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游记
文化信使/吴守贵 编辑/繁花似锦
2002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建设部工程质量协会乌鲁木齐工程质量监督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朝阳市的五位学员同湖北黄石市、江苏扬州市的学员组成临时旅游团。大家一致意见是先去吐鲁番,想亲眼目睹火焰山、葡萄沟和坎儿井等天下奇观,更想亲身体验新疆大戈壁滩上“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炉吃西瓜”的感觉。
临时旅游团由一名女导游带领,男女共十三人,乘旅游中巴车从乌市出发前往180公里以外的吐鲁番市。导游自我介绍说:“我是维吾尔族,名叫那拉尔汗,你们就叫我小那好啦。”导游程式化地介绍了旅游注意事项以及新疆主要风土人情,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一路上车载录放机一首接一首地播放赞美新疆的歌曲。车速很快,路边的钻天杨一排排向后倒去。看样子导游对这条线路十分熟悉,她既幽默又健谈,不失时机地说些荤素搭配的段子,车里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不知谁喊一声:“到达坂城了!”车里人顿时兴奋起来。有的人急着问:“达坂城的姑娘真像歌里唱得那样美吗?”导游笑着说:“姑娘漂亮不漂亮,关键是看你爱不爱她,只有当你真心地去爱她时,她才是最漂亮的。”听了此话,我才恍然大悟。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导游风趣地说:“以前来过达坂城的人曾说,达坂城姑娘给人的印象是‘从后面看欲犯罪,从侧面看欲撤退,从前面看欲自卫’。姑娘漂亮与否,因每个人审美观不同而不同,不好一概而论。但达坂城姑娘心灵是美的。解放初期,西部歌王王洛宾到南疆采风体验生活,收集大量生活素材,准备回乌市创作歌曲,但回去的路上,走到达坂城不幸病倒了。在那个缺医少药、交通不便的年代,心地善良、形象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收留了他,并为他寻医找药。在姑娘精心陪护下,经数月治疗调理,王洛宾病情逐渐好转、痊愈。由于当时王洛宾经济拮据无以回报,为答谢这位姑娘的救命之恩,他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达坂城的姑娘》。”
过了达坂城,景色变得越来越荒凉,地面上满是褐色的砂砾,不用说是树木了,连一棵草都没有,就连生命力最顽强的骆驼刺也躲得无影无踪。广阔无垠的黑戈壁滩,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置身此地,使人感到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终于,在我们前方出现了一片树木葱茏的绿洲。“吐鲁番到了!”大家情不自禁地喊着,就像失散多年的亲人突然见面一样高兴。吐鲁番是全国气温最高,海拔最低,雨量最少,瓜果最甜的地方。每年六至八月平均气温都在38度以上。有人说,把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把鸡蛋埋入沙中,可以烤熟,此话绝非痴言妄语。然而,吐鲁番市却是茫茫戈壁滩上少有的瓜果飘香的绿洲。吐鲁番市被称为葡萄城,在这里,无论是百姓居住的院落,还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都种植着葡萄。这里有一条驰名中外的葡萄街,长约2000米,宽约20米的主干道和两边的人行道,全都覆盖着翠绿的葡萄藤蔓,形成了一个葡萄长廊。我们到达吐鲁番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一串串绿如翡翠红似玛瑙的葡萄,挂满棚壁,挂满整个街道,漫步街头别有一番情趣,此情此景让我终生难忘。
吐鲁番气候干燥,又没有其他河流经过这里,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绿洲呢?有人提出疑问。导游小那说,秘密在新疆独特且赫赫有名的坎儿井,它把天山雪水引来,成为绿洲的生命之源。坎儿井是古代吐鲁番人民的伟大创造,根据当地高温少雨蒸发量大的特点,利用地形地貌挖掘明渠暗道的办法,把天山雪水分层分段引渠灌溉。据统计,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有1100多条,单条长可达20千米,总长度可达5000千米,比长江还长。
二百多年前,民族英雄林则徐,不顾自身年老体弱,多次在吐鲁番同当地官员和百姓骑毛驴丈量勘测坎儿井,跑遍天山南北,带领、号召人民大力挖掘坎儿井,以促进生产,改善民生,他身体力行,深受吐鲁番人民爱戴和敬仰。因此,坎儿井也称林公渠。有人说,坎儿井与万里长城和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齐名,它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土石建筑工程。我亲眼目睹了坎儿井的风采,我感到确实宏伟壮观,当之无愧。
提起火焰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有口皆碑。据说,当年美猴王大闹天宫时,踢倒太上老君八卦炼丹炉,有几块火砖落到人间,形成了火焰山。此故事未必令人信服,然而,火焰山真实存在,它就在吐鲁番。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这是唐代边塞大诗人岑参的《火山云歌送别》里的诗句。诗人以浪漫的想象和夸张,把火焰山描绘成一座好像是正在喷射的活火山,火山云的壮阔、磅礴,变化多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人热情赞颂了戍边将士在苦寒之地,不惧险阻,勇于征战,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思想。
我站在一个有火焰山石碑的土台上,远远望去,只见火焰山光山秃岭,寸草不生,那土红色的山体犹如一条蜿蜒的赤龙,在阳光照耀下,青烟袅袅,散发着光芒……
[责任编辑 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