆中收藏的珍贵老照片、旧物品和逼真的地理模型等深深吸引。馆中记录了六十年代红村考出去的大学生王文志,水利专业学成后,放弃外地优越的工作环境,自愿回到家乡,与村民戮力同心,群策群力治理水患的感人事迹。看到这些物品和相片,仿佛看到了当年红村肆虐的洪水、斗志昂扬的王文志带领村民愚公移山似的筑坝抗洪的恢宏场面。这种红村精神,激励着红村一代又一代人热爱生活,建设家乡的豪情。正是王文志心系百姓,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所以,得到红山村人民无限的尊敬和爱戴。李书记讲,早已进入耄耋之年,颐养天年的王文志老人,仍然时刻关注红村的各项建设。
做人就应该像王文志老人一样,活得纯粹、有担当、有追求。红村激浪纪念馆对我绝对一次深刻的精神思想之洗礼。
日瘦云消,行程也过半。我们一行人又探幽村、扣柴门、亲密幽会巨龄古槐树,体悟质朴纯然、古香古色之民风。意洒“青铜雨”广场,远观佛爷山、毛公岭、红桃山,感叹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佩服南八家子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漫步畅心园,流连无公害采摘园,乐享油菜园、大快朵颐美食一条街,把感受人文、呼吸自然、饕餮绿色挥洒得淋漓尽致,叫人乐不思蜀。
南八家子乡,一个上苍厚爱的地方,一个古韵飘香的地方,一个历史文化灿烂的地方,一个风光旖旎的地方,一个风俗民风纯朴自然的地方,一个你去了就不想回家的地方。
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耀着北票,亦把朝阳大地映得熠熠生辉。
相约南八家,采风浣心纱。
归来犹未尽,妙笔她生花。
小链接
郑宪宏,男,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2001年7月毕业于锦州渤海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携笔从戎,2011年10月转业,考入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检察院工作。自2010年开始尝试写作,先后在《中国武警报》《检察日报》《辽宁日报》《燕都晨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