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文化信使/时春华 编辑/雅贤
我认为,父亲是个最有学问且最勤劳的人。说他有学问,并不是说他是个知识渊博的老学究。父亲就是个普通的农民,他不懂四书五经,他熟稔的是春种秋收,每个季节该干啥,该怎么干,是他张口就来的“百家姓”。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是父亲的口头禅,是他的座右铭,更是他起早贪黑勤于农事的真实写照。
都说“布谷催春种”,实际上,布谷还没有叫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忙着准备春耕了。积攒了一年的农家肥要捯饬得细细碎碎的,然后用牛车拉到农田里,父亲说,可别小瞧了这粪——地靠人来养,苗靠粪来长。地里上满粪,粮食堆满囤啊;送完粪,开春种地用的犁杖检查一番,看有没有松懈;那些簸梭、磙子、拖子等农具都要备好,牛马的套包、箍嘴,甚至是拢着车斗板的大绳,一样样如数家珍,掰着指头算计着还缺啥。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不错,在这春天里,种地时节,父亲起得相当早,他说,咱要抢种,保地气,保墒情,日上三竿才起来,种啥都晚三春了。父亲的话我信,因为同是我家的地,这上午种的跟下午种的不论从出苗还是成长,真就有很大不同。
父亲种地,种的作物并不单一,种的全乎着呢,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杨叶拍巴掌,老头压瓜秧。杨树叶拍巴掌,遍地种高粱。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榆挂钱,好种棉。榆钱鼓,种红薯。青蛙打鼓,豆子入土……父亲应着季节,背着口诀一般,在黄土地里,种下他满怀的希望。父亲的心随着下地的种子,在土地里萌发着。
种子下地了,父亲就该起早了。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起来了。上山的道,他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实际上,父亲早起上山,跟闭着眼睛走差不多,因为那时候天还是黑的。父亲有他自己的算计,绝对不浪费时间,等他到了地头,天也就亮了,别人上山的时候,父亲已经干了一气儿活了。父亲说,早晨干活凉快,有劲,等到热了干不动了,咱也该回来了。
都说农民干庄稼活就那么几个阶段,种地、拔苗、耥地、收秋,即便是起早,也没有几回,可父亲跟别人不一样,从种到收,几乎天天起早。说起缘由,还振振有词:庄稼活,不要问,除了工夫就是粪。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这话我信,父亲把他所有的功夫都用在了他的庄稼地上,说我家的地一棵杂草没有有点悬,但是我家的地比别人家的地要干净很多倍,没有了杂草的欺凌,庄稼肆意生长,加上父亲又是放垄又是培沤粪的,我家每年都有不错的收成,过年时大人孩子吃穿用都无比富足。别人羡慕地说:“你这是忙一时,甜一年呐。”父亲笑得合不拢嘴:“那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
说起来可笑,“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曾让小小的我一头雾水,随着年龄渐长,随着和父亲一起起早下地干活,我终于体验到农民肩挑日月,起五更爬半夜的,真是太不容易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朴素的话告诉我,想要比别人收获更多,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话我懂了,记下了,终生受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
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