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一捧甜蜜在回忆里
文/杨威 编辑/赵盼
夕阳弥留之际,将最后的温热吐向人间。我弯腰拾起一捧,洒到无味的回忆里,简单、纯粹的甜蜜就此蔓延……
——题记
“叮铃~叮铃……”清脆的铜铃声在耳畔流淌,愈发清晰。我匆匆探到窗前,原来只是邻家的几个孩童骑车而过。出神时,他们已走远了,不知去往何处。而那铜铃声声,却着实拨弄着记忆的琴弦,弦的那头系着无迹可寻的童年……
那时生活远不似这般便捷,村里的超市也是货物不全。于是便总有推着小车来村子里卖小吃的商贩们。他们走街串巷,有时吆喝几声,每经过一户人家便按下车铃。“叮铃~叮铃……”响亮的铃声,在巷子里来回穿梭,碰撞的石壁上,激荡起甜蜜的涟漪。孩子们的耳朵可是很灵敏的。每逢此时,便一呼百应地跑出来买。不过要是说起我最喜爱的,也是让孩子们最流连忘返的一种,莫不过是“糖画”了。
糖画,顾名思义,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好看,好玩,玩完之后还可以吃。有商贩来村里卖糖画时,孩子们不是缠着大人买,就是跑回家去要钱,实在要不来钱的也眼巴巴地盯着,久久不肯离去。可惜的是,来村里卖的糖画,大都是在家做好的。印象里唯一一次亲眼观看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是在一年庙会上。小孩子嘛,逛庙会大都是为了些各式各样的新鲜玩意儿。那糖画老人的摊前围了好几层人,看工具不过一勺一铲,老人先将糖稀块放在铜锅里煎熬一段时间,融化了,用勺舀出些许,挥洒于光滑的石板上。老人的手法看起来十分娴熟,以勺为笔,以糖为墨,勾勒成画。书法家般行云流水的手法,时快时慢,时抑时扬,时而用力时而柔和。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滩糖水就在老人的手里,幻化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草把上还插了几支已经做好的糖画。或花草,或动物,倒也见过文字的,都是活灵活现。顾客是可以指定要什么形状的,也有人图快,买支现成的。
那时候,我和其他小伙伴买了支糖画儿,是不舍得吃的。要握在手里,瞧够了才舍得吃,轻轻咬上一块,含在嘴里,似一块玲珑剔透的冰,心里也美滋滋的。而今,曾为一声车铃声而欣喜若狂的孩童们长大了,再不会因一支糖画而心满意足。或者说,记忆里的那些,已随着我们的短暂童年一起消失了。巷子里早已没有那般清脆的车铃声,而这门民间艺术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想想也是,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还有几人会为了一支糖画而驻足流连呢?
(作者系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第二初级中学八年八班学生)