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炊烟的那些事(曲廷清)

摘要:打从记事起,就感觉炊烟是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炊烟的那些事

文化信使/曲廷清 编辑/雅贤

  打从记事起,就感觉炊烟是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清晨,一声声鸡鸣,唤出了家家房顶上的炊烟,橘红的早霞中,蓝色的炊烟徐徐升起,这是新的一天,新的开始,人们有着新的打算,所以,炊烟也显得新鲜、富有朝气,是精神倍增的样子。晨风中,如轻纱,缥缈柔和,飘过房顶,飘散在街上,又飘向原野,挂上山腰。早饭后,孩子们上学去了,大人也都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静静的村庄里,鸟雀们三五成群地从这家柴垛飞到那家院里,忙着觅食,偶尔有一只或几只大公鸡唱上几嗓子,那声音清亮而悠长,给恬静的小村增加了不少生气。快到中午,看家的婶子大娘开始忙活着做饭,她们多是边喂着猪鸡鸭鹅边烧火做饭,那炊烟也显得急促、匆忙,农家的午饭也在匆忙中吃完。晚霞把小村染上金色的时候,伴随着孩子放学蹦蹦跳跳回家的身影,劳动的人们收工的脚步,还有那牧归的牛羊的叫声,家家户户又升起了炊烟。这时的炊烟不再是匆匆忙忙的样子,变得舒缓而轻松。归来的人们走进村里,第一眼就想望见自家房上的炊烟,炊烟给他们慰藉,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农家的晚饭是丰盛的,吃起来也是慢节奏。忙碌了一天的一家人,围坐桌前,边说着一天趣事,见闻,边吃着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炊烟也被这情景迷住,飘在街上,尽情地散发着柴草燃烧后特有的味道,迟迟不愿散去。

  年是农家最隆重的节日,进了腊月的门,家家开始忙年,杀猪宰鸡、做豆腐、炖咸菜、炒茶汤面、淘米加工,蒸干粮……一天里炊烟几乎不断。这其中,蒸年糕、蒸豆包是重头戏,少的蒸上五六锅,多的要蒸十几锅。烧的柴火都是树枝或劈柴,火旺烟也细腻,灶里噼噼啪啪地燃着火,人的脸上洋溢着忙年的喜气,蒸熟的金灿灿的豆包、年糕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这香味弥漫厨房,飘到院里,炊烟也不知疲倦地,欢乐地升腾着,似乎到远方去迎接春的到来。

  这几年,村里有些学生考上大学,毕业留在外地工作,他们的父母也跟了去,还有些年轻人外出打工,也在外地安了家,留在村里的人家也用上了电饭煲、液化气,村里的炊烟稀少许多,但农家人睡火炕,傍晚房顶上仍是升起炊烟,只是自从村里建起文化广场,人们做晚饭的时间比前些年提前了许多,早早吃完晚饭要去扭秧歌、跳广场舞。细看那晚饭的炊烟里也透着一股高兴劲儿。

  年年岁岁,不论风霜还是雨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村里炊烟袅袅,一派生机。炊烟就是农家唱不完的幸福歌谣,永远向着蓝天,向着远方歌唱。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

小链接

  曲廷清,男,辽宁省建平县叶柏寿人,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曾任中学语文教师,农场党委宣传委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